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方法我院长期坚持以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原药配制皮试液做皮试的方法。本文中采用的皮试液浓度为500μg/ml,对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568例病人分别做了拟用药物的皮内试验。结果2004年10月~11月来我科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568患者做皮试后的结果,除9例皮试结果阳性而未用药外,在给559例患者用药过程中,只有2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头孢唑林钠、头孢替唑钠各一例),主要表现为皮疹,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缓解,未导致不良后果。结论认为用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本身配制皮试液,既可避免青霉素皮试对头孢菌素过敏判断的不准确性,也避免了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类药物的差异对皮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皮试结果记录本对门诊患者注射抗生素药物的皮试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处置。方法以各种抗生素药物的原药配制皮试液做皮试的方法。采用的头孢菌素皮试液浓度为500μg/ml,青霉素皮试液浓度为200iu/ml。2011年3月~2013年1月对使用抗生素的16881例患者分别做了拟用药物的皮内试验。结果有911例患者皮试结果为阳性,通过监测和分析体系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两种溶媒配制头孢唑林钠皮试液,对患者皮试时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做皮试的患者260例,分为2组,分别用0.9%生理盐水和灭菌注射用水配制皮试液,观察2组皮试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2组在皮试时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0.9%生理盐水配制头孢唑林钠皮试液,皮试时患者的疼痛程度比使用注射用水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重要性,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行为。方法:结合本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剂量,过敏机制及皮试结果的判断。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不同,所做皮肤过敏试验应以原药配制。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必须做皮肤过敏性试验,皮试液用原药配制,浓度宜为0.5mg/ml,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重要性,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行为。方法:结合本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剂量,过敏机制及皮试结果的判断。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不同,所做皮肤过敏试验应以原药配制。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必须做皮肤过敏性试验,皮试液用原药配制,浓度宜为0.5mg/ml,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意义。方法统计该科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结果,搜索文献,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及其相关因素,并收集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科2006~2011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为2.59%,假阴性率为0.24%。在相关文献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34%、1.65%、0.54%。结论首次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前有必要行皮肤过敏试验,采用原药作皮试液更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对于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注射TAT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Ⅰ、观察Ⅱ、观察Ⅲ组各30例,分别采用抽取破伤风抗毒素与生理盐水不同的顺序以及是否忽略针头死腔内的药液三种不同配置方法.结果 3组患者皮试的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破伤风抗毒素不同皮试液的浓度可引起患者皮试结果的改变,导致对患者采用注射次数不同,影响治疗的安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液配制,确保皮试液浓度的正确性,进而保证患者皮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菊 《中外医疗》2008,27(36):54-54
目的 提高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的精确度,准确反映TAT皮试结果.方法 通过对400例患者采用改进配制方法的皮试液进行皮内试验,根据皮试结果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结果 TAT皮试阳性率大大降低,脱敏注射比例大幅度减少.结论 改进后的TAT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增加了患者用药的机会,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少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方法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采用生理盐水代替注射用水作溶剂.结果生理盐水为等渗液,对皮丘局部刺激小,而注射用水为低渗液,可致皮丘肿大、发红,易误诊为假阳性.结论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采用生理盐水代替注射用水作溶剂,可减少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良、简化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提高护士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制度的依从性,保证注射安全。方法:将门诊皮试区常用的抗生素皮试液采用改良方法一步到位配制,将配制好的皮试液注入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贴上标签和配制时间,在2 h内使用。结果:改良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省了配制时间(P<0.01),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皮试针头的消耗量比例1:1.1,保证了“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的实施。结论:改良门诊皮试区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简便易行,保证了安全注射的实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两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配置方法进行皮试,并探讨4组两对患者皮试液浓度与结果的关系。方法从947例门诊需要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的患者排除皮肤对75%酒精过敏患者、12 h内有饮酒的患者和48 h内曾使用H1受体阻断药患者共164例。把剩下783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其TAT皮肤过敏试验的结果分为4组:把主诉在外院皮试阳性后被转介我院进行脱敏的116例患者的外院皮试结果设为第1组;第2组采用实验方法配制TAT皮试液对第1组116例进行再次皮试,并将第1组与第2组的皮试结果进行来自同一个体对比。余下667例患者按月份奇偶数日分为第3组和第4组:把奇数日的患者设为第3组,按教科书方法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试;把偶数日的患者设为第4组,采用实验方法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试。实验方法是去除注射器和针头的死腔容量和破伤风抗毒素原液〈1 mL/支两个干扰因素对配制皮试液的影响后较精确地配制试液进行皮试。结果第2组使用实验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61.21%,明显低于同一个体在外院的皮试阳性率100%:第4组使用实验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17.30%,明显低于教科书方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2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显示较精确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可能明显降低皮试结果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由于青霉素类药物容易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使用该类药物前,必须做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皮试液为每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含青霉素G钠(或钾)500U.临床为了提高青霉素皮试液(下称皮试液)注射剂量的准确性,习惯使用玻璃卡介苗注射器或1ml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另加5号针头,现我们进行3种注射器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浓度测试实验,目的是了解青霉素皮试液浓度的实际情况,找出准确的配制方法与影响皮试液浓度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皮试液配制的准确性,简化配制步骤,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常规将需做皮试的药物溶解后,按药物的不同剂量抽取一定容量的该药物稀释液直接注入50 ml、100 ml或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其浓度即为此药物的皮试液浓度.结果 该操作方法 比常规方法 简单,避免了用1 ml注射器反复抽吸,剂量更准确,节约了护士操作时间.同时避免了1 ml注射器的针头在反复抽吸中变钝,也减轻了病人皮试进针时的痛苦.结论 此方法 简便易行,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用一次性皮试针管配制皮试液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医源性感染,目前普遍使用一次性皮试针管配制皮试液,但用此皮试管按传统方法配制出的皮试液浓度常常不合标准,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将对使用一次性皮试针管配制皮试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如下:1问题在使用一次性皮试针管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时,发现气泡在皮试管内的移动非常缓慢,每次都需要反复弹动针管才能将气泡排出。因此,笔者怀疑用一次性皮试针管按照使用玻璃皮试针管配制皮试液的方法,配制出的皮试液浓度不均匀。为了进一步证实猜想,做了如下实验:1.1用玻璃皮试管按照配制青霉素皮试液的方法,配制安络血稀释液Ⅰ。1…  相似文献   

15.
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广泛,此类药物应用前通常须先做皮试,传统的皮试液配制方法复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一种浓度配制正确、配制过程简便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抽吸破伤风抗毒素(TAT)防止泡沫产生的新方法. 方法 将1 100例需要注射TAT的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按传统方法配制,改良组按改良方法配制.结果 改良组所配制出的皮试液浓度约为13.89 IU/0.1 mL,更为接近标准皮试液浓度.传统组泡沫产生率为41.3%,改良组泡沫产生率为22.4%,两组皮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改良TAT皮试液配制方法能有效地防止泡沫产生,确保注射剂量的准确,降低TAT皮试假阳性率,减少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刘兰  董金莲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63+1265
自20世纪60年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入我国以来,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耐酸、耐梅及安全、低毒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致死亡的报道亦屡见不鲜[1~3].头孢菌素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之一,其主要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其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且有其不可预测性,病情凶险,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便会危及患者生命.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毒素类药物同属β类酰安类抗生素.但头孢菌素类药物无统一的皮试液及皮试液浓度,也没有相关部门或机构规定必须做皮试[4].而<新编药物学>[5]第5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不作常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作用强 ,疗效高、毒副作用低 ,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而备受欢迎 ,但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应注意以下问题。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皮试问题作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过敏反应是其主要的不良作用。临床通常采用青霉素G皮试液作皮试。但一些青霉素G皮试阴性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后却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表明青霉素G皮试阴性结果并不能保证安全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对青霉素G过敏者或皮试阳性者一般都禁用头孢菌素类药。然而 ,Solley对 2 7例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者采用头孢菌素 ,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9.
在配制皮试液时,需要将药液稀释到所需浓度,而对稀释药液溶液的选择也将对皮试结果产生很大影响。配制皮试液所需溶剂有注射用水和0 .9%氯化钠,据临床应用观察,同一种药,使用注射用水为溶剂的皮试呈阳性,而生理盐水为溶剂的皮试呈阴性,在这种情况下给患者应用此药后无过敏反应。这表明,用注射用水做溶剂的皮试结果易出现假阳性,而生理盐水皮试结果准确,分析其原因,注射用水为低渗液;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混在一起时,水分迅速进入细胞使其膨胀,引起局部疼痛,疼痛刺激皮肤使局部充血潮红造成表皮松弛假阳性。生理盐水为等渗液,与组织液混在一起,细…  相似文献   

20.
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假阳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昌炼 《河北医学》2005,11(10):919-921
目的:对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假阳性的做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正确的稀释液,严格掌握皮试液配制方法及皮内注射方法,规定皮试结果最佳观察时间,规范皮试结果判断标准,严格掌握TAT注射原则。结果:采取新方法进行TAT皮试,皮试结果阳性率仅占7.2%,对这7.2%采用了脱敏注射方法,使TAT注射率迭99.88%。结论:严格掌握TAT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最佳观察时间及注射原则,可明显降低TAT皮试结果假阳性率,增加病人用药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