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57例顽固性面瘫患者行埋线疗法治疗及护理指导。结果: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有效率为93%。结论:埋线疗法配合护理指导训练疗效显著,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顽固性面瘫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的效果。方法:9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9%(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满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面瘫穴位结扎术配合埋线的临床应用。方法:治疗组采用医用羊肠线在面瘫的穴位上进行结扎配合埋线,对照组运用传统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为79.1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10,P<0.05)。结论:面部穴位结扎术配合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埋线疗法治疗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3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65例(81.25%)、显效10例(12.5%),好转4例(5.0%)、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98.75%。结论: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护理能减少并预防并发症、增强疗效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用常规面部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用雷火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0%、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较好,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和联合组各30例。针灸组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针灸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优于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针灸组仅有1例面部红肿,并自动恢复。结论:针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仓透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面瘫患者56例,采用地仓穴透刺穴位埋线治疗,每20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痊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1.07%,愈显率达80.36%。结论:地仓透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阳白、牵正、地仓等穴隔姜灸,阳白、四白、下关等穴埋线治疗。结果:64例总有效率为95.31%。提示:隔姜灸取灸法的温经通络活血之功效和生姜的温中散寒补虚之功,埋线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患侧面部的营养代谢,使神经纤维再生,加速面神经管水肿的吸收,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本法操作简单,对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240例顽固性面瘫的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120例,治疗组使用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1-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刚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96-97
目的:观察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加电针组(32例)与电针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梅花针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8%,优于电针组的83.3%;梅花针加电针组痊愈率62.5%,电针组痊愈率33.3%,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将 3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 0 0例 ,采用穴位埋线加按摩治疗 ;对照组 180例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8% ,痊愈率90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7 3% ,痊愈率为 5 6 2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 ,痊愈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穴位埋线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良好疗效 ,急性期是穴位埋线治疗此病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埋线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玲 《中国针灸》2005,25(3):167-16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埋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1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58例应用针刺结合埋线疗法,对照组54例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埋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难治性面瘫伴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轻度焦虑18例,中度12例)均给予电针及药物治疗;埋线组30例(轻度焦虑21例,中度9例),除电针及同样药物治疗外,给予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疗效观察指标: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分别在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和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4%,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分别为32.2%和7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与疗效关系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单双数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小针刀治疗。治疗组56例穴位埋线,于小针刀治疗后5min,在皮下注射0.5%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无菌2号羊肠线以专用埋线针,从标记处以45°刺入皮下组织,深度为3.5~5cm,然后缓慢退针,使羊肠线留在皮下,酒精棉球压迫30s,止血后创可贴固定创口;小针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随访1年,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及治疗时间差别。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A组)和针刺治疗组(B组)各6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次数)进行评定。结果A组痊愈37例(61.7%),显效19(31.6%),有效4例(6.7%),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3.3%):B组痊愈35例(58.3%),显效19(31.7%),有效6冽(10.0%),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0.0%)。A组、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时间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采用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无差异,但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方便简洁,次数少,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针刺时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皮内植线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5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立汉  胡亚明 《中医杂志》2004,45(11):829-830
目的:观察皮内植线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皮内植线治疗组53例和针刺拔罐对照组53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功能状态、硬结条索状物大小指数进行分级评分及综合疗效评定.结果:皮内植线治疗组与针刺拔罐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内植线治疗可提高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