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炜  廖蕴华 《内科》2013,(5):500-500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肺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和脑梗死是其严重并发症。国内对于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的报道较少,笔者对我院8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和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NS)长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我们应用环磷酰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NS7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液的高凝状态是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中客观存在的病理过程,其程度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相平行。而肾病综合征(NS)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高脂血症和血液的高凝状态,必须同时增强抗凝措施。低分子肝素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本文对36例NS患者经低分子肝素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6 0岁以上的 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发现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表现为 :(1)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比其他年龄段明显增多 (占同期病例的75 % )。这是由于老年人心脏功能退化或障碍 ,心脏形成的附壁血栓增多 ,以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等 ,栓塞大脑中动脉的机会增多 ;加之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高凝状态等更易形成脑血栓 ,加重栓塞程度。 (2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青、中年人以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致脑梗死为主 ,老年人则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脑梗死为主 (5 2 8% )。这与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指导其早期诊断和预防,减少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8例腹部、下肢手术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病历资料。结果:8例术后急性肺栓塞中4例术中、术后大剂量应用止血剂,1例有“脑梗死”史,1例血液血小板含量增加,1例合并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死亡5例,治愈3例。结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长期卧床、妊娠、恶性肿瘤,血小板含量增加,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大剂量止血剂应用等是诱发术后早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防治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技术对23例中老年肺科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测,并与26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中老年肺科疾病患者血液凝固机能的改变、结果发现本组52%的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高凝状态为3/4,肺心病为5/13,肺癌为3/4.肺梗塞1例,经血栓弹力图动态监测,配合肝素治疗抢救成功。本文结果认为中老年肺科疾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以缺氧为中心环节的多种病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醒脑静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后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如凝血酶 -抗凝血酶 复合物 (TAT)及凝血酶原断片 (F1 2 )显著增高。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扩大、阻止脑缺血半暗带的进一步损害 ,并有利于侧支循环尽早建立 ,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1]。肝素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出血并发症较多。近年来 ,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兴趣 [1,2 ]。1 999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9月 ,我们用速避凝治疗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并观察了其对患者甲襞微循环(Nf M)、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急性脑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栓前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证实,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常合并高凝、高粘状态,但系统研究NS血栓前状态国内尚少见报道,我们同步检测了38例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以探讨NS患儿血栓前状态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年1月以来收治的患儿共38例,年龄1.5~12岁,病程1周~6年。诊断均符合1981年全国小儿肾小球疾病科研协作组关于NS诊断标准的修订方案,其中单纯性肾病(SNS)26例,肾炎性肾病(NNS)12例,2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1.2 方法 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  相似文献   

10.
我科1997年收治脑血栓病人1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在55岁以下2例,55岁~75岁12例,75岁以上4例;意识障碍者5例,语言不清者13例;大多数血压偏高,一般为22/13kPa左右;均有不伺程度偏瘫。2结果2.1基本治愈肌力达到Ⅵ~Ⅴ级,能生活自理,独自行走者,3例。2.2显效肌力恢复,达到Ⅵ级以上者,生活部分自理者,11例。2.3有效偏瘫、语言不清有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者,2例。2.4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死亡者,2例。3观察除脑血栓病人常规观察项目外,在使用菊蛇酶治疗脑血栓的过…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检测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易复发。而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2 0 0 2年 8月至 2 0 0 3年 5月 ,我们对入院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进行测定 ,以探讨 FIB在脑梗死发生及复发中的作用。临床资料 :本组 34例均为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标准 ,经颅脑 CT或 MRI证实。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 6 0~ 85岁 ;其中 16例为复发性脑梗死 (RCI)患者 ,18例首发性脑梗死 (FCI)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伴发疾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另设正常对照组 30例 ,为健康查体…  相似文献   

12.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局部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依据症状、体征演变过程分为:(1)完全性卒中:发生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较完全。发展较迅速,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2)进展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逐渐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与纤溶平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方法  35例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患者 2 9例 ,按是否合并肾病综合征 (NS)分为 :DN- NNS组 19例 ,DN- NS组 16例 ,CGN- NNS组 16例 ,CGN- NS组 1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系统检测各项凝血和纤溶指标。结果 无论是否合并 NS,DN患者较 CGN组血中TM、PF1 2 、TAT、FPA及 PAI-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DN患者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合并更强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联用纳洛酮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特鲁索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恶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呈高凝状态,进而引起动脉栓塞并伴有脑梗死。目前,抗凝治疗是特鲁索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可能较高,且长期使用抗凝剂可增加患者出血风险。本文报道了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通窍化栓汤治疗的特鲁索综合征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均预后较好,这为临床医生治疗特鲁索综合征伴急性脑梗死提供了一定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稳心颗粒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心电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心电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6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9g),每日4次,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服用稳心颗粒4周后,心电图改善显效率36.9%,有效率51.7%,总有效率88.4%。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者疗效确定。作用机制除直接抗心律失常外,还减轻了血液黏度增高和高凝状态引起心功能异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将入选患者8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斯匹林及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治疗,治疗14d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结论 奥扎格雷射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疏血通组(治疗组):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其疗效。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主要发病原因。方法分析50例脑梗死合并LDVT患者(脑梗死合并LDVT组)的临床特点及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分子标记物指标的变化,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50例脑梗死合并LDVT组患者中,卧床2~4周的发病率最高;伴发疾病中以高血压、血脂异常最常见;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合并LDVT组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凝血酶原片断1+2含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抗凝血酶活性、总蛋白S含量、蛋白C活性、纤溶酶原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卧床及血液的高凝状态是LDVT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平衡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分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改善明显(P〈0.05或P〈0.01)。结论 血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失去溶栓机会或者有溶栓禁忌证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