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池州市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和使用现状,为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与改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对某市2020年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参与该类药品管理人员现场提问,并对调查结果、问题答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医疗机构麻精药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缺陷。如医疗机构对麻精药品管理者的培训缺失、处方书写不合格、药品登记及储存保管不规范等,尤其个别一级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调配麻精药品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结论:医疗机构需要加强麻精药品管理知识培训,并根据法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麻精药品管理的实施细则。尤其要加强对药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助力开展麻精药品处方的点评工作,提高麻精药品处方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齐鲁药事》2004,23(4):12-12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管理工作,防止麻精药品丢失和流弊现象的发生,保证医疗的安全使用,针对当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麻精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防盗设施不全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检查督促基层医疗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王昕 《首都医药》2006,13(18):27-27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是药品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麻精药品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医疗机构的服务主体是病人,特药的使用要求不一,特药的管理重在一针一片。2005年11月1日施行的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笔者所在医院严格按照《管理条例》要求,切实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体要求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实践证明,本院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有效的控制系统,既起到保障合理用药的目的,又达到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效果。实行专人采购、特药专库。确定专职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采购人员,凭取得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  相似文献   

4.
医疗机构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儒 《中国药事》2010,24(4):331-333
目的系统阐述医疗机构如何管理和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方法从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及考核办法,麻精药品的采购、储存和保管,专用病历的管理及使用,调配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临床医师、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结合当前衢州市人民医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全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闭环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促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规范管理。通过智能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柜、智能特殊药品柜、基数交接柜、智能冰箱来实现全院的智能化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闭环管理, 通过全流程信息化留痕。实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药品智能化管理提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安全性、规范性, 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麻醉药品在正常的医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使用缓解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药品疗效独特,目前尚无其他药品可替代。不正常使用将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需严格控制和特殊管理。我国先后发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7.
赵怀全  宗怡 《首都医药》2006,13(8):31-31
为加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保障合理药品,2005年1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卫生部也相继出台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等配套法规,发布了新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及药品使用的培训考核要求,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供应、处方使用、药品管理、人员培训做出了新的规定。药品目录的变化《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作了调整,将布桂嗪、复方樟脑酊、…  相似文献   

8.
戚静燕 《医药导报》2007,26(1):102-103
国务院及卫生部相继出台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药品购用印鉴卡》的医疗单位进行调查,掌握基层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为有关部门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简称麻精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生理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医院病区药品管理通常是由护理人员承担,麻精药品一直作为病区药品管理中的重点管制药品,其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麻精药品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之前我院药剂科一直仅对病区麻精药品采取基数管理模式,PDCA循环法是目前医院质量管理比较有效的方法~([1]),自引进PDCA循环法改善麻精药品的管理以来,成立了药学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规范门诊麻精药品处方审核与调剂流程。方法 运用焦点管理循环模式(FOCUS-PDCA)循环法聚焦问题、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改进措施,通过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设置麻精药品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精细化审核规则;医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电子病历系统建立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门诊病历,药师查询患者是否住院及历史处方取药间隔后调配处方。结果 对8种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7种第二类精神药品分别设置精细化审核规则;门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均建立电子病历。门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退费率由11.41%降低到2.32%,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理率由86.81%提升至97.83%。结论 通过精细化设置麻精药品处方审核规则、规范麻精药品处方调剂流程等措施实现了门诊麻精药品全流程管理,提高了门诊麻精药品处方合理率,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1):18-22
目的:研究1949年后我国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管制历程及现状,为我国麻精药品管制工作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收集国内外数据库、新闻报道、相关网站中与我国麻精药品相关的文献、报道与政策等,对1949年后我国麻精药品管制历程及现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制起步于1950年原卫生部下发的《管理麻醉药品暂行条例》,在先后颁布了《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后,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循、从行政管制为主导到法制化管制变化的过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逐渐实现统一、系统的管制,法规层级由部门行政规章提高到国家行政法规。目前,我国以2005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为管制依据,2013年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为管制对象,由卫生部门、农业部门、交通部门等部门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管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联合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暂行)》(以下简称《规定》)[1],进一步加强了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管理要求,规范了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既保证了药品临床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周凌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107-1107
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禁毒力度的加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中存在漏洞,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事件时有发生.针对当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中相继发生的一些问题,2005年11月1日,国务院发布新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接着,卫生部连续发布与医疗机构直接相关的几个法规性文件(<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执行新条例,加强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在2005年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卫生部<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试行)>对医院药学部门的八条考核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本文就条例增加的内容和医院的实际工作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事》2004,18(10):629-629
为严格管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确保其在医疗中的安全使用 ,根据《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 (暂行 )(以下简称《规定》)于 8月 2 3日出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规定》是对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管理要求 ,蝇规范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管理 ,保证临床合理要求 ,严防流入非法渠道的重要保证。《规定》中明确 ,医疗机构应建立并严格执行麻醉、精神药品的采购、运…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于2005年11月1日颁布施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卫生部紧接着出台了一等系列的配套规章,进一步明确了麻醉、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要求,对麻精药品的规范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前些时,笔者随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广西贵港市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  相似文献   

16.
汤坚  倪鸿昌 《上海医药》2008,29(4):162-163
目的:了解镇江市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保证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防止这些药品流入非法渠道.方法:对镇江市20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在管理制度、调配和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结论: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对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2005-11-1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制定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发[2005]438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管理规定》较2004年8月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暂行)》更为严格、详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根据《管理规定》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成立了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本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和使用。由于既往按照老经验、老传统的一些做法使得本院药品的管理特别是病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促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新规定的贯彻执行.方法 着重分析在实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新规定中,注射剂出诊使用、无偿回收药品及空安瓿、处方开具等规定在实际执行中遇到的困难.结果 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新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结论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新规定存在不完善与不合理之处,操作性亟待加强,必须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实施细则,才能确保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能保障合理供给而不流失,严格管理又方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既具有强效镇痛作用,被临床上广泛用于缓解剧烈疼痛,又具有药物依赖性潜力,若使用或管理不当易造成滥用。因此,对其管理历来是被列入医院药品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保证医疗需要的同时对其严格管理,防止流人非法渠道产生流弊。自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法规实施以来,我院自上至下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确保临床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相似文献   

20.
<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属于国家严格监管的特殊药品,根据《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对于麻醉、精神药品的处方书写和临床应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一方面要满足临床,要用得上;另一方面要杜绝滥用,要管得住。其规范化书写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