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何氏穴位敷贴验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月28日于该院五官科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为过敏性鼻炎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又将过敏性鼻炎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组。检测研究对象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E(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比较治疗前过敏性鼻炎组与健康组的免疫学指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过敏性鼻炎组IL-6、EOS、IgE、sIgE、ECP水平高于健康组,TNF-α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EOS、IgE、sIgE、ECP水平低于治疗前,TNF-α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E、sIgE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EOS、IgE、sIgE、EC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何氏穴位敷贴验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好,还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EOS)、集落刺激因子(CSF)、白介素(IL)-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OS、CSF和IL-5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经丙酸氟替卡松和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EOS、CSF和IL-5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EOS、CSF和IL-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OS、CSF和IL-5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能显著降低其血清EOS、CSF和IL-5水平,且CSF和IL-5水平的变化与EOS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Ig E与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对象血清中白介素(IL)-4、IL-9、IL-17、Ig E、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κFLC、λFLC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Ig E与IL-4、IL-9、IL-17的相关性和Ig E与λFLC、κFL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4、IL-9、IL-17与Ig 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 E与IL-4、IL-17水平的相关性,观察组患者Ig E与IL-4(r=0.576,P0.001)及IL-17(r=0.584,P0.001)呈现显著正相关;观察组患者血清中κFLC、λF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 E与λFLC(r=0.653,P0.001)、κFLC(r=0.625,P0.001)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Ig E与IL-4及IL-17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中Ig E与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水平亦呈现正相关关系,血清中Ig E和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含量水平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徐长卿合剂作鼻腔冲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组(30例)应用自拟复方徐长卿合剂作鼻腔冲洗,对照组(30例)口服酮替芬。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情况,并与1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①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鼻分泌物EOS计数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复方徐长卿合剂做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鼻炎贴膏穴位贴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E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予以鼻炎贴膏穴位贴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E、炎症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22%)明显高于对照组(7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喷嚏、鼻痒、鼻塞、擤鼻)及其总症状评分、总免疫球蛋白E(T-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3、6.20、9.19、7.74、19.37、57.65、45.69、8.85、3.46;19.10、10.66、15.49、13.03、31.24、61.61、64.03、17.15、6.53,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05、5.34、4.72、7.02、15.50、12.48、19.06、6.67、3.35,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8%)与对照组(1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05)。结论鼻炎贴膏穴位贴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有效抑制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屏风颗粒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0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水性喷鼻剂,观察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对比两组复发率、总鼻部症状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s,TNSS)、TNSS持续时间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AR复发率为6.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P<0.05)。观察组TNSS及TNSS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和Ig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少炎症显著改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塞症状和生活质量,促使患者获得更加稳定而持久的症状控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的检测意义。方法 38例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观察组)采用口鼻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肺功能指标,并与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E,Eos及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血清IL-4水平增高,检测IL-4可作为病情程度判断及疗效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筛前神经、蝶腭神经阻断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和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应用鼻内镜下筛前神经、蝶腭神经阻断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分析两组治疗3个月、24个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24个月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个月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筛前神经、蝶腭神经阻断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前后鼻阻力、EOS及ECP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科接受治疗的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治疗前后的鼻症状评分、鼻阻力、ECP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鼻症状评分、鼻阻力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EOS、ECP 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阻力、ECP 与症状体征不相关(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经过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 E0S、ECP指标有着明显的改善,且与症状体征不相关,可以将EOS、ECP作为评判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并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固表法辅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益气固表方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sIgE含量和炎症因子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积分和血清sIgE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和IL-12含量均明显升高,而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固表法辅助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单用及其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患者预后情况、血清趋化因子(Eotax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9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用组(n=42)与联合组(n=54),单用组采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组采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鼻腔阻力与炎症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血清Eotaxin,ICAM-1,ECP表达水平、术后黏膜完整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疗效。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鼻腔阻力、IL-4、IL-5水平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联合组术后Eotaxin,ECP,ICAM-1水平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2组黏膜完整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年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其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通气的短期效果更好,可减轻炎症反应,优化Eotaxin,ICAM-1,ECP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血清ECP、NO及痰EOS的影响并分析疗效。方法:选取6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治疗组)和传统温和艾灸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测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CP、NO及痰EOS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血清ECP及痰EOS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热敏灸能有效减轻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气道炎症,改善症状、体征,且疗效优于传统温和艾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雷火灸法治疗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并发肠胀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ICU收治的危重症合并肠胀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腹部穴位按摩、灌肠和腹部热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注射联合雷火灸中医护理干预。干预2周,对比两组患者腹胀临床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有效率、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腹胀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腹胀中医症状评分及胀气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改善有效率、舒适和满意度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时并发肠胀气患者实施穴位注射联合雷火灸法,可明显缓解患者肠胀气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KOA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干预。干预4周后,对比2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生活质量[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IMS-SF)]。结果 干预4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1);干预4周后,2组HSS和AIMS-SF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HSS和AIMS-S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可减轻KOA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耳穴刮痧联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耳穴刮痧。比较2组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TNSS)、鼻眼结膜生活质量量表评分(RQLQ)、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RQLQ评分、T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RQLQ评分、T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4、Ig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血清IL-4、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刮痧联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普米克令舒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变态反应EOS、ECP、IL-4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抛掷硬币方式均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两组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IL-4、ECP、EOS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4、ECP、EO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普米克令舒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变态反应EOS、ECP、IL-4水平变化具有积极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玉屏风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AR)及对白细胞介素-l2(IL-12)、组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合作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AR患者92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联合组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ACT评分、鼻炎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及血清指标IL-12、IFN-γ及组胺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CT评分及鼻炎症状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CT评分均有所提高,鼻炎症状评分有所下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FEV1.0/FEV)与呼气峰值流速(PE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效23例,显效率为80.43%,高于对照组的5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8%与复发率为4.34%,而对照组的分别为78.26%、17.39%,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362,P=0.044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指标IL-12、组胺与IFN-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突出,同时提高血清IL-12水平,降低组胺水平,进而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变应性鼻炎(AR)患者是否存在外周血EOS-骨髓干细胞信号通路,评价谢氏"温督祛霾"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EOS-骨髓干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规范化、科学化操作文本。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谢氏"温督祛霾"针灸法治疗,总疗程4周,在治疗2周后及总疗程结束后(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于治疗前、总疗程结束后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IL-5细胞因子、CD34~+检测。另选择正常成人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IL-5细胞因子、CD34~+检测作对照。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外周血EOS、IL-5和CD34~+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EO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IL-5、CD34~+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督祛霾"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明显,以4周为较适宜疗程;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外周血EOS-骨髓干细胞信号通路;通过检测"温督祛霾"针灸法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EOS-骨髓干细胞通路中相关指标的变化,可初步评价外周血EOS-骨髓通路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温督祛霾"针灸法对此通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用激素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3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鼻用激素组(A 组)、等离子射频组(B 组)、鼻用激素联合等离子 射频组(C 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A 组、B 组、C 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77.78%、86.84%和97.50%,远期有效率分别为48.89%、78.95%和8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用激素联合等离子射频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71.9%,2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