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神经节苷酯(Ganglionsides Gg)为含有唾液酸的鞘糖酯(Glycosphingolipids),是哺乳类动物细胞质膜的特征组份。Gg基本生理功能有二:①介导细胞-细胞,细胞-微生物以及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②调控细胞质膜中蛋白质的功能,如生长因子受体、离子通道等的功能。在这两项功能中,Gg参与细胞粘着、分化、生长等重要生物学现象。本文专题讨沦Gg对细胞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是由蛋白质、脂质和糖三者共价连接的复杂糖复合物,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在细胞膜上。目前已发现5种glypican,其中glypican-3是胚胎过度生长综合征的致病基因。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癌中过度表达。glypican-3和肿瘤细胞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细胞表面的糖复合物主要以糖蛋白及糖脂形式存在,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粘附、移动及细胞间识别等基本生命活动中起着广泛的作用。因此,倍受重视。尤其是对肿瘤细胞表面糖复合物与其各种行为间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有效的诊治措施,并为糖复合物作为信息分子和其它功能分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由于篇幅所限,文中主要涉及糖蛋白部分。细胞转化与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功能调控因子引起越来越多广泛的关注。它是一种长度在200-100000 nt之间的RNA分子,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内,不编码蛋白质。在基因组转录产物中,lncRNA所占数量比例远远超过编码RNA的比例,与DNA、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内多种调控过程,在生命活动调控网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lncRNA目前是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lncRNA在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中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糖基化 (protein glycosylation) 是一种广泛的翻译后修饰, 包括合成不同的多糖核心, 并 将其添加到蛋白质一致序列内的特定氨基酸中。 大多数糖蛋白从涉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分泌系统获得糖 基, 并分泌到与质膜相关的细胞壁或细胞外空间。 糖基化修饰可以通过影响糖蛋白的折叠、 分类、 定位、 丰度和活性来调节糖蛋白的功能。 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葡萄糖代谢影响糖基化修饰。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涉 及多种代谢疾病和肿瘤的发生, 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 ( hexosaminebiosynthesis pathway, HBP) 与机体代谢 和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mTOR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参与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其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mTOR-Raptor复合物和mTOR-R ictor复合物。mTOR-Raptor复合物的发现早于mTOR-R ictor复合物,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生长和增殖,其活性能够被雷帕霉素抑制。mTOR-R ictor复合物的活性不能被雷帕霉素抑制,主要参与细胞骨架蛋白的构造,具体功能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对两种复合物的研究能够帮助寻找新的治疗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膜联蛋白(ANX)家族广泛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外基质中。作为肿瘤的关键调控分子,膜联蛋白A(ANX A)家族可以通过影响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形成及参与信号通路,促进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在细胞凋亡方面,ANX A家族通过参与促凋亡蛋白质和细胞周期独立激酶(CDKs)及相关通路的调节,在乳腺癌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此外,ANX A家族还可以促进大量药物的治疗耐药。例如,ANX A1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增强三阴性乳腺癌耐药,ANX A4通过形成ANX A4-Fhit复合物产生耐药性,含有ANX A6的外泌体的分泌以YAP1依赖的方式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紫杉醇耐药。ANX A家族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研究骨质疏松症,可以更深入全面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 目的:建立基于骨质疏松症遗传相关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其中所含分子复合物涉及的生物学通路进行预测。 方法:筛选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的骨质疏松症遗传相关基因,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骨质疏松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插件Clusterviz,发现网络中的可能包含的分子复合物;基于DAVID,富集分子复合物的生物学通路。 结果与结论: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骨质疏松遗传相关基因有177个。骨质疏松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包含863个节点(蛋白质)、2 925条边(相互作用关系),可能包含4个分子复合物。其中分子复合物3涉及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及其相互黏附、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造血和止血功能等生物学通路;分子复合物4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CyP(Cyclophilin)是一类结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它分布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人的各种组织细胞和细胞的多种亚结构内。CyP A,即M,18000 CyP,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CyP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细胞总蛋白的0.1%。本研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浆和淋巴细胞内CyP A含量,并分析了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糖时系膜细胞对体外共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活性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以及茶多酚的干预作用。 方法: 建立体外ECV304细胞和系膜细胞不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茶多酚干预组,并与两种细胞分别单独培养进行比较,培养36 h后,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测定培养ECV304细胞内TGF-β1 mRNA的表达。 结果: 在共培养模型中,高糖抑制SOD活性,促进MDA产生,上调共培养模型中ECV304细胞TGF-β1 mRNA表达,其作用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的ECV304细胞,茶多酚干预可拮抗高糖时ECV304细胞的上述改变。 结论: (1)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和ECV304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共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活性氧和上调TGF-β1的表达。(2)茶多酚通过干预这种细胞间相互作用,保护ECV304细胞。  相似文献   

11.
Na~+/H~+交换蛋白(NHB)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细胞质膜上,是调节细胞内pH和细胞体积的重要跨膜蛋白。目前已证实NHE家庭有5位成员,它们在组织细胞分布,活性调节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本研究目的是通过RT-PCR,Northern印迹杂交法鉴定红细胞质膜上NHE异构体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博尔纳病病毒核蛋白在转染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glial cell,OL)内的表达定位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内BDVp40的基因片段,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核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应用MTT方法观察核蛋白对OL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转染BDVp40基因片段的荧光表达质粒的OL内检测到BDVp40的基因片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提示核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在细胞膜蛋白中存在核蛋白,而在细胞质中未检测到该蛋白;MTT法检测BDV核蛋白对OL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通过研究转染的OL内稳定表达了BDV核蛋白,并将其定位在细胞的结构蛋白中,尤其在细胞膜中含量更为丰富,说明其可能在细胞的信号转导或介导病毒感染人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BDV核蛋白对OL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BDV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性核蛋白,除了能与DNA结合并调节着染色体的架构外,它还能作为一种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参与风湿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尽管HMGB1主要位于细胞核内,但它在细胞活化和细胞死亡时可以转位至细胞质以及细细胞外空间.在细胞外,HMGB1的活性随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状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其中半胱氨酸残基是其与TLR4结合所必需的.HMGB1除了直接刺激细胞外,它还能通过与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内源和外源的因子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发挥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液以及该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核外HMGB1的表达量增加.在动物模型中阻断HMGB1表达能使疾病减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能与DNA相互作用的HMGB1是免疫复合物的组成部分.总之,HMGB1可以是风湿性疾病中的一个重要中介物和生物标志,有希望成为有价值的新靶点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4.
典型的补体活化途径由9种血清蛋白质组成,它相互连贯形成一系列活化复合物和免疫反应,在人类,一些特殊补体成份的遗传性缺乏表现为对感染或狼疮样综合征的易感性增高。补体蛋白质的活性和相互作用可通过测定致敏的红细胞抗体经补体溶解进行分析。这种联系的开  相似文献   

15.
p2 7BBP是在研究整联蛋白亚单位β4的细胞作用因子中发现的 ,同时意外的发现其广泛的分布及其意义。p2 7BBP是高度保守的且在细胞演化中远早于β4整联蛋白的出现。它几乎在所有的组织细胞中表达 ,但在新形成的上皮细胞包括肠粘膜细胞中表达最高。生物化学及形态学分析表明 ,p2 7BBP既存在于细胞质中 ,也存在于细胞核中。在胞质内它结合于中等纤维而与粘着结构相互作用 ,在核内与核基质相关蛋白的累积有关。本文的目的是研究p2 7BBP在肠上皮中的分布及其在人结肠癌演进中的行为。作者在以免疫组化法研究小鼠和人肠粘膜p2 7BBP分布时发…  相似文献   

16.
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是指两个不发光的荧光蛋白互补片段在与其融合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驱动下重新组装形成荧光复合物,恢复荧光特性。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原理的相关技术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对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的原理、特性、应用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相互作用在高糖损伤H9c2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改变;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高糖(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可引起明显的损伤,表现为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细胞数量及ROS水平明显升高。另方面,高糖可明显地上调磷酸化(p)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及c-Jun N端激酶(JNK)(为MAPK家族的3个成员)的表达水平。N-乙酰半胱氨酸(NAC,为ROS清除剂)能抑制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也能阻断高糖对p-p38MAPK、p-ERK1/2及p-JNK表达的上调作用。此外,p38MAPK、ERK1/2和JNK的选择性抑制剂均能抑制高糖引起的心肌损伤,并能抑制ROS生成增多。结论在高糖损伤H9c2心肌细胞中,存在ROS与MAPK通路的正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在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接第 9卷第 3期 )“蛋白质是我们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过程的核心 ,如果在蛋白质组学方面没有共同的努力 ,基因组学的成果将不会成为现实” .何为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被定义为细胞 ,器官或组织型的蛋白质成分的总称 ,而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这些成分在指定的时间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表达 .蛋白质组学体现了基因组学的工作和它的动态过程 .蛋白质组学可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 ,研究蛋白质表达的整体变化 .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 ,通过蛋白质复合物的分离系统地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在生长 ,疾病和细胞及组织的死亡过程中机体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对RIG-Ⅰ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带有IFN-β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IFN-β-luc及内对照报告载体pRL-CMV转染细胞,之后用CA16感染细胞,24 h后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将CA16感染细胞,在感染6 h、12 h、24 h以及48 h后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细胞中IFN-β的mRNA的表达水平。将pIFN-β-luc和pRL-CMV以及表达RIG-I的质粒和表达CA16的3C蛋白质粒共转染细胞,24 h后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IRF3质粒和表达RIG-I基因N端质粒以及表达CA16的3C蛋白共转染细胞,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将表达RIG-I的质粒和表达CA16的3C蛋白质粒共转染细胞,24 h后用免疫共沉淀方法验证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结果 CA16感染细胞不能引起IFN-β表达的上调,CA16的3C蛋白抑制了RIG-I诱导的IFN-β的启动子活性以及IRF3的核迁移,CA16的3C蛋白与RIG-Ⅰ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CA16的3C蛋白通过与RIG-Ⅰ相互作用从而抑制RIG-Ⅰ介导的IFN-β的诱导。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重组DNA技术,外源基因在不同的宿主系统中表达产生大量有医疗价值的人蛋白质已成为可能,大多数有临床意义的蛋白是糖蛋白,所以,它们的生物工程制备需要哺乳动物细胞为宿主,以产生具有正确翻译后加工的蛋白质。蛋白质上的糖的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讨论,其中包括:①糖对生物活性和在体内半寿期的影响;②糖与细胞膜上的专一受体的相互作用(对专一导向到不同的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