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与心理状态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进行调查并分析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水平,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45例检验科医护人员MBI-HSS评分为36~84分,平均(63.76±6.53)分,其中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以中度为主,占比分别为57.78%和55.56%,情感淡漠以轻度为主,占比62.22%。我院45例检验科医护人员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3.765,2.293,2.431,2.257,5.217,5.332,2.557,2.815,3.385,3.939;P0.05)。Pearson积差分析显示,MBI-HSS量表情感衰竭评分与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及总分呈明显正相关性(r=0.589,0.700,0.561,0.666,0.394,0.446,0.386,0.395,0.762;P0.05);情感淡漠评分与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及总分呈明显正相关性(r=0.410,0.730,0.424,0.692,0.813,0.297,0.561,0.645;P0.05);个人成就感评分与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及总分呈明显负相关性(r=-0.384,-0.579,-0.584,-0.856,-0.508,-0.628,-0.675;P0.05);职业倦怠总分与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评分及总分呈明显正相关性(r=0.372,0.367,0.526,0.314,0.386,0.348;P0.05)。结论:我院检验科医护人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和心理健康问题,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降低职业倦怠感可能对改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文版量表对高一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发现:①19.7%的高一年级学生可能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16.4%的高一年级学生可能存在中度或以上的心理问题;②高一年级学生SCL-90因子分从高到低排列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③不同性别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为工具,评估90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为情绪障碍组,余为情绪正常组.以SCL-90量表评估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两组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以及儿童情绪状况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 ①情绪障碍组与情绪正常组比较,其家长SCL-90量表阳性率高(46.9%、19.6%,x2=6.946,P<0.01),情绪障碍组家长SCL-90量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均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组家长(P<0.05).②儿童SCARED得分与家长SCL-90量表总分、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儿童DSRSC得分与家长SCL-90量表总分、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Ⅰ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当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时儿童易合并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95名精神科护工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工SCL- 90评分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较中国常模有显著差异(P<0.05);恐怖因子分较中国常模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12,P<0.01);精神病性因子分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实施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保健。方法对河南省南阳200名农村留守妇女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妇女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6.40,21.22,33.25,12.30,9.32,11.91,21.41,8.81,31.14,5.30,6.67;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分(r=-0.316,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且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城区与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别,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对某区城区(城区组)和农村(农村组)老人各100例进行调查,比较两组SCL-90评分的差别。结果农村组SCL-90阳性项目数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明显高于城区组(t=5.265,3.176,2.329,2.646,2.129,3.758;P0.05),但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城区组(t=2.059,8.396;P0.05);两组阳性项目数和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以及农村组躯体化、城区组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均0.05)。结论城区和农村老人心理健康均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而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市某三甲医院58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帕金森患者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维度得分无差异(P均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帕金森患者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t=6.91,3.97,6.37,7.52,8.35,4.61,4.24,4.69,7.25;P0.05)。干预前,干预组WHOQOL-BR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1);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05),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34,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仫佬族地区不同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5例医务人员进行SCL-90测评。结果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SCL-90评分高于中国常模,不同民族医务人员之间SCL-90评分无差异,但不同民族的心理症状的表现不同。仫佬族医务人员的心理症状表现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组症状;汉族的心理症状包括躯体化、焦虑、恐怖与精神病性4组症状;壮族的心理症状包括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3组症状;苗族的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3组症状少于一般人群。结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的心理症状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某区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为建立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及教师心理援助方案设计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该区407位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验,利用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CL-90各因子得分轻、中度,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抑郁、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恐怖。重度检出率从高到低是躯体化,然后是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再后是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而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没有超出4分。筛查阳性率(总分160)为26.68%。女教师在强迫(t-=2.84,P0.01)、抑郁(t=-3.09,P0.01)、焦虑(t=-2.17,P0.01)3个因子得分高于男教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组各因子无统计学差异。已婚教师躯体化因子高于未婚教师(t=-2.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教师只在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8,P0.01),事后分析提示25岁及以下年龄组与36~45岁组和45岁及以上年龄组均有差异,26~35岁组与45岁及以上组有差异。但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段、学历其心理问题阳性筛查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然而,不同岗位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及心理问题阳性筛查率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班主任的因子得分和心理问题筛查率(34.42%)均比较高。结论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需尽快建立小学教师心理档案系统,设计实施针对小学教师的心理援助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某三地市新型城镇化中27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130.03±24.88);2性别、慢性病、年龄、居住形式、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在老年人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4,2.666,-5.258,2.595,-4.671;P0.05);慢性病在老年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96,6.66,8.30,8.98,5.87,6.45,7.37,9.03;P0.05);年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4,8.613,3.600,7.220,3.655,4.35,4.065,4.688,4.445;P0.05);居住形式在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状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8,4.689,3.351,3.233,6.400,3.126,4.296,4.400;P0.05);月收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1,4.313,7.313,3.30,3.596;P0.05);子女看望次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6.044,7.115,4.920,3.13;P0.05);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0,3.156,4.697,4.569,3.52,9.561,5.123;P0.05)。结论: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适中,性别、年龄、居住安排、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老人重大决定的支持度、慢性病等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