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阳  李茜茜  唐藕凤  王梦迪  李娇  朱波  秦路平 《中草药》2020,51(7):1901-1908
目的研究延胡索块茎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及其与延胡索乙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8个产地(浙江磐安、浙江东阳、浙江缙云、陕西三合镇、陕西董家营、重庆开县、安徽宣城、河南信阳)的延胡索块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群结构分析。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各产地延胡索块茎延胡索乙素含量。通过Excel、SPSS软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优势属和种不同水平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共分离得到的1742株内生真菌划分为19个分类单元,分属于3个门5个纲10个目14个科15个属,其中14个鉴定到种水平,5个鉴定到属水平;8个产地延胡索块茎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浙江产地延胡索块茎中内生真菌丰富度(S)、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H′)和延胡索乙素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产地;H′值和延胡索乙素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木霉属内生真菌T83与延胡索乙素含量呈最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3)。结论延胡索块茎中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木霉属内生真菌T83作为优势菌可能与延胡索乙素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揭示乌头内生细菌的菌群组成及其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产地乌头叶、茎和根组织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4区,基于测序结果进行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物种分类、差异及相似性分析。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产地乌头叶、茎和根组织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并对乌头各组织的内生细菌相对丰度和生物碱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乌头内生细菌主要由4门,9纲,16目,36属组成;不同产地乌头的内生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均存在差异,但核心菌群组成相似,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主导;共发现6种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与乌头根组织生物碱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不同产地乌头内生细菌组成存在差异但核心菌群相似,部分内生细菌丰度与生物碱含量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通量测序及宏基因组分析法对采自贵州遵义县枫香镇、湖南慈利县零阳镇、四川旺苍县木门镇3个产地的杜仲树皮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生态功能结构进行分析。从所试样本中共获得内生真菌有效序列110 865条,聚类后OTUs对应的真菌类群涉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的10纲、25目、41科、57个属的74种真菌。其中,四川旺苍样本(EWP)中优势属为丛赤壳科Nectriaceae中的未定属,相对丰度为55. 03%。湖南慈利样本(ECP)中优势属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中的未定属,相对丰度为40. 23%。贵州遵义样本(EZP)中优势属为扁孔腔菌属Lophiostoma,其相对丰度为47. 15%。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树皮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ECP(1. 340 2)EZP(1. 380 4)EWP(1. 168 3); Simps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EWP (0. 427 3) EZP (0. 332 5) ECP (0. 313 6)。经FUNGuild软件平台解析,3个产地的杜仲树皮内生真菌包含14个生态功能群,即植物病原菌群、动物病原菌群和内生真菌群等,3产地杜仲样本的共有功能群数达到8个,超过了总数的二分之一。对杜仲皮内生真菌群落与4种活性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四川旺苍样本(EWP)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及绿原酸含量与内生真菌中大卫氏菌科Davidiellaceae中的未定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有不同程度的正关联。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3)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类型绞股蓝内生真菌多样性与其有效成分绞股蓝皂苷A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分离法对绞股蓝根茎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插片法和点植法分类鉴定,用HPLC法测定绞股蓝皂苷A含量。结果:绞股蓝根茎叶分离得到的125株内生真菌经过菌落形态、显微特征等鉴定为2纲7目10科22属。镰孢菌属Fusarium是绞股蓝的优势菌属,占总数的22.4%,其次为青霉属Penicillium 12.8%,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9.6%。绞股蓝内生真菌种群与绞股蓝皂苷A存在相关性。结论:绞股蓝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群上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而不同内生真菌种群与其品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冉  张艳欣  王丹丹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2):2096-2106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通过比较不同产地银杏叶内生菌的差异,并结合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从微生态的角度区分不同产地银杏叶的品质差异。方法 以都江堰、平邑、崇明3个产地4—7月的银杏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叶片内生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银杏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内生菌多样性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个产地银杏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为都江堰>崇明>平邑;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随着月份整体呈降低趋势,丰富度在6月份最高;不同产地叶片间优势内生真菌与优势内生细菌均一致。相关性分析发现,银杏叶片内生细菌与黄酮醇苷大多呈显著正相关,如假单胞菌(Pseudomonas)、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银杏叶片内生真菌中,黄酮醇苷与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孢属(Cladosporium)、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通过高通量测序免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较全面的内生菌信息,优于传统培养法。药用银杏在不同地域的内生优势菌较为一致,这可能与其稳定生成的次生代谢化合物有关。可通过属水平的群落结构区分3个产地银杏叶;化学成分与内生菌的相关性可以预测出与药效成分有关的菌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银杏叶内生菌提供了实验基础,为探讨药用银杏道地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可培养内生真菌的菌群结构、多样性差异及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种栽培模式(石壁附生、断木附生、大棚种植)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分析其菌群结构与分布规律。结果 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023株,划分为152个形态型,经分子鉴定后确定为29个分类单元,归属到真菌界2个门3个纲11个目15个科18个属;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耙齿菌属Irpex、隔孢伏革菌属Peniophora为3种栽培模式共有属;石壁附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最高,断木附生次之,大棚种植最低。茎鲜质量、生物量与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隔孢伏革菌属Peniophora s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Hypoxylon sp.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丰富了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资源,为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差异,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来自慈利、略阳和遵义3个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共分离得到15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8个属,其中Phomopsis,Diaporthe,Alternaria为3个产地内生真菌共有属,各产地的优势种群不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的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多样性及均匀度分析表明,慈利和略阳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高,分布较均匀。遵义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种群集中,奇异度较高。拟茎点菌属与其有性态间座壳属菌株的系统发育及遗传距离分析,不同产地杜仲皮中拟茎点菌属及其有性态真菌多样性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杜仲皮组织的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慈利、遵义和略阳3个产地内生真菌的数量、组成及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玄参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差异。方法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浙江磐安、陕西安康、湖北武穴、湖南邵东、四川达州和安徽亳州共6个产地的玄参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群结构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3 052株内生真菌划分为153个形态型,经分子系统学分析,共划分为84个分类单元,分属于25个属,其中间座壳属、镰刀菌属、黑孢属、链格孢属、茎点霉属、棒孢属、附球菌属、枝孢属为6个产地内生真菌共有属,各产地的优势属不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玄参内生真菌的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指数分析表明浙江磐安产地玄参内生真菌多样性较高,四川达州产地的多样性稍低。结论系统研究玄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阐明内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可为玄参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根部内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寻找西洋参根部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属,为建立西洋参根部内生微生物库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acBio SequelⅡ测序平台,对采自山东文登的6株西洋参根部组织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和16S测序。结果:西洋参根部内生细菌共鉴定到8门、11纲、23目、27科、53属,其中优势菌属为一种伯克氏菌(unidentified Burkholderiaceae)和一种根瘤菌(unidentified Rhizobiaceae)等。西洋参根部内生真菌共鉴定到9门、23纲、35目、43科、48属,其中优势菌属为一种柔膜菌(unclassified Helotiales)和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等。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显示,一种根瘤菌(unidentified Rhizobiaceae)、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等固氮菌在西洋参根部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暗示氮元素对西洋参根系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显示,山东地区西...  相似文献   

10.
2种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差异。方法:通过分离、鉴定2种不同生境的甘草内生真菌,系统分析和比较了两者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甘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显微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内生真菌;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365株内生真菌,归属于4纲5目6科9属30种,其中214株来自野生生境的甘草,151株来自栽培生境的甘草;镰刀属Fusarium(62.62%)和曲霉属Aspergillus(12.15%)为野生生境甘草的优势菌属;镰刀属(62.91%)和土赤壳属Ilyonectria(12.58%)为栽培生境甘草的优势菌属;分离出11株野生生境甘草特有的内生真菌,如尖孢曲霉Aspergillusaculeatinus、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粉红粘帚菌Clonostachys rosea等;野生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总分离率和多样性指数(97.27%和2.07)均高于栽培甘草(68.64%和1.46)。结论:明确了2种不同生境甘草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差异,丰富了甘草内生真菌菌种库,为进一步研究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婷  王梦迪  黄情儿  朱波  秦路平 《中草药》2023,54(16):5372-5378
目的 明确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不同组织器官中内生真菌菌群结构与多样性。方法 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延胡索块茎、叶、茎、根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菌群结构分析。结果 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161株,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划分成106个形态型,分子鉴定为57个分类单元,归属到41个属,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毛链孢属Monilochaetes为块茎的专有属,腐霉属Pythium、白僵菌属Beauveria为叶的专有属,亚球壳属Sphaerulina、核瑚菌属Typhula为茎的专有属,小囊菌属Microascus为根的专有属;相似性分析表明,延胡索不同组织器官内生真菌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指数分析显示延胡索根和茎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度均显著高于块茎和叶。结论 延胡索组织器官中内生真菌资源丰富,为延胡索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药用植物凤丹根部分离、纯化内生菌,运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分离得到内生菌129株,其中内生真菌4属、6种、58株,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内生细菌3属、9种、71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Pseudomonas chlororaphis,F.nematophilum,Bacillus megaterium内生菌发酵液各自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5.0,20.2,24.0 mm,F.nematophilum对青霉、黑线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到达了90.6%,83.3%,P.chlororaphis对西瓜枯萎病原菌以及毛霉的抑制效果好,抑菌率分别为80.0%,84.9%。凤丹内生菌组成丰富,P.chlororaphis和F.nematophilum是具有较好的杀菌剂出发菌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可培养内生真菌的菌群结构、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活性,为内生真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毛花猕猴桃3个部位(根、茎、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与ITS分子鉴定,分析其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分布规律;采用拟南芥共培养、病原菌平板对峙的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促生与病原菌拮抗活性筛选。结果 共分离得到2 446株内生真菌,分为156个形态型,ITS分子鉴定为49个分类单位,归属于真菌界3门5纲10目14科18属,其中子囊菌门真菌数量最多,占比94.89%;根、茎、叶共有菌30种,其中Trichoderma spirale是根的特有种,Bionectria ochroleuca是茎的特有种;Shannon-Wiener(H’)以茎多样性指数最高,Simpson指数(D)以叶多样性指数最高;筛选得到显著促拟南芥生长活性的内生真菌AE16,鉴定为Clonostachys sp.,其共生拟南芥鲜质量增长率为(37.13±10.35)%;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11株(木霉属10株,白僵菌属1株),其中AE175(Trichodermasp.)抑制效果最好,相对抑菌率为(87.59±9.36)%。结论 畲药毛花猕猴桃内生真菌资源丰富,筛选得到的活性菌株为毛花猕猴桃内生真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毕江涛  何萍  吕雯  关晓庆  贺达汉 《中草药》2013,44(12):1667-1672
目的 探明桃儿七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方法 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 从桃儿七根、茎、叶中分离出49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22株,其次为茎部,18株,叶部最少,9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归于2个目,3个科,9个属,梭孢霉属为优势菌属;有22株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数的44.8%,有8株菌对2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16.3%,有3株菌对4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株内生真菌分别对2种供试指示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桃儿七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抗外源真菌活性,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曲霉属、单孢枝霉属、梭孢霉属,其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藿香内生真菌类群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藿香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根据ITS序列分析鉴定为25属40个种,其中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为优势种群;广藿香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以茎中内生真菌的分布最多,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8%;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共有15个属3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供试菌具有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藿香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技术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内生真菌类群及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筛,为虎耳草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也为天然抗氧剂的筛选提供了菌种资源。方法 虎耳草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分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组织分离法,利用化学法检测虎耳草内生真菌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等自由基的清除率,进而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结果 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虎耳草内生真菌隶属于347属,其中Dactylonectria(15.68%)为根部优势菌属,茎部的优势菌属为Humicola(9.57%),而叶部优势菌属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5.33%)。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虎耳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