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检测了7例成人牙周炎(AP)患者全口拔牙前及拔牙后1、2、3、12及18个月的血清抗牙龈卟啉菌(Pg)抗体水平的变化,并与6名牙周健康成人血清进行对照。结果表明,7例AP患者全口拔牙后血清抗PgIgG抗体均逐月下降且明显低于拔牙前水平,但在拔牙后18个月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血清抗体水平基本以相近似的速率下降,其中拔牙后1个月时的下降率较低。其下降率与牙周病各临床指数之间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拔牙前的抗体水平与全口存留牙的深牙周袋率之间呈正相关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在Pg感染去除后,机体对Pg抗原所产生的抗体逐渐下降,以牙周病患者血清抗PGIgG水平作为该菌感染存在的诊断指标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8.88 mmol/L且≤10.00 mmol/L条件下行拔牙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心电监护门诊的老年糖尿病拔牙患者100例,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75.8±8.0)岁(65~95岁)。拔牙术前空腹血糖>8.88 mmol/L且≤10.00 mmol/L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空腹血糖≤8.88 mmol/L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均≤8.5%。分别观察拔牙术后24 h、1周拔牙窝处有无疼痛、肿胀、溢脓、瘘口及全身发热,观察术后1个月拔牙窝周围组织愈合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对拔牙术前血糖控制目标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92±0.99)和(9.88±0.68)mmol/L,HbAlc分别为(6.76±0.83)%和(7.69±0.7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拔牙牙位、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对照组与观察组拔牙窝愈合良好的患者均占94%(47/50),两组均有3例患者拔牙窝局部疼痛,但可耐受,周围组织均无红肿表现。术后1周检查创口愈合良好,术后1个月创口完全愈合。两组患者拔牙术后创口愈合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术前空腹血糖≤10.00 mmol/L且HbA1c≤8.5%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规拔牙或口腔小手术的安全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拔牙术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700例并存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控制血糖后施行拔牙手术,并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0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注射局麻至离开椅位)10-40分钟,平均15分钟,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未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施行拔牙手术,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拔牙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糖尿病病人增多,对这些病人拔牙术前术后的处理颇为重要。作者研究96例糖尿病患者拔牙以后的变化。轻型糖尿病患者(32例)能较好地耐受拔牙术,拔牙后未见全身情况恶化和糖尿病临床症状加重。2例麻醉注射点发生炎症浸润,4例发生牙槽炎。拔牙后即刻血糖增高28.1±2.1mg%(P<0.001),24小时恢复。无尿糖。中型糖尿病患者(Ⅰ级26,Ⅱ级14),拔牙后9例全身无力,4例口干、口渴,7例拔牙处炎症明显、面部肿胀,7例麻醉注射点形成炎症浸润,7例发生牙槽炎。中型Ⅰ级和Ⅱ级糖尿病人的血糖,拔牙后即刻分别增高34.6±3.2和46.6±7.4mg%(P<0.001)。拔牙日一昼夜尿糖分别增加5.4±3.4克(P<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探诊出血检测血糖发现糖尿病。方法对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使用血糖仪测定指尖毛细血管(capillary whole blood glucose,CBG)及牙周探诊出血(periodontal probe blood glucose,PPBG)空腹血糖。结果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空腹牙周探诊出血血糖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能反映静脉血糖水平。使用血糖仪检测牙周探诊出血血糖能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发现血糖异常及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作者多年来通过对 70 0例 6 0~ 83岁患者 (女 376例 ,男32 4例 )进行拔牙安全性的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操作方法1.1 观察患牙 ,尽量保留。1.2 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 ,尤其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等。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近期发作频繁的心绞痛、半年内曾发生过心肌梗塞的患者应先作专科治疗。有慢性心力衰竭者 ,应禁忌拔牙。1.3 常规测量血压 ,对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尽可能用药使之降到轻度以下水平时再拔牙。1.4 一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 ,在拔牙前均应适当用药。糖尿病患者术前应严格控制血糖。1.5 首选 2 %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流量咪达唑仑静脉泵入技术,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血压升高的控制。方法:单盲、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分别给予心理疗法和咪达唑仑泵入控制血压,比较基础值、就诊后、拔牙前、拔牙中和拔牙后的血压变化。血压的数值变化采用均值t检验,拔牙过程中血压的波动比较,采用变异系数(CV)。结果:就诊后,2组患者血压都比基础值有明显升高,主要是收缩压的升高。采取心理疗法后血压降低不明显,整个拔牙过程维持在较高水平。采用咪达唑仑泵入技术后,血压对比基础值和对照组都有明显降低,但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大。结论:低流量咪达唑仑静脉泵入可以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病人拔牙时的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口腔科拔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拔牙风险因素,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口腔科拔牙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口腔科拔牙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拔牙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在口腔科拔牙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的拔牙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拔牙的护理。方法 做好拔牙前的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中发生特殊情况的处理。结果 56例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拔牙过程顺利,无并发症。结论 做好患者拔牙的护理,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齿槽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丙泊酚+局麻涡轮钻拔牙法在困难牙拔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拔牙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Ⅰ组(丙泊酚+局麻涡轮钻拔牙法)、治疗Ⅱ组(局麻涡轮钻拔牙法),对照组(传统拔牙法),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局麻时、拔牙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拔牙时间,拔牙感受。结果:Ⅰ组患者MAP、HR波动小,感觉痛苦小,Ⅰ、Ⅱ组患者拔牙时间短,3组患者SpO2无差异。结论:丙泊酚+局麻涡轮钻拔牙法,值得在困难牙拔除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11362例心血管患者监护拔牙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心血管患者在拔牙过程中血压和心电变化情况及耐受力。方法 随机抽取被内科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门诊拔牙患者,近1个月来病情控制稳定,即实施拔牙术,并继续对拔牙全过程进行监护,重点观察拔牙前,局麻后,拔牙中及拔牙后的血压及心电情况和其它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11362例血压明显升高者1291例,占11.36%,心率明显加快者403例,占3.55%,心律失常及加剧者2388例,占21.02%,其它不良反应262例,占2.31%,无1例发生意外。结论 病情控制稳定的心血管病患者可接受安全拔牙。  相似文献   

12.
影响老龄患者拔牙安全性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患者拔牙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我科门诊60—85岁老年患者2580例的拔牙资料,包括拔牙原因、数量、全身疾病状况、心理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拔牙心理、合并心血管病患者RPP值、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医生的操作等,是影响老年患者拔牙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在消除焦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相对稳定,熟练的医生操作,均可安全完成拔牙手术。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电监护下拔牙3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电监护下拔牙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30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筛选病例,服用心血管病专科药,心理诱导,心电监护,麻醉,拔牙,详细记录术前、术中心率、血压变化。结果:拔牙顺利完成患者283例,占92.48%。因各种原因暂停手术拔牙患者23例,占7.52%。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具有一定危险性,但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安装心电监护,术前、术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其拔牙可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局部应用对抗凝治疗患者拔牙术后出血及拔牙创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抗凝治疗需拔牙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另外随机选择从未经抗凝治疗拔牙患者20例作正常对照。拔牙前均行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率检测。拔牙术后实验组拔牙创置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拔牙创行明胶海绵填塞、可吸收线缝合或填塞加缝合处理,比较三组术后出血情况及拔牙创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轻度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中度出血1例,轻度出血3例,正常对照组术后轻度出血1例,三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病例;10 d后拔牙创软组织愈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局部应用能有效预防抗凝治疗患者拔牙术后出血,促进拔牙创软组织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校社区多民族老年患者拔牙特点。方法:对拔牙患者实施心理辅导和卫生宣教,局麻术、拔牙术和术后护理医嘱相结合的方法。结果:232例患者拔牙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女性因龋病拔牙的概率高于男性,而男性因牙周病拔牙的概率高于女性,男女在拔牙原因构成比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23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拔牙术。结论:高校社区多民族老年拔牙患者需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卫生宣教,完善的局麻和熟练拔牙技术是多民族老年患者安全拔牙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学龄期儿童拔牙恐惧心理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拔牙术中的恐惧心理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患儿拔牙时的心理恐惧进行评测,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结果儿童患者对拔牙存在恐惧心理,年龄因素对患儿拔牙恐惧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就诊次数、陪伴者对拔牙了解程度与儿童拔牙恐惧心理相关。结论消除家庭社会的负面因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施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大大减轻患儿拔牙术中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凝血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拔牙术后出血及拔牙创的愈合,评价拔牙术后明胶海绵加缝合创口的止血效果。方法:老年患者分为抗凝血治疗需要拔牙组、抗血小板治疗需要拔牙组和随机选择需要拔牙的老年患者作正常对照。抗凝血治疗组拔牙前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检测。三组均采用局部纱布压迫止衄,比较拔牙术后出血情况,拔牙术后出血的病人采用局部明胶海绵加缝合创口处理。结果:抗凝血治疗与其他2组出血有显著性差异,3组均未出现局部不可控制的出血;3组创口愈合没有明显差别。结论:接受抗凝血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病人,在不停药和不减少药物剂量的情况下可以行拔牙术,明胶海绵加上局部缝合可达到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18.
牙槽嵴保存术(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ARP)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用于保存拔牙后牙槽骨三维体积的一种术式,可通过减少牙槽骨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条件,降低种植手术的难度。ARP在牙周炎拔牙患者中有一定应用难度,本文从ARP特点入手,对比其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及即刻种植的异同及优劣,着重探讨了ARP在牙周炎拔牙患者中的应用特殊性及应用进展,以期为ARP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检测牙周组织幽门螺杆菌尿素酶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 (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近来不断有学者提出HP与牙周炎的发病有关 ,本文通过对 112例拔牙患者牙周组织HP检测 ,旨在进一步证实牙周组织中是否是HP存在及HP与牙周炎的关系。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12例均为门诊拔牙患者 ,其中男性 6 2人 ,女性 49人 ,年龄 17~ 6 5岁 ,平均 48岁。 6 2例为牙周炎患者 ,5 0例为牙周组织健康者。1.2 材料与方法采用珠海珠信生物工程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 1min快速型胃幽门螺杆菌检测试纸。拔除牙为牙周炎者 ,切取少量牙周袋壁或袋底组织 ,拔除牙为牙周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患者在局麻下拔牙过程中五个时段的心肌氧耗量。方法随机抽取在门诊拔牙的心血管病患者132例,对拔牙全过程进行心电监护,以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Cardiacrate—pressure product RPP)描述局麻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牙拔除术中、术后各时段的心肌氧耗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每个时段,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对心血管病患者拔牙除强调拔牙全过程心电监护外,宜采取有利措施,降低心肌氧耗量,减少心肌缺血的危险性,尤其在局麻注射中、牙拔除术中两个时段,确保拔牙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