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自编康复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方法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编康复操分3个阶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14 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以及两组治疗有效患者1年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 将139例行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分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74例)和常规护理组(常规组,65例),分别采用分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90.7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1年内复发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分期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个阶段康复操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操训练,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30例,优15例,良:8例,可:6例,差1例.常规组:优2例,良:10例,可:16例,差4例.统计学显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坚持康复操训练的病人比常规病人明显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SAS、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27.36±3.13)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37±5.5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量表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在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影响,并在缓解患者疼痛方、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治愈率42.5%,总有效率8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置硬膜外导管注射臭氧.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P<0.05).结论 在切吸的同时置管注射臭氧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观察抗骨质疏松治疗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及物理因子治疗(包括干扰电疗法、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及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下腰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的下腰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改善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综合疗法能提高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将1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盆牵引加腰腿推拿,同时服用消炎镇痛药物;观察组采用"品"字形稻糠垫枕辅以中药加热,通过局部皮肤吸收给药的方法.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垫枕加中药热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开链-闭链康复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疗效影响,探讨主动康复运动在治疗腰突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开链-闭链康复运动组)与对照组(推拿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应用TeleMy02400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的差异性,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 测量54例汉族、50例维吾尔族腰椎前后位的BMD值,按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在相同民族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的BMD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民族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组间、对照组间的BM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而民族是两者关系的独立因素,提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应积极治疗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