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 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96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以及丙戊酸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93.7%,9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以及丙戊酸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6.3%,25.0%,组间相比,托吡酯组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托吡酯及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托吡酯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托吡酯40例、丙戊酸钠40例、卡马西平40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统计癫痫的发作频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静脉取血检测血药浓度,监测毒性血药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92.5%,丙戊酸钠组为70.0%,卡马西平组为62.5%,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组(14.37±2.43)μg/ml,丙戊酸钠组(116.6±3.3)μg/ml,托吡酯组(6.6±1.8)μg/ml。结论脑炎后癫痫的患者的治疗首选托吡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其次,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癫痫儿童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对348例次癫痫儿童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血药浓度结果与剂型、合并用药、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癫痫患儿其血药浓度偏高;卡马西平可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降低;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的范围较大。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儿童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托吡酯、 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分别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及丙戊酸钠组,分别接受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70%,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5%,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75%,3组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炎继发癫痫接受托吡酯治疗的有效率相对更高,但与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相比无明显差异,三种药物均可用于脑炎继发癫痫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对躁狂患者体质量及瘦素的影响。方法:8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组各40例。于治疗前,治疗2、46、8、周,分别测定体重、瘦素。结果:(1)丙戊酸钠组体重、瘦素分别于治疗46,周开始增高(均P<0.05);卡马西平组体重、瘦素则于治疗6周、8周开始增高(均P<0.05)。(2)丙戊酸钠组治疗6周时的体重变化值8,周时的体重、瘦素变化值均高于卡马西平组(均P<0.05)。(3)治疗8周时,丙戊酸钠组有55%的患者体重显著增加,高于卡马西平组的32.5%(P<0.05)。(4)治疗68、周时,丙戊酸钠组的体重、瘦素的变化值间有正相关(r=0.337、0.386,均P<0.05)。结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均可引起体重及瘦素的增高,但以丙戊酸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53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包括患者27例,我们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包括患者26例,我们给予单药卡马西平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均随访半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药卡马西平相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等优点,因此该联合方案可以作为额叶癫痫的常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炎后癫痫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及联合组,分析三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用于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相当,但两药联合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6例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和对照组(丙戊酸钠单一治疗),各68例。治疗后进行5个月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在癫痫发作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癫痫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治愈者3例,显效者5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2例;观察组患者中,治愈者5例,显效者7例,有效者8例。结论对癫痫患者行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优于丙戊酸钠,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在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额叶癫痫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贺林项 《吉林医学》2013,(35):7411-741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额叶癫痫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疗程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显效率34.15%,有效率43.90%,无效率21.95%;对照组的疗效为:显效率21.95%,有效率31.71%,无效率46.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能显著提高治疗额叶癫痫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作为临床有效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SEV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治疗的SEVE患者69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托吡酯组(予以托吡酯治疗)、卡马西平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和丙戊酸钠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各23例。3组均治疗1 a,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丙戊酸钠组为73.91%、卡马西平组为69.57%,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丙戊酸钠组(30.43%)和卡马西平组(3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治疗SEVE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托吡酯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所收治的92名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卡马西平治疗。两组均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例数相差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颞叶癫痫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此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配伍对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及部分临床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大鼠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模型,按卡马西平加mg/kg+丙戊酸镁90mg/kg,卡马西平20mg/kg+丙戊酸镁68mg/kg,卡马西平10mg/kg+丙戊酸镁45mg/kg的高中低剂量配伍的药物组及假阳性对照组给药10次后,观察大鼠惊厥阈值动态变化趋势和血药浓度,并对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的血清药物浓度关系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前30min,高剂量组惊厥阈值高于中低剂量,各时间点不同剂量联合用药组惊厥阈值比较无明显差异。动物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显示,给药剂量越高,其峰浓度越高,但低剂量组的血药浓度仍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三种不同剂量组的抗癫痫作用均在给药后30min开始起效,4h达高峰,维持抗惊厥作用12h,且其抗惊厥作用逐渐达峰,又逐渐下降,期间波动不大。临床观察组中原用卡马西平治疗者在添加小剂量丙戊酸镁,原用丙戊酸镁治疗者在添加小剂量卡马西平后,添加药物对患者的血药浓度影响不大。结论不同剂量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镁配伍在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测定模型的抗惊厥作用无明显差异,其血药浓度随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剂量的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镁配伍对患者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额叶癫痫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3组(n=40)。A组单独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B组单独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C组联合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0.00%,B组总有效率为70.00%。2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停药即消失。C组总有效率为82.50%,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联合使用在癫痫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着安全、可靠、耐受性高、不良反应小的优势,可在联合使用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抑制了癫痫患者的神经元放电活动,弥补单一药物自身药性的不足,比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临床癫痫患儿合理使用丙戊酸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41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50~100ug/ml)内有28例次(68.29%),低于50 ug/ml有9例次(21.95%),高于100ug/ml4例次(9.76%);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咪达唑仑、奥卡西平、托吡酯、氯硝西泮、硝西泮等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都可影响其血药浓度。结论及时监测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作为甲组,给予卡马西平片进行治疗,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作为乙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0.00%,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3.3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甲组患者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整体健康与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乙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33%,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马西平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临床疗效相似,但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卡马西平片低。  相似文献   

18.
375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为调整药物剂量、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和保证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未合并用药的138例服用丙戊酸、151例服用卡马西平、21例服用苯妥英、65例服用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妥英和苯巴比妥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分别为50-100、4—12、10-20和15-40μg/mL,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控制率明显高于浓度范围外的控制率。苯妥英和苯巴比妥均有中毒病例发生。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对抗癫痫药物的个体化给药十分必要,应紧密结合临床症状,做到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9.
陈旭  邵传锋 《中外医疗》2013,(32):189-190
目的通过分析与评价服用相同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癫痫患者体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疗效,探讨丙戊酸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剂量为0.5 g/次,12 h/次的癫痫患者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用SPSS v19.0软件。结果在78例监测结果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有51例(65.4%),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的有12例(15.4%),高于治疗浓度范围的有15例(19.2%)。结论相同剂量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适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尚利娜  王存良  洪明岳  顾袁琴 《安徽医学》2012,33(11):1542-1544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探讨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方法选取癫痫患者9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结合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各年龄组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及清除率的差异性。结果卡马西平给药量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给药量减少。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开始降低。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性别组中,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呈现负相关。同一年龄阶段中,部分性别组间相比较,女性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明显低于男性,女性的卡马西平清除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卡马西平血液浓度普遍维持在8~12 mg/L之间,总有效率为84.8%。女性患者卡马西平血液浓度普遍维持在3~8 mg/L之间,总有效率为87.2%。结论年龄和性别均是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清除率的影响因素。卡马西平的用药剂量应采取从低到高的方式。调整卡马西平用药剂量时,需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基础上进行,根据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有效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大幅提高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