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ALI患者137例,根据ALI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90)和死亡组(n=47)。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标准将ALI患者分为低中危组(n=74)和高危组(n=6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对AL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浆miR-221、miR-300表达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221(OR=3.270,95%CI:2.247~7.115)及miR-300(OR=2.683,95%CI:1.715~6.207)表达水平升高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0、1.73,二者联合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07,95%CI:0.858~0.974)最大。结论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升高与ALI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且其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预测ALI患者死亡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的重症中暑患者, 根据患者30 d存活情况分组。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 分析入院24 h内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肌酶谱、凝血常规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重症中暑30 d死亡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NLR对重症中暑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风险患者3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纳入重症中暑患者115例, 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3)。死亡组患者NLR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COX...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病科收治的136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并规律随访的老年患者, 男58例, 女78例, 年龄(72.30±5.54)岁, 年龄范围为65~86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 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 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NLR预测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0.592)优于淋巴细胞(0.326)及中性粒细胞(0.468), NLR的最佳截断值为8.30, 根据NLR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8.30, n=106)与高NLR组(NLR≥8.30, n=30)。高NLR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21.73±3.49)kg/m2]低于低NLR组[(23.96±3.34)kg/m2]、白蛋白水平[31.20(27.03, 36.98)g/L]低于低NLR组[34.90(30.90, 38.00)g/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浆miR-127及miR-155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01—2019-06期间我院收治的ALI患者145例,根据ALI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91)和死亡组(n=54)。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标准将ALI患者分为低中危组(n=79)和高危组(n=6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浆miR-127及miR-155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浆miR-127及miR-155表达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预测ALI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浆miR-127(3.22±1.04 vs.1.05±0.46)及miR-155(2.46±0.75 vs.0.84±0.3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高危组血浆miR-127(3.04±0.95 vs.1.31±0.52)、miR-155(2.38±0.71 vs. 0.97±0.38)表达水平及死亡率(60.6%vs. 17.7%)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2.582,95%CI:1.674~4.105)、血浆miR-127(OR=3.306,95%CI:2.428~6.174)及miR-155(OR=2.804,95%CI:1.903~5.226)表达水平升高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127、miR-155表达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5、1.64、18.50分,3项联合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22,95%CI:0.864~0.983)最大,其敏感度(93.7%)和特异度(87.4%)较好。结论:血浆miR-127及miR-155表达水平升高与ALI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预测ALI患者死亡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2期间收住我院急诊科的12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8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73例)和死亡组(48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评估N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NLR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总体病死率为39.66%(48/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Lac、PCT、APACHE II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NLR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95%CI:0.698~0.871,P0.05),最佳截断值为20.01(敏感度66.67%、特异度83.56%;阳性预测值80.22%,阴性预测值71.49%,阳性似然比4.06,阴性似然比0.40)。NLR与APACHEⅡ评分呈中等强度相关(r=0.401,P0.01)。APACHE II评分≥20的患者NLR值明显高于APACHE II评分20组(19.41±6.93vs.14.53±5.58,P0.05)。结论:NLR增高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脓毒性性休克患者的28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评判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的200例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至少2年的生存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按照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各组入院24 h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 count,NEU)及淋巴细胞计数(ly mphoc y te count,LYM)并计算两者间比值(NLR)]、肌酐、尿素氮、胆红素、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并以Kaplan-Meier法绘制观察指标不同水平下的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各指标提示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LR,CRP,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尿素氮、肌酐、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生存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P0.01),高于肌酐(AUC=0.716)、中性粒细胞计数(AUC=0.655)、肺动脉收缩压(AUC=0.652)及CRP(AUC=0.643)。当NLR截断值为4.7时,其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72.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LR值水平较高组预后明显差于水平较低组(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NLR是提示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0.05)。结论:NLR水平与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预后呈明显相关;NLR水平越高则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8-04—2019-03期间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8d预后为终点,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使用SPSS 22.0软件对组间生命体征、血常规及凝血功能、FGL2等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FGL2、NLR与格拉斯昏迷指数(GCS)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患者28d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GL2及NLR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此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最终纳入81例患者,存活组患者的FGL2、NLR显著小于死亡组[(225.2±109.2)ng/ml vs.(399.2±148.3)ng/ml,11.4(5.9,17.3)vs.20.8(10.6,38.1),P0.01]。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09~1.141)、NLR(OR=1.072,95%CI:1.007~1.141)、FGL2(OR=1.008,95%CI:1.000~1.015)与死亡呈正相关,GCS(OR=0.458,95%CI:0.224~0.938)与死亡呈负相关(P0.05)。重型颅脑创伤患者FGL2、NLR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r=-0.481,r=-0.255,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FGL2与NLR联合对患者病死率的判断能力优于NLR单独对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Z=2.95,P0.05),但并不优于FGL2(Z=1.13,P0.05)。结论:FGL2、NLR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FGL2及NLR对评估患者伤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将出院后1年内有≥1次再入院记录的患者纳入再入院组(n=35),其他患者纳入非再入院组(n=65)。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治疗方法和死亡情况)。根据NLR、EOS的预测AECOPD再入院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截断值将患者分组,分别为高NLR组(n=43)和低NLR组(n=57)、低EOS组(n=51)和高EOS组(n=49)。比较各组的住院时间、1年内COPD相关再入院情况和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EOS预测AECOPD再入院的风险。结果 再入院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68±6.44) d,明显长于非再入院组[(14.02±6.26) d],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比率为28.57%,明显少于非再入院组(53.85%),NLR为8.57±3.1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死亡作为疗效指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 2分及死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溶栓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溶栓治疗后NLR水平对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治疗后NLR及溶栓前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治疗后NLR对AIS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0.769,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73.80%。结论溶栓治疗后24 h内NLR是预测AIS溶栓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恶化(END)和不良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例,分为END组(n=58)和非END组(n=146),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 (mRS)量表评分,以3~6分划分为不良预后组(n=60),mRS评分≤2分划分为良好预后组(n=144),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END和不良预后的因素,采用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对END或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优势比7.261,95%CI=1.818~28.994;P=0.005)、淋巴细胞计数(优势比0.034,95%CI=0.002~0.502;P=0.014)、纤维蛋白原(优势比2.127,95%CI=1.046~4.326;P=0.037)为EN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NLR (优势比2.829,95%CI=1.244~6.43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检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44例与存活组106例。分别比较两组合并症、治疗方式以及MPV与NLR水平等情况,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肺心病发生率为61.36%(27/44),明显高于存活组的38.68%(41/10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机械通气人数占比为40.91%(18/44),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9.81%(21/10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MPV与NLR水平分别为(10.85±2.01)fl、(8.59±2.04),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的(8.47±1.12)fl、(5.22±1.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肺心病、机械通气、MPV以及NLR均是老年AECO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MPV与NLR水平有利于对老年AECOPD患者近期预后进行评估,且两项指标水平越高,表示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伴发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8月在该院住院的AECOPD患者117例,根据是否伴发呼吸衰竭分为伴发呼吸衰竭组(n=48)和未伴发呼吸衰竭组(n=6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NLR和NT-pro BN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呼吸衰竭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脑梗死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既往是否有吸烟史情况、NT-pro BNP、N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既往有吸烟史等因素后NT-pro BNP(OR=3.085,95%CI:1.252~7.605)和NLR(OR=1.599,95%CI:1.179~2.168)是AECOPD伴发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 BNP水平与NLR水平呈正相关(r=0.29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NT-pro BNP及NLR+NT-pro BNP联合预测AECOPD患者伴发呼吸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87和0.844;灵敏度分别为0.500、0.688和0.833;特异度分别为0.899、0.855和0.739。结论 NT-pro BNP和NLR是AECOPD伴发呼吸衰竭的独立风险因子,联合检测对其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8例输血治疗的创伤性失血患者,根据输血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500)及无效组(n=68),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等常用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相关因素预测输血疗效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组患者的年龄、ISS评分及NLR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SBP、DBP、呼吸频率、GCS评分、Hb、PLT及APTT水平明显高于无效组(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创伤类型等因素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GCS值(OR=0.804,95%CI:0.707-0.913),高Hb(OR=0.937,95%CI:0.908-0.967)、PLT水平(OR=0.984,95%CI:0.976-0.992)是影响输血疗效的保护因素,而高ISS值(OR=1.288,95%CI:1.128-1.471),高NLR(OR=4.434,95%CI:2.905-6.766)及APTT水平(OR=1.087,95%CI:1.033-1.145)是影响输血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NLR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GCS、ISS、Hb、APTT及PLT(Z=3.627,3.487,2.860,3.903,3.030;P均0.05),其中NLR诊断的最佳截点为4.41,此时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7.0%。结论 NLR作为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疗效的预测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 ,GDF-15)及正五聚蛋白3(pentamerin 3,PTX-3) 水平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 2021 年12 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 例老年ARDS 患者,根据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将老年ARDS 患者分为轻度组(n=32)、中度组(n=53) 和重度组(n=40),根据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30 天内的生存情况将老年ARDS 患者分为存活组(n=76) 和死亡组(n=49)。检测老年ARDS 患者发病当天血清FGF-21,GDF-15 及PTX-3 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RDS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 曲线分析血清FGF-21,GDF-15 及PTX-3 水平对老年ARDS 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结果 死亡组血清FGF-21(3 268.37±456.27 pg/ml),GDF-15(3 605.20±419.35 pg/ml) 及PTX-3(27.15±8.72ng/ml) 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950.24±130.28pg/ml,1 468.15±247.30 pg/ml,13.40±4.1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361, 16.240,14.802,均P < 0.001)。重度组血清FGF-21(3 709.24±524.17 pg/ml),GDF-15(4 150.83±507.42 pg/ml)及PTX-3(31.28±10.26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2 587.60±347.25 pg/ml,2 889.25±385.26 pg/ml,19.45±5.83 ng/ml)和轻度组(621.38±103.14 pg/ml,1 007.36±194.12 pg/ml,11.27±2.9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153, 18.216, 17.615,均P < 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OI 低(OR=2.375, 95%CI:1.502~5.113),APACHE Ⅱ评分(OR=2.803, 95%CI:1.985~6.926),SOFA 评分(OR=1.716, 95%CI:1.208~3.412),FGF-21(OR=3.205, 95% CI:2.647~9.683),GDF-15(OR=2.490, 95%CI:1.712~5.770) 及PTX-3(OR=3.104, 95%CI:2.573~9.184) 水平升高是影响ARDS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 < 0.05)。ROC 曲线显示,FGF-21,GDF-15 及PTX-3 三项联合预测老年ARDS 患者死亡的AUC 最大(0.957,95%CI:0.897 ~ 0.998)。相关分析显示,ARDS 死亡患者血清FGF-21 水平与GDF-15,PTX-3 均呈正相关(r=0.842, 0.870, 均P < 0.001)。结论 血清FGF-21,GDF-15 及PTX-3 水平升高与老年ARDS 患者病情较重和死亡有关,三项联合检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ARDS 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指标即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中心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294例,根据患者入院即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计算SHR值。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160)和死亡组(n=134),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感染部位、入院实验室指标、疾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H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脓毒症非糖尿病组和脓毒症合并糖尿病组,比较SHR对两组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SHR、血糖、Hb Alc水平较高,呼吸机使用天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天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OFA评分、SHR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1.163、1.92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HR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85,敏感度为36.3%,特异度为80.6%。在脓毒症非糖尿病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中,S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R高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SHR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短期预后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8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第1、3、7天清晨6∶00的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n=50)和严重脓毒症组(n=30);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25)和存活组(n=55);另选同期住院的38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脓毒症患者第1、3、7天血浆皮质醇与ACTH水平均明显且持续升高(P0.05);(2)严重脓毒症组第1、3、7天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3)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4)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皮质醇水平与ACTH、白细胞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呈正相关;(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皮质醇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皮质醇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2.6%。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即有明显的血浆皮质醇、ACTH水平升高;血浆皮质醇水平的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严重,是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ECM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APACHEII评分,ECMO治疗后72 h的RDW、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ECMO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建立死亡预警模型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以评估RDW及死亡预警评分对ECMO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ECMO患者71例,死亡组38例、存活组33例,死亡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Ⅱ评分、ECMO上机72 h RDW、72 h APTT均高于存活组,住院时间低于存活组( P<0.05) ;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 Ⅱ评分( OR=1.117, P=0.047)、ECMO上机72 h RDW( OR=1.102, P=0.029)、72 h APTT( OR=1.049, P=0.029)为ECMO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ECMO上机72 h RDW、72 h APTT,APACHE Ⅱ评分预测ECMO患者死亡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1、0.691、0.632 ( P<0.05),联合三者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4,灵敏度0.526,特异性0.909;通过预测模型建立ECMO患者死亡预警评分,小于2分为死亡低风险,大于2分为死亡高风险,预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灵敏度0.607,特异性0.923。 结论:ECMO上机后72 h RDW对ECMO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ECMO上机后72 h RDW、72 h APTT、入院24 h APACHE Ⅱ评分建立ECMO患者死亡预警模型评分,对预测ECMO患者死亡的价值优于单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在判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8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47),采用半定量比色法检测尿样中百草枯浓度,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尿百草枯浓度、PT和APTT均低于死亡组,而INR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时,尿百草枯浓度:曲线下面积0.777(95%CI:0.680~0.874),灵敏度61.3%,特异度89.4%;PT:曲线下面积0.864(95%CI:0.785~0.943),灵敏度73.7%,特异度91.5%;APTT:曲线下面积0.890(95%CI:0.821~0.960),灵敏度92.1%,特异度72.3%;INR:曲线下面积0.651(95%CI:0.535~0.767),灵敏度36.2%,特异度89.5%;尿百草枯浓度与PT、APTT和INR并联:曲线下面积0.960(95%CI:0.920~1.000),灵敏度92.1%,特异度93.6%。结论尿百草枯浓度联合PT、APTT和INR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晨  陶向宏  许晓蓉  陈康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7):530-534,54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其发生AKI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03—2019-03期间入住我院ICU的26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是否并发AKI作出诊断,后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N-AKI组),2组患者入院时的NLR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曲线,分析入院时NLR对脓毒症患者AK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患者NLR明显高于N-AKI组(17.42±5.46 vs.9.63±4.68,P0.05);同时,脓毒症患者NLR与血肌酐(r=0.231,P=0.009)、血尿素氮(r=0.198,P=0.008)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明显的负相关(r=-0.189,P=0.002);另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PCT和NLR均为脓毒症患者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NLR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AKI发生的AUC为0.651,其截断值为16.83,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63。结论:NLR作为临床上一项简易廉价的指标,可作为早期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心衰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的关系,评价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31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行心脏彩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心室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左心做功指数(LCWI)、加速指数(ACI)等心功能指标,并将其与NT-proBNP水平行相关性分析.根据28 d预后将入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NT-proBNP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等指标的差异,其后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中影响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ROC曲线评价NT-proBNP水平对重症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CI、LCWI、ACI、EF正常患者组的NT-proBNP水平均低于异常患者组.死亡组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存活组[(7 056.1±1 354.8) ng/L比(2 516.8±450.9) n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APACHE Ⅱ评分、并发严重感染为重症心衰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8 d死亡的ROC曲线分析示NT-proBNP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 0.584~0.935,P<0.05).结论:重症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传统心功能指标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