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肠癌术后,有的患者常感觉胃口不好或腹胀等肠胃不适,术后喝酸奶可缓解上述不适.因为肠癌术后,肠道有益菌群平衡被打破,而适量饮用酸奶,可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饮用含乳酸菌/双歧杆菌酸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5-6月在湖南省衡阳市募集58例健康成人(其中男性16名,女性42名),随机分为饮用含乳酸菌/双歧杆菌酸奶组及普通酸奶组,连续给予含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酸奶及普通酸奶15 d,评价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在含乳酸菌及双歧杆菌酸奶组,粪便中乳酸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其试验前相比增加显著,而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饮用普通酸奶组乳酸菌与试验前比较增加显著(P0.05),但饮用含乳酸菌及双歧杆菌酸奶组的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饮用普通酸奶组(P0.05)。结论饮用普通酸奶也可以增加肠道益生菌,并同时降低其他菌群,但是菌群总数基本保持不变;当饮用添加了益生菌的酸奶时,不仅可增加肠道益生菌及菌群总数,而且还可降低其他菌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正提问者都说酸奶富含益生菌,能助消化,饭后喝一杯酸奶真的可以帮助消化么?祝您健康酸奶本身并不能纠正不规律的胃肠运动,也没有消化酶,并不能直接帮助消化。祝您健康酸奶含有的活性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同时具有消化膳食纤维的功能,助消化的能力聊胜于无。祝您健康经过了运输、存储等流程,喝下的酸奶中的活性益生菌能到达肠道的量也已经大大缩减了。  相似文献   

4.
《长寿》2006,(7)
提起酸奶,大家都知道是孩子们爱喝的饮品,其实老年人也应常喝酸奶。其好处如下:防便秘助消化酸奶对便秘和细菌性腹泻有预防作用,还可以助消化。酸奶中含有的活性乳酸杆菌和乳酸,能调节肠道菌群,使肠道内酸度增高而抑制腐败菌的繁殖,防止蛋白质发酵,减少肠内产气,从而减轻饱闷、  相似文献   

5.
王旭峰 《健康》2011,(11):36-38
高营养价值,可适当多喝酸奶酸奶由牛奶经乳酸菌发酵而来,除了牛奶中的乳糖经过发酵变成乳酸以外,其他的营养成分都在其中,而且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因此是非常健康的饮品。如果在应酬场合,必须要喝酒的话,可以先喝一杯酸奶,它可以在胃里面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建霞 《家庭医学》2006,(23):15-15
酸奶是孩子们喜爱喝的饮品,其实老年人也应多喝酸奶。 防便秘助消化酸奶对便秘和细菌性腹泻有预防作用,还可以助消化。酸奶中含有活的乳酸杆菌和乳酸,使肠道内酸度增高而抑制腐败菌的繁殖,调节肠道菌群,防止蛋白质发酵,减少肠内产气,从而减轻饱闷、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饮酸奶五忌     
忌过多饮用 许多人以为酸奶营养价值较高且含有益健康的嗜酸乳杆菌,便认为多饮有益无害。实际上,过多饮用酸奶会造成某些营养物质暂时过剩而可能引发代谢障碍,特别是嗜酸乳杆菌群摄入过多会导致肠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引发某些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8.
王秀芳 《长寿》2007,(9):30-31
人体的免疫力70%来自于肠道,而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否,决定着人体免疫力的强弱。要想增强肌体免疫力,首先应该从保护肠道开始。最好的方法就是喝酸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腑汤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例给予常规肠道准备;研究组患者例给予通腑汤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改变状况.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中计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术后Ⅲ度肠道菌群失衡9例,Ⅱ肠道菌群失衡12例,Ⅰ肠道菌群失衡7例,而研究组分别为2例、7例、6例.在Ⅲ度肠道菌群失衡率方面,两组各自占比30%、6.67%,两组患者菌群失调状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1例,占比3.33%,常规组8例发生并发症,占比26.67%,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针对结肠癌患者予以通腑汤肠道准备,有助于减少术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起到平衡肠道菌群的作用,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手术部位感染(SSI)是结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肠道菌群与SSI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将对近几年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基于细菌在SSI中的作用,从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机械肠道准备和(或)特定抗生素的应用对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出发,深入探讨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价值、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区别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可能在术后SSI上的作用,旨在更全面地认识肠道菌群对结肠癌术后SSI作用的机制,并能予以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饮食     
《健康》2015,(6)
<正>细嚼慢咽的5个好处有意识、有目的地咀嚼食物不仅能享受美味,还有很多健康益处。研究人员介绍了细嚼慢咽的5个好处:1.保护肠胃:咀嚼的次数越多,食物被分解得越充分;2.促进吸收;3.控制体重:细嚼慢咽能放慢进食速度,降低暴饮暴食的风险;4.更好地品尝食物的滋味;5.改善心情。香蕉酸奶更清肠酸奶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可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有缓解便秘、清除肠道"垃圾"的  相似文献   

12.
对益生菌的作用应一分为二地看,它对那些因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肠道菌群失衡的病人的确有用,但体内菌群平衡的普通人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站在超市的冷冻柜前,面对着标有LGG、AB、BB等各种令人看不懂的益生菌代号的酸奶制品,不少消费者都感到十分困惑。但听促销小姐说益生菌可排毒美容、防龋齿、通肠减肥、防癌、补钙、补微量元素……虽然价格要比普通酸奶高好几倍,不少消费者还是亳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后肠道菌群数量的改变。方法:60例研究对象中20例为体格检查健康者,40例为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其中20例术后大便正常,20例术后大便次数或性状较术前有改变。用培养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群。ELISA法测定sIgA浓度。结果:胆囊切除后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增加。粪便中sIgA的含量减少。结论:胆囊切除术对肠道菌群及肠道免疫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外科术后肠道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医源性腹部甚至非腹部手术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POI常因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而被认为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核心环节。定植于人体肠道中的菌群在调节肠道功能与维持肠道稳态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对POI的启动免疫、脑-肠互动、抗击炎症、调节肠道内分泌、生物屏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对POI发生及发展的相关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女性患者,患有尿路感染,但一用抗生素就出现肠道功能紊乱乃至腹泻。去医院就诊时,医生给她开了一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药物,为了让她更容易理解,大夫说其实就是益生菌。这个词对这位患者不陌生,她知道酸奶里就有益生菌。她很迷惑,益生菌也是药吗?如果益生菌能治病,那喝酸奶不吃药行不行?她有点怀疑医生是为了收入多给她开了不必要的药物,可又不敢贸然询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多。类似于人自身的基因,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比作“人类的第二指纹”。肠道菌群在人出生后3年内进展最快,而这也正好是婴幼儿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肠道菌群或微生物组成也会发生变化。脑肠轴在大脑与肠道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脑肠轴进而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目前肠道菌群在成人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较多,而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尚较少,主要疾病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及青春期抑郁症等。因此,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展及新生儿疾病关系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膳食成分代谢消化等重要生理过程。因出生后所处环境、喂养方式等与足月儿不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和演变过程与足月儿存在差异。稳定的肠道菌群及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可限制肠道致病菌生长,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新生儿疾病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特征、影响因素及远期关联、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学者建立理论基础,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空肠上段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上消化道手术病人52例。分别于术中、术后第2天和第5天抽取病人空肠上段肠液,测定肠液菌群种类和菌落计数,同时检测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术中、术后第2和第5天无明显菌群失调及细菌移位发生(各菌种之间细菌菌落数比较,P>0.05)。术中、术后第2和第5天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无明显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焦虑与肠道菌群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实验组小鼠行腹部切开,对照组小鼠无任何处理.术后第7天收取小鼠粪便,术后第15天收取小鼠肝脏,肠道等组织,期间记录两组小鼠的体质量,自主活动、认知及焦虑抑郁情况.分析肠道菌群差异,并与术后焦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与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0年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的胃癌术后患者36例与早期肠内营养未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的胃癌术后患者38例发生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患者的胃癌分期,术前身体状况评估,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泻(或腹胀)、感染(腹腔,肺部及其胸腔)、吻合口漏、肠梗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的发生率分别为19.4%和39.4%(P〈0.05)、2.5%和3.5%(P〉0.05)、2.0%和2.2%(P〉0.05)、1.5%和2.8%(P〉0.05)、2.2%和11.6%(P〈0.05)、0%和0.08%(P〈0.00)。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