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13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晓荣  石春生  宫淑艳 《中国药房》2011,(23):2191-2193
目的:了解中成药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的136例中成药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36例ADR涉及药品41个品种,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119例、26个品种。引起ADR的主要品种为心脑血管疾病药品。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中成药ADR,慎用中药注射剂,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4-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上报的158例ADR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ADR发生例数最多(49.5%),其次是中药注射剂(21.5%)。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异常、皮疹、瘙痒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合并用药)ADR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8例不良反应报告,对ADR病例中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累及器官,以及ADR转归、预后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例ADR报告中以女性及老年患者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较多,所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发生例次较高,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及附件损害为主,严重病例1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应重视分析ADR报告资料,特别是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双黄连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我省155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ADR的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更应加强监护,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7月份收集到的14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的种类、临床具体表现给药途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ADR报告涉及14类药物,其中最容易引起ADR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静脉滴注所引发的ADR占82%,给药时间在60min内引发的ADR占56.7%。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卢仁宣  林素梅 《中国药业》2010,19(19):48-4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收集的218例ADR按年报告数量、来源、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ADR涉及药品66种;引发ADR药物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其次是抗感染药物;累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ADR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没有死亡病例。结论需加强和完善ADR监测工作,应特别重视中药注射剂质量及其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赵纳  郭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641-64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市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我市共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982例,其中中药注射剂报告共352例,占7.06%。ADR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65%。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集的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占首位;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慎用中药注射剂。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3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嘉丽 《中国药房》2009,(32):2537-253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的31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2例ADR中,抗微生物药占63.46%,中药注射剂占13.1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6.8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7.12%。ADR多发于70岁以上人群。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和规范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 056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5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33.6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986例,占93.37%);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34例,占41.1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88例,占27.27%);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60例,占43.5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程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84-308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淮南新康医院2013年1~12月从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并已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ADR报告中,年龄>7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偏高(6例,占17.6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28例,占82.3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4例,占41.18%);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17例,占5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循环系统(4例,占11.76%),从临床表现看以皮疹、瘙痒、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冯春丽  李青 《中国药房》2010,(26):2471-247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集到的65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654例ADR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67,多发生于41~50岁的人群(占20.34%)。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452例(占69.11%)、177例(占27.06%)。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342例(占52.29%),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分别为127例(占37.13%)、91例(占26.61%)、54例(占15.79%);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有92例(14.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25.54%、22.48%。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9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琳  郭桂明 《中国药房》2014,(31):2949-295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成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2012年上报的209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患者中有63例>7080岁患者发生ADR,占30.14%;最易引发ADR的药品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抗肿瘤的中药注射剂;ADR损害类型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98例,占46.89%;新的一般ADR 65例,新的严重ADR 2例。结论:中药注射剂致ADR与用药人群、患者体质、用药剂量、溶媒选择、联合用药、静脉滴速等有关。临床应加强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刘碧林  李乐  张景勍  朱照静 《中国药房》2010,(40):3758-3760
目的:为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收录的8种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8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在于临床使用不当、质量标准较低。另外,患者的体质因素和剂型因素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结论:应注意临床合理使用,从各个途径提高质量标准及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7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家跃 《中国药房》2012,(18):1702-170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情况。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学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769例ADR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769例ADR报告中,年龄≤10岁和>50岁组其ADR构成比远高于其他组;抗微生物药是引起ADR的首要药物,有342例(44.47%);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最主要给药途径,构成比高达64.50%;ADR临床表现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235例(占30.56%)。结论:年龄、用药种类、给药途径三者可能均是ADR的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降低AD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院15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冠桦  袁穗榕  王邵晟 《中国药房》2010,(27):2576-2578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08年2月~2009年6月154例中药ADR报告,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剂型以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最多。结论:应重视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ADR的监测工作,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