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尚未证实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否有效或可减少其中风的危险。作者观察小剂量抗高血压药物对防止老年ISH患者发生中风的效果。对象和方法以收缩压平均160mmHg(21.3kPa.1mmHg=0.133kPa)或更高,而舒张压低于90mmHg为ISH。共4736人,均无抗高血压用药史,收缩压均在160~219mmHg之间,舒张压低于100mmHg。除外心血管疾病、癌症、酒精性肝病、肾病及内科处理困难者。根据初诊时血压平均值分配用药,以基础血压收缩压180mmHg以上降低到160mmHg为治疗目标;如收缩在160~179mmHg之间则以降低20mmHg为度。每天用药一次。先用氯噻酮12.5mg/d,如果血压下降不够明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了近来3个抗高血压治疗试验结果, 共包括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10759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共473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214mmHg(21.3~28.5kPa,1kPa=7.5mmHg),舒张压<90mmHg],年龄60岁。开始治疗口服氯噻酮每日12.5至25mg,据需要加服阿替洛尔每日25mg或安慰剂。平均随访4.5年,收缩压下降11.1mmHg,舒张压下降3.4mmHg,卒中减少36%(P=0.0004),冠心病减少28%(P=0.01),血管性死亡减少23%(P=0.05)。瑞典老年高血压试验:共1627例,血压180~230/105~120mmHg,年龄70至84岁。随机口服阿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制定了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计划。本文对氨酰心胺,依那普利,双氢克尿塞和尼索地平的双盲交叉对比研究,分别对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研究中使用正交垂直拉丁平面设计,将24例患者随机进入双盲交叉研究。年龄≥60岁。研究前,停用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纯收缩期高血压(仰卧)位平均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21.6 kPa(<95mmHg)。研究时除外下列情况:(1)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血管、消化道、肝、肾疾患。(2)停止使用影响心血管的药物。(3)有恶性高血压的病史。(4)有心绞痛病史。(5)入选前3个月内患心肌梗死。(6)心动过缓<50次/分。(7)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8)有较重的房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与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高血压目前系指6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其诊断标准与老年前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相同,即血压≥21.33/12.66kPa(160/95mmHg)为老年高血压,血压在18.66/12kPa~21.33/12.66kPa(140/90~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病史较长 ,多容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为本院干部病房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5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1 5 3例 ,男 1 34例 ,女 1 9例 ,年龄 69~ 91 (平均 77.4)岁。高血压诊断以 1 999年1 0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 ,即收缩压 1 40mmHg( 1mmHg =0 .1 33kPa)和 (或 )舒张压≥ 90mmHg。因冠心病或肺心病入院治疗而同时并发高血压的患者不包括在此研究病例中。所有高血压患者入院后 ,常规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采用美国ATL80 0型彩色显…  相似文献   

6.
人类发现高血压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人们认为高血压是机体的代偿反应, 不应该进行积极降压治疗.五十年代开始,许多临床观察提示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尤其损害心脑肾脏器.因此开始对恶性高血压进行降压治疗,即对血压>200/>120 mmHg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六十年代对严重高血压(血压>180/>110 mmHg)进行降压治疗.七十年代治疗中度高血压.但对轻型高血压是否需要降压治疗尚有争议.并开始了一系列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几个轻型高血压临床试验的推动下,八十年代开始治疗临界或轻型高血压.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否需要降压治疗尚未明确.在几个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随机临床试验证据的支持下,九十年代重视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95 mmHg ).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床前后血压的变动与心脏形态,心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未经治疗的特发性高血压患者23例,男9例、女1例,年龄平均70岁.于门诊坐位下血压在21.3/12.0kPa(160/90mmHg)以上者。于24h内用非侵入性携带式自动血压计,每15min测量一次血压,同时,腰部配备带有加速度传感器的内脏快速描记器评定觉醒时  相似文献   

8.
通常建议高血压患者通过持续改变生活方式和(或)进行药物治疗将血压降低至<140/90mmHg(1mmHg=0.133kPa)。该研究数据来自参加2009年加拿大慢性病调查的高血压患者6142例,探讨生活方式改变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以及障碍因素。大多数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单导管消融改良肾交感神经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本院因顽固性高血压行单导管消融改良肾交感神经治疗的30例患者(男性16例)。导管消融同步检测腹主动脉压力,以峰值压力降低20%~30%,来判断靶神经(肾交感神经)的消融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3,6,12及18个月血压,并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行X线断层肾动脉成像(CTA)或肾动脉造影了解肾动脉情况。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诊室血压(160±15)/(95±10)mmHg(1mmHg=0.133kPa),平均随访8个月,术后1,3,6,12及18个月,血压分别减低20/10mmHg、22/11mmHg、25/10,mmHg、26/11mmHg和28/17mmHg,与基础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肾动脉狭窄,夹层,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本组以单导管消融术改良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是行之有效且安全的,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比较显著且持久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效钙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安全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最佳治疗(HOT)研究——1项大样本、随机、多中心试验初步结果认为长效钙拮抗剂非洛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看来有效并能很好耐受。在1年随访期间,HOT、研究的病人中87%已达随机化的目标血压,老年病人与中青年病人效果同样好。老年患者也能很好耐受该治疗,其中90%至今仍在规律地服用该药。设计该研究是为评估抗高血压治疗对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主要心血管意外发生率的影响。共有19996名病人(年龄50~80岁)在26个国家进行随机化研究。该试验设计有3种目标舒张血压分别是≤90,(12kPa,1kPa=7.5mmHg),≤85,≤80mmHg。在研究开始时舒张血压为100~115mmHg。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抗高血压作用探讨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Li GW  Wang JP  Li CM  Chen YY  Yang WY  Xing XY  Liu KL  Tang YL  Li H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907-910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在超重和 (或 )肥胖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或辅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超重及肥胖 (体重指数≥ 2 5kg/m2 )的非糖尿病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14 0mmHg <收缩压 <190mmHg ,(1mmHg =0 133kPa) ]患者 89例。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 ,排除糖尿病。原服用降血压药物者停用药物 2周后进入试验 ,原生活方式不变。仅服用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 8mg/d ,疗程 4周。分析血压下降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治疗 4周后收缩压平均降低了 17mmHg ,舒张压平均降低了 11mmHg。 (2 )治疗后比治疗前空腹、糖负荷后 1h及 2h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下降 2 7%、35 %、4 1% (P <0 0 0 0 1)。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了 30 % (P <0 0 0 0 1)。(3)在基线血压水平较高、胰岛素抵抗程度较严重及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中罗格列酮的降压幅度更大。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超重或肥胖非糖尿病人群显示了良好的抗高血压效能 ,提示此类胰岛素增敏剂可能在某些人群原发高血压治疗或辅助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乌拉地尔注射剂(urapidil)在国外(主要为欧洲)已被列为治疗重症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国内近年来一些医院也开始使用。现就我们采用国产乌拉地尔注射剂,对老年重症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作一评估。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1998年9月~12月收住我院的老年重症高血压患者7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60~97(65.7±5.4)岁。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19例,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53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33例。收缩压(SBP)≥18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110mmHg。各种继发性高血压、轻中度高血压、近3月内有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推荐,普通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应<140/90mmHg(1mmHg=0.133kPa);伴有合并症及其他风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如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或靶器官损害等,其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14.
佩尔地平静脉滴注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佩尔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危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60岁)高血压危象患者92例,治疗前平均收缩压(236±16)mmHg和/或舒张压(125±11)mm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滴佩尔地平,剂量为0.5~6μg/(kg·min),根据血压每5min调整一次剂量,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150~160/100~110mmHg,然后维持此血压水平1~3d.结果用药后5min、10min、30min、1h、2h的平均血压降至231/125,226/123,217/121,207/118,203/107mmHg,24h后达到最大效应,血压平均为(168±11)/(100±9)mm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佩尔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起效快,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牙齿开髓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 对2 33例患急、慢性牙髓炎同时伴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 (患病组 )及 32例无心血管病史的老年患者(对照组 )牙齿开髓治疗全过程进行血压、心率、心电图的监测观察。 结果 患病组和对照组局麻时 ,血压分别平均升高 14 / 6、14 / 6mmHg(1mmHg =0 133kPa) ;心率平均加快 4 8、4 1次 /min。术中患病组及对照组血压分别平均升高 16 / 9、19/ 11mmHg ;心率加快 6 4、5 9次 /min。与术前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之间在术前、麻醉中、麻醉后 5min、术中、术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部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术中出现心电图改变。 结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开髓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吲达帕胺 (indapamide ,IDP)是一种长效的非塞嗪类利尿和血管扩张剂 ,其特点是降压作用缓和而持久 ,不良反应少而轻[1] 。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7月 ,笔者对门诊 44例妇女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采用自身开放式试验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其对妇女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对重要器官的代谢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 ,治疗前 2周停用影响血压的任何药物 ,同时服用安慰剂每日 1片。每周监测血压 1次 ,平均收缩压≥ 2 1.3kPa( 1mmHg =0 .13 3kPa)或平均舒张压≥ 12 .7kPa或二者均符合者进入治疗期。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入选65岁及以上因高血压住院的老年患者224例,对其进行卧位和站立位0 min、1 min、2 min和3 min的血压测量。OH定义为直立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老年人通过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称为老年人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systolichypertension,ISH),多在老年期发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称混合型高血压,多由中年高血压延续而来。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之高、危害之大,属于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由于增龄性改变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的形成,因而在其发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与非老年人不同之处。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老年人高血压的诊疗水平。流行病学特点一、患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80例居住在东京的老年人中,就其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在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影响作一评价.男204例,女176例.平均年龄为75.7±6.0岁.根据有否高血压和是否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而划分为4组,进行前瞻性随访5年(1979—1984),高血压不论用药与否是以入院时收缩压≥21.3kPa或舒张压≥12.0kPa为标准.高血压组平均血压约23.3/12.0kPa及正常血压组为18.7/10.0kpa随访5年后,记录患病及死亡结果和中风(脑出血或脑梗塞),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WHO 1979年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标准,选择1967~1984年间住院490例AMI进行分析。参照WHO 1978年诊断高血压标准,分为血压高、正常、低血压三组。收缩压≥21.3kPa(160mmHg)和/或舒张压≥12.7kPa(95mmHg)为高血压组,收缩压≤12.0kPa(90mmHg)和/或舒张压≤8.0kPa(60mmHg)为低血压组,介于两者之间为血压正常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