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减)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82例原发性甲减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Hp检测结果分成Hp阳性组(50例)和Hp阴性组(32例),对脑梗死的一些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p阳性组的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Hp阴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原发性甲减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4~2016-11该院收治的44例单纯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资料,晨起采集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检测尿素14C呼气试验,对两组Hp感染情况及其与血糖、血脂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 vs 50.00%,P<0.05);观察组中Hp阳性患者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P<0.05),但两者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后血脂水平增高,可能是Hp感染促进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HCV核心抗原(HCV-cAg)检测在丙型肝炎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治的HCV-cAg阳性患者90例和丙型肝炎抗体(HCV-Ab)阳性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水平。以核酸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HCV-cAg检测在丙肝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有效性。结果 90例HCV-cAg阳性患者中,HCV-RNA阳性76例(84.44%),肝功能异常54例(60.00%)。164例HCV-Ab阳性患者中,HCV-RNA阳性114例(69.51%),肝功能异常75例(45.73%)。HCV-cAg阳性组的HCV-RNA阳性率和肝功能异常率都显著高于HCV-Ab阳性组(P<0.05),并且HCV-cAg的S/CO值与肝功能异常率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 HCV-cAg检测结果能反映肝功能状态,可用于丙型肝炎的早期筛查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水平联合Caprini评分诊断肺栓塞(PE)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该院的60例PE患者作为PE组,另选同期60例非PE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D水平、Caprini评分、凝血功能和炎性反应指标。采用ROC曲线法分析血清D-D水平、Caprini评分诊断PE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E患者D-D水平、Caprini评分与凝血功能、炎性反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E组血清D-D水平、Caprini评分、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E患者D-D水平、Caprini评分与WBC、CRP呈正相关(P<0.05),与APTT、PT、FIB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水平和Caprini评分均具有诊断PE的应用价值(P<0.05),且二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0.3%和87.5%。结论 血清D-D水平联合Caprini评分具有较好的PE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7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18例和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组15例,另选取正常妊娠妇女110名为对照组,观察四组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PAT组、HELLP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与正常妊娠组以及PAT组、HELLP组比较,MPV、PDW上升,PLT、PC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PLT、MPV、PDW、PCT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7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依据Gensini评分将其分为低GS组(Gensini评分≤48分,130例)和高GS组(Gensini评分>48分,14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Gensini评分A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HR对高、低Gensini评分ACS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高GS组合并糖尿病的人数比例高于低GS组,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单核细胞(MON)、NHR水平高于低GS组,淋巴细胞(LYM)、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1.873)和较高水平的NHR(OR=1.430)是促进高Gensini评分A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较高水平的LYM(OR=0.585)、ALB(OR=0.931)是抑制高Gensini评分A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HR具有鉴别诊断高、低Gensini评分ACS的应用价值[AUC(95%CI)=0.710(0.649~0.770),P<0.001],最佳截断值为7.40,其对应的特异度为83.1%,灵敏度为51.4%。结论 NH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关联,对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联合血小板(PLT)预测创伤性凝血病(TIC)患者生存预后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IC发生情况将其分为TIC组(85例)和非TIC组(9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IC患者入院时FDP、D-D、PLT水平对入院后30 d内死亡发生的影响,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探讨上述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TIC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以及死亡发生率高于非TIC组,纤维蛋白原(Fib)、PLT、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非T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患者入院后30 d内存活59例,死亡26例。存活组FDP、D-D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PLT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两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年龄、性别、住院时间、ISS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DP[OR(95%CI)=1.021(1.007~1.036)]、D-D[OR(95%CI)=1.087(1.027~1.250)]水平升高是促进TIC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LT[OR(95%CI)=0.990(0.983~0.997)]水平升高是抑制TIC患者发生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DP、D-D、PLT可有效预测TIC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P<0.05),且三项指标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AUC(95%CI)=0.823(0.720~0.925),P<0.001]。结论 入院时检测FDP、D-D、PLT指标有助于评估TIC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凝血功能、炎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炎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的相关性。结果 81例患者中MA值≥68 mm者68例,高凝状态发生率为83.95%。R值与APTT(r=0.287)、FIB(r=0.310)和ESR(r=0.300)呈显著正相关。K值与PLT(r=-0.318)呈显著负相关,与HCT(r=0.471)呈显著正相关。α角与PLT(r=0.347)、ESR(r=0.258)呈显著正相关,与HCT(r=-0.431)呈显著负相关。MA值与APTT(r=0.319)、FIB(r=0.550)、PLT(r=0.626)、CRP(r=0.351)、ESR(r=0.691)呈显著正相关,与HCT(r=-0.42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TEG参数与凝血功能、炎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根据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测定两组血清IL-9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IL-9与CRP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清IL-9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IL-9和CRP水平较小面积梗死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IL-9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00)。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9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内皮细胞特异因子-1(ES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99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3例(恶性胸腔积液组),良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良性胸腔积液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胸腔积液中ESM-1、MMP-2和MMP-9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M-1、MMP-2和MMP-9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ESM-1、MMP-2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理类型、T分期与胸腔积液ESM-1、MMP-2、MMP-9的水平存在显著关联(P<0.05);远隔器官转移情况与MMP-2、MMP-9水平存在显著关联(P<0.05),而与ESM-1关联性不显著(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SM-1、MMP-2和MMP-9均具有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P<0.05),其截断值分别为40.110 ng/ml、446.690 ng/ml和145.560 ng/ml。将ESM-1、MMP-2和MMP-9进行联合诊断,结果显示,MMP-2+MMP-9组合获得的灵敏度最高(96.2%),MMP-2+ESM-1组合获得的特异度最高(89.1%),而ESM-1+MMP-2+MMP-9组合的诊断效能最优(AUC=0.928)。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中ESM-1、MMP-2和MMP-9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优。  相似文献   

11.
Respiratory infection complicating HIV inf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RPOSE OF REVIEW: Respiratory infections remain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mong HIV-infected persons. Thus, knowledge of recent advances regarding HIV-associated opportunistic pneumonias is crucial for optimal care of HIV-infected persons. RECENT FINDINGS: Bacterial pneumonia is the most common HIV-associated opportunistic pneumonia in the USA and its incidence remains appreciable. Worldwide, tuberculosis dominates the clinical picture. The absence of rapid, affordable diagnostics for active and latent tuberculosis remains a major obstacle that must be overcome if the global epidemic is to be slowed. The specter of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and its overlap with HIV infection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rapid diagnostics and the need for accessibl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Pneumocystis (carinii) jirovecii pneumonia appears to be a more common pneumonia among HIV-infected persons resi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n was previously appreciated. Similar to tuberculosis, the absence of available diagnostics in developing areas is a major obstacle to clinical care and epidemiologic studies. The critical care of HIV-infected persons is challenging. SUMMARY: Although tremendous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agement,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IV and its associate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significant gaps remain. Thus, continued epidemiologic, clinical, and bench research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最早提出病毒感染易合并细菌二重感染的是Laennec,该学者发现1803年流感暴发后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在1918年西班牙甲型H1N1流感大暴发后,这种相关性受到普遍关注。在此次流感暴发中约有4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其中多  相似文献   

16.
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尿路感染 (简称尿感 )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粘膜和 (或 )肾间质的炎症。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 ,极少数为病毒、真菌、衣原体和支原体。尿感是泌尿内科最常见的疾病 ,人群发病率约为 2 %。尿感按其是否伴有易患因素分为单纯性尿感和复杂性尿感。单纯性尿感不伴有易患因素 ,主要为女性的急性膀胱炎 ,大多可经简单治疗而痊愈 ;复杂性尿感伴有某些易患因素 ,易于复发 ,且发病后难以治愈。据我们追踪 2 2年的一组 46例尿感患者 ,其中 4例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者均为复杂性尿感患者。1 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尿感的易患因…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内发现蠊缨滴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内检到蠊缨滴虫。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喘憋和咳嗽。CT确诊为右下肺炎。用抗生素头孢哌酮2 g和左旋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bid治疗无效,止咳化痰中药汤剂也不起作用。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并在患者咯出的痰内检到蠊缨滴虫。停用抗生素和中药,改用甲硝唑500 mg静脉滴注bid,5 d后患者治愈。  相似文献   

18.
K Onoue 《Naika》1966,17(5):805-81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