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便携式舌象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舌诊是中医学最具传统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舌诊判断往往依靠医生当场的目测诊察,其结果取决于医师主观意识、经验累积,并受当时环境因素光源、亮度等条件限制,难以避免出现误差,同时由于没有客观的详细记录,对于舌象的变化,病历记载欠理想.由于缺乏精确记录和可保存舌象影像资料,既不利于研究,也无法达到可重复之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开展学术交流.因此,目前部分单位开展了舌象仪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望舌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象可直观且灵敏的反映出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肿瘤患者中,舌象特点及变化可辅助临床诊断、指导医者辨证论治及评估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舌象的基础研究和舌象客观化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文章从近年来肿瘤患者舌象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舌象客观化研究等多个角度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肿瘤患者舌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舌象预处理、舌象定量、舌象诊断系统、舌象量化与疾病相关性方面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进行综述,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与成熟价值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舌象与舌苔脱落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舌象形成的机理,方法:分别采用舌象观察和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为指标,观察了283例不同疾病患者的舌象和细胞学变化特点,并与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观察组舌象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舌象组中,MI,MV改变以紫暗舌组与腻苔组,剥苔组为最明显(与对照组比P<0.01),观察组中淡红舌组,薄白苔组MI,MV与对照组分别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中医舌象有其细胞学特征,舌脱落细胞学检查不仅的反映舌苔的变化,同时也与舌质和疾病本身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动物舌表面结构的电子显微镜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鼠,豚鼠,兔,猫,犬,猴,猪的舌表面结构进行的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提示:猪舌质显露明显,舌表面乳头结构与人舌相似,研制病理舌象模型时当属首选,兔舌结构接近于人舌,但舌表面结构角质比较明显,舌质显露不够理想,但因其来源方便,价格不高,也可用于舌象研究。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癌患者舌象变化有规可循,就舌质而论主要是青紫、红紫、淡青紫:舌苔多见厚腻苔、黄苔:舌神晦黯。舌象变化不但中晚期患者明显。而且普查中发现的早期患者也多有舌象改变。把患者舌象变化作为辨证指标,定方论治,实践证明可以起到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舌象图像分析中点刺与瘀点特征的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进行舌象的客观化研究,对舌象中点刺与瘀点的表现特征,依据景物匹配的原则,对其进行量化、定义和分类,建立相应的图像识别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与临床舌象的判别。结果:总体识别准确率为77.10%,为舌象计算机诊断识别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脘痛患者舌象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研究慢性胃脘痛患者常见舌象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结果发现慢性胃脘痛患者不同舌质、舌苔HP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消化性溃疡(DU)和慢性胃炎(CG)对应舌象之间HP阳性率差异显著,同时发现HP感染和黄腻苔、紫暗舌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胃炎患的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设计应用“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对166例慢性胃炎患的舌象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舌象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作判别分析,筛选出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黄苔和剥苔5个变量参数,建立了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舌象分类判别函数。所得的判别函数对原始数据判别正确的总回代率为51.80%,其中脾胃虚弱型73.33%,脾胃湿热型70.00%,胃络痴血型和胃阴虚型分别有59.09%和55.00%。  相似文献   

10.
舌象信息客观化研究中光源选择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建立稳定性强。显色性好。接近传统舌象观察所需自然光线的光源条件,为舌象信息客观化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分析传统舌象观察的光线条件和人造光源照明的特点。并由13名中医师对20例舌象在这两种条件下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标准光源D50的色温接近传统舌象观察的光线环境,且显色性好。在自然光线条件和标准光源D50照明两种条件下。13名中医师对20例舌象进行观察。两者结果的一致率在90%以上。提示标准光源的D50可以作为舌象信息客观化研究中舌象采集的照明光源。  相似文献   

11.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舌象能反映机体的整体状态,是临床诊病、辨证、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指导用药、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全面介绍了舌象的原理、舌象的临床意义、舌象的临床研究概况、舌象的数字化研究现状,认为对各种疾病的舌象进行系统地观察分析,是中医舌象临床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肿瘤患者舌象的研究广泛展开,在协助临床诊断、指导肿瘤分期、判断预后、评估放化疗后患者身体状况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舌诊的主观性较强,在诊断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尚缺乏舌象变化机制的微观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仪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引入到舌诊的应用与研究中,使得其诊疗内容逐步走向数字化、客观化和定量化。今后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制定统一标准的舌诊诊疗规范,使舌诊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提高恶性肿瘤舌诊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促进中医肿瘤舌诊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240例胃病患者舌象与胃镜像、活组织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姚保泰刘瑞高孙秀荣孙学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关键词舌象胃镜像活组织检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41.25近年来,纤维胃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舌象与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时期中医学者对舌象研究的不同认识,为舌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大量古籍与文献,选取与中医舌象研究相关的文章,提取并归纳要点。[结果]古代对中医舌象的认识非常渊博,且由主观性主导产生,不具备科学的严谨性;现代对中医舌象的研究主要从舌质及舌苔颜色、舌形等方面着手,利用客观化诊疗及分析系统,使现代中医舌象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严谨性;从现代中医的角度看,青紫舌、舌下络脉颜色及宽度的不同程度反映了患者的瘀血程度及疾病进展情况,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的舌象特征。[结论】现代化舌象研究方法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的舌象、舌苔脱落细胞的结构。方法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为对象,同脾胃气虚和健康人为对照,采用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成熟价值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脾胃湿热证舌象以红舌黄腻苔为主,舌印片MI、MV变化以红舌和黄腻苔最明显。结论舌象能反应脾胃虚实证候,舌印片MI、MV与舌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0例血栓闭塞型脉管炎舌象观察赵文研,陈荣,高怀林河南省安阳市卫校(455000)主题词血栓性脉管炎,舌象/分析脉管炎患者常出现不正常舌象,目前文献却少记载,为总结中医舌诊优势,对其舌象改变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我们检查了200例脉管炎患者的舌象,现将...  相似文献   

17.
舌诊是中医辨证论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关于舌诊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小儿肺炎舌象演变的系统观察,结合近代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舌象的微观变化,探讨舌诊和舌苔白细胞的关系,临床报道不多,现将300例小儿肺炎舌象观察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大三阳"舌象与免疫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舌象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其动态演化过程与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300例“大三阳”患者来自专科门诊和健康普查,其中200例为慢性肝炎,100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选30名正常者为健康组。比较分析各组舌象与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IgG,IgA,IgM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中,随着病情加重,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正常舌象越来越少,出现相应的病理舌象。在常见的红舌,黄腻苔,黄苔等异常舌象中,无情加重,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正常舌象越来越少,出现相应的病理舌象。在常见的红舌,黄腻苔,黄苔等异常舌象中,无论舌象是单个还是三种混合,许多情况下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亢进;淡白,胖大舌,白腻苔等舌象则相反;暗紫舌常只提示免疫功能异常,其中观察舌形及色泽比观察舌苔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中,舌象与免疫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舌象分割技术的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为舌象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med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8年公开发表的舌象分割技术文献,利用Note Express 3.20、Excel 2016、SATI3.2、UCINET 6.0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舌象分割技术文献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北京工业大学居首位。主要基金资助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根据普赖斯定律的要求,基本形成"核心作者群"。舌象分割以Snake模型和基于阈值的分割技术为主。关键词集中分布在"舌诊""图像分割""舌诊客观化"等方面。[结论]舌象分割技术研究仍需受到重视,国家政府应加大资助力度,加强研究机构间合作,尚存在一些舌象分割评价标准问题,需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408例临床病例,认为舌象与胃病的关系尤为密切,指出舌象可以反映不同胃病的病机特点,舌象为胃镜象的外候,舌象反映胃病的演变及转归。提示舌象表现为舌质红或暗、苔黄或腻者,往往胃粘膜炎症较重,幽门螺旋菌感染率也较高;而舌象转为淡红舌、薄白苔则往往是胃病向愈的表现。并指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向胃癌演变的关键在于瘀血,所以对舌质暗者更应加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