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加强医学生"敬畏生命"的医学伦理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伦理意识,对于他们今后从事医学事业尤为重要。文章以"敬畏生命"的伦理意蕴为切入点,剖析了"敬畏生命"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并找出"敬畏生命"医学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难问题愈加凸显,"被就业"现象应运而生.对医学生"被就业"的现状进行了伦理剖析,提出了应对"被就业"问题的伦理策略,即:坚持负责的就业"求真观"、追求理性的就业"务实观"、倡导文明的就业"诚信观"、培育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就业"生态观".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作为安乐和死亡的组合词,其本质在于"仁慈"和"致死"的有机统一,是对"生的痛苦"和"死的痛苦"比较后作出的一种"死"的选择。从系统的角度看,安乐死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涉及相关主体、主体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环境以及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考虑到解决安乐死问题的复杂性和实践需求,必须跳出无尽的极端和片面的争论,以辩证的态度和方法,寻求有效的对策:打破普遍有效的伦理诉求,确保生命伦理基本原则普遍性和多元性之间具有必要的张力;防范片面的理性主义,保持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必要张力;暂缓安乐死立法,宽容安乐死行为。  相似文献   

4.
《指导原则》未能明确划定伦理委员会的建立和运行原则,伦理委员会仍然在没有红绿灯的车道上盲目前行。 2010年11月18日,历经五年、三次修改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正式颁布并印发。  相似文献   

5.
在面对如今一些单位管理低效的现状下,某大学从制度伦理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管理服务标兵"和"管理服务能手"的评选机制在管理过程中的效用: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用;加强凝聚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力量;增强学校管理的效果.论述了该机制彰显的人文管理制度的伦理蕴含,近而优化学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遏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艾滋病危险人群的分类不是依据年龄大小、财富多少来分的,而是根据受"邪淫"思想污染的程度和性道德观念强弱来区分的。"邪淫"是正常婚姻制度以外的不正当的淫欲思想和行为。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把"邪淫"定义为恶在今天仍然是判断是非的标杆。家长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孩子从"斗闹场,绝勿进;邪僻事,绝勿问"出发,控制淫欲思想,杜绝手淫行为,保持贞洁,把性行为控制在婚姻制度内,自觉抵制婚前(外)性行为;树立"发乎情止乎礼"及"乐而不淫"的正确的爱情观,对艾滋病人、艾滋病感染者和普通人一视同仁,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精神资源。因此,扬弃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关于健康教育的宝贵精神矿藏,必将有助于开创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质:医学伦理教育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时政话语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人文素质的伦理意蕴,提出在修行仁德的前提下践行"仁术",实现人文素质的伦理价值取向。通过挖掘人文素质教育的医学伦理意义,分析当下人文素质教育的医学伦理缺失,从医学院校、实习医院、社区服务三方面指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医学伦理路向。  相似文献   

8.
医院绩效管理推动医院营销活动的展开。医院服务营销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伦理问题。医院发展与医学、公益性及营销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树立"善"的营销目标,有益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要注重规范医院服务营销的利益导向与伦理调节,通过伦理经营、科学管理,创造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20世纪"医学之巅"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治疗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步。但由于现代生物高科技的介入,器官移植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观念的异化和非人性化倾向逐渐暴露。这一技术在恩泽人类,给人类带来莫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伦理挑战,使受体、供体和医生都陷入了不同的伦理困境。这一系列的伦理难题使人类伦理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本文通过检索文献从伦理学角度对其进行辨析,并试图在实践伦理层面上寻找其解决途径,引导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健康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健康服务业的产生基于维护公民生命"健康权"这一基本人权,与生命伦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其后天的发展中同样展现了生命伦理的性状和特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生命伦理原则包括:公益原则、人道原则、互惠原则.  相似文献   

11.
热案透视:医德良心筑起医患和谐的伦理底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患矛盾成为我国目前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通过南京徐宝宝事件,透视当前医疗服务中的不足,并指出不断深化强化践行医德良心的路径,让作为医德耻感源泉之一的医德良心筑起医惠和谐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12.
耻感: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耻感文化是中华伦理精华,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它具有普遍性、基本性和最低限度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耻感具有伦理动力,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辨知是非,好荣憎辱的道德认知,塑造医务人员自律、慎独的医德品行,要努力加强医务人员的耻感教育,提高耻感意识,构建和维系耻感医学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13.
论医德底线     
通过对医德底线的分析,指出了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是造成医德底线崩溃的真正原因。从而提出了医院和医务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良心和荣耻感意识,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预防医德底线再次溃败的堤坝,构建医患和谐关系,重塑”白衣天使”形象的论点。这对于深刻理解医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遵循“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笔者提出卫生战线倡行“ 以德事医”。文中阐述其意义有三:医本仁术,立德为先;医德与法治的联系区别;卫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探索关于构筑“以德事医”的实践操作,纵的方面,树立四大支柱-慈、精、信、和;横的方面,实施四 项举措-熏陶、规约、创建、典型,建起医德医风的立体防线。  相似文献   

15.
医学伦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已得到长足发展.医学伦理教育既是医务人员在职业教育中必须接受的一门有关职业道德的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密切联系医学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生命力之一在于为医疗活动创造良好的"伦理环境".它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伦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独具特色的医院伦理教育文化体系,走出符合医院特点的伦理教育新路.  相似文献   

16.
唐代医家不但创立了医德准则和规范,使医疗行为有所遵循.而且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使伦理渗透于医理之中,进行医德教育和评价.唐代医家王焘之《外台秘要》开拓了医理伦理结合的医德教育和评价,它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医德教育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looked at information on ethics reporting and authorship in the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section of Indian medical journals.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in 59 Indian medical journals were examined for guidance on ethics reporting and authorship. Guidance regarding ethics was mentioned in 43 (72.8%) journals; assent from minors was mentioned in 9 (15.2%) journals; approval from an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was mentioned in 10 (16.9%) journals; authorship criteria were mentioned in 38 (64.5%) journals. Authorship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were mentioned in 35 (59.3%) journals. Guidance regarding contributors' details was mentioned in 30 (50.8%) journal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ny editors of Indian medical journals must upgrade their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to include ethical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8.
"Primum non nocere" and the principle of non-malefic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hysician's duty of "primum non nocere," or avoiding harm to the patient, has often been given moral priority over other duties in discussions of medical ethics. In this article in a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series written for nonphilosophers on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medical ethics, Gillon takes issue with the prominence given the obligation of nonmaleficence over that of beneficence. He argues that risking harm is often necessary to obtain therapeutic benefit, and that always giving nonmaleficence priority over beneficence in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results in "therapeutic nihilism." These two important principles should counterbalance one another in medical care, with due respect for patient autonomy.  相似文献   

19.
要改变目前医德建设"治标不治本"的尴尬现状,就必须着手于内因,推行医生"养心"工程。"养心"是个人修养的根本之道。医生"养心"需"革心",两者相辅相成。医生"养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敬畏生命之心",从而使得医生确立生命伦理的思维方式,使救死扶伤的医道得以弘扬。从临床病例中熏陶责任情感、从名医榜样中体会大医情怀、从读书学习中内化自身修养,是医生"养心"的三条有效途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触动医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临床岗位胜任力和医德素养是应用型医学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要素,医教协同是深化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结合学院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定位,探索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实践、早期接触临床递进式的“三早教育”路径,同时加强贯穿“三早教育”全过程的医学生医德素养培育,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训阶段打好基础。实践表明,递进式的“三早教育”模式及贯穿其全过程的医德素养培育,可以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