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患者男,37岁,因风心病换瓣术后2年,心悸、气促3d,加重1d入院.心电图示:宽QRS心动过速,QRS时限150 ms,起始部粗钝,节律不齐,频率150次/min左右;未见P波,部分导联可见颤动波.给予胺碘酮复律治疗后,心律变规则,在Ⅱ、Ⅲ、aVF、V1、V2导联可见规则的心房扑动波,频率266次/min,F-R间期固定.给予100 J同步电复律,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2.
肌袖性心房扑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6岁。因心悸2月余,临床以冠心病、短阵性心房扑动收入院。图1为V1导联连续记录。P-R间期0.15s,P-P间距0.83s,频率72次/min。图中可见窦性P波后出现一个房性早搏(PAS)。不管PAS下传与否,还是呈PAS“PonT”与否,其后均诱发短阵房扑,每经过5~8个F波后,则自行中止。经0.88~1.16s长间歇后,又出现1~2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0余年于2006年3月就诊。1960年经上级医院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图1A)示:P波消失,R—R间期匀齐,V1等导联可见大F波,频率320次/min,以2:1下传心室。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8波。V1-V3呈rS型,V4-V6呈R型,长Ⅱ导联中可见R,12、18。呈室上性型,QRS时间0.09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B型,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当日动态心电图检查(图略)示:P波消失,代之F波,QRS波群呈室上性型,R—R间期不规则,F波以2:1—4:1下传心室。其间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后有类代偿间歇。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4.
杨柳  胡亚琴 《心电学杂志》1997,16(4):242-242
患者女,22岁,因反复颜面、双下肢水肿7个月、加重1周入院。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有阵发性心悸史1年余。住院期间心悸再发。急查心电图示:Ⅰ、V_1、V_3导联可见窦性P波,频率83次/min,其后有QRS波群,P-R间期0.12s,R-R间期基本规则(互差0.06s)。于每一导联均可见规则的锯齿状F波,频率230次/min,与QRS无关,F波振幅不一,在Ⅱ、aVL导联F波大于R波,而Ⅰ导联F波隐约可见。P波与F波互不干扰,形成窦性与心房扑动双重心律(附图)。未经特殊处理,2h后复查心电图正常(图略)。当天血K~ 、Na~ 、Cl~-均正常,Ca~( )1.92mmol/L(正常值2.10—2.60mmol/L)。心电图诊断:孤立性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5.
心房扑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6岁.因持续性心房扑动9个月,入院做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9个月前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房扑动.心室率一直持续为140~150bpm,近2~3个月来活动后心悸、气短,体检未见异常。心电图心房率300bpm,心室率140~150bpm.Ⅱ、Ⅲ、、aVF导联F波负向,aVR导联F波正向,F波2~3:1下传心室(图1A),心电图诊断为I型心房扑动。超声心动图示: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alsalva动作法在疑似2:1心房扑动(A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疑似2:1AF者31例,进行Valsalva动作同时记录体表心电图(ECG)。结果14例可见明显AF波出现,2例转为窦性心律,4例显示窦性心律(其中2例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无变化。结论Valsalva动作法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临床应用安全,对疑似2:1AF可以作为一种首选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心电图检查中心房扑动不少见,但心房(F)波频率低于150次/min,房室传导比(F:V)超过6:1者实属罕见。作者遇1例心房扑动的F波频率极低,房室比极大的特殊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性,6岁。因心律失常入院。体检:BP100/70mmHg,心率14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异位心律,律不齐。Ⅱ、V1可见锯齿状F波,等电位线消失,F-F间期为0.28s,频率214次/min,每出现1次或2次F波即有1次QRS波,室率为120次/min。心电图诊断:异位心律,心房扑动(房室传导比例为1~2:1)。患儿14d时因与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5岁,因车祸伤,胸痛、胸闷3d入院。既往史: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3年。超声心动图描记显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室水平分流消失,各房室内径正常。查体:血压160/110mmHg(1mmHg=0.133kPa),心界不大,心律匀齐,心率16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临床诊断右侧血气胸;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常规心电图描记(图1A)示心率160次/min。在两个R波中间可见逆行心房波。当时查心电图:不除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次日再描记常规心电图(图1B)示:长Ⅱ导中可见明显的F波,心房率300次/min,房室比例为2∶1;3∶1下传。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2∶1;3∶1)。在图1B长Ⅱ导中可见未叠加F波的QRS波群的S波较浅,而叠加了F波的S波较深。后者与图1A中的S波相似,故认为图1A中的S波叠加了F波,且各S波均有细微差别。图1A的诊断应更正为2∶1心房扑动,逆行P波实为F波。  相似文献   

10.
例1,女,64岁,反复胸闷、气急、咳嗽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Ⅱ级。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前壁增厚。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图1):窦性P波均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均一致的F波,清晰见到R1~2之间F波尖端向下,F-F间期为0.16s,频率375次/min。在R2后0.64s时,尖端向下的F波转为直立,频率两者相似。QRS波群为室上性型,时限0.08s。STMV5压低0.5mV。心电图诊断:不纯性心房扑动,阵发性尖端扭转型心房扑动,ST段改变。例2,男,89岁,因咳嗽、咯痰、胸闷半…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2 4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 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 :先心病 ,Ebstein’s畸形、Ⅱ孔型房缺 ,阵发性心动过速待查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Ⅰ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Ⅱ级。患者于住院过程中发作心动过速 2次 ,第 1次发作时患者自行按摩颈动脉窦终止 ,无心电图记录。第 2次发作时心电图记录提示心房扑动 (F波频率 30 0次 /分 ,心室率 15 0次 /分 )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即嘱患者再行颈动脉窦按摩 ,10秒钟左右心动过速终止 ,心电图Ⅱ导联提示窦性心律 ,心室率 92次 /分。根据以上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记录考虑为“阵发性心房…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78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w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房颤动多年。入院诊断:①冠心病;②心力衰竭;③心房颤动。查心电图(见图1A)。给予改善心脏供血,防治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等药物治疗1天,心电监护示心律规整,可见P波,随描记心电图(图1B)示:可见一系列形态、时限正常的QRS波群,R—R间距规整,心率90次/分,且每个QRS波前均有一波酷似“P”波,各P—R间期相等,加倍电压心电图(见图1C)。考虑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但仔细观察发现每一QRS波群后也有一波形态酷似“P”波,且P—P间距相等,频率为280次/分,Ⅱ,Ⅲ,aVF导联,“P”波凸面向上,波形园顿,应该诊为F波2:1下传心室的Ⅱ型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13.
病例摘要患者女,74岁,“风湿性心脏病”20年,近1个月反复黑蒙、心悸。12导联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终止后的第一个窦性心律伴巨大直立的T波(图A、图B),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同时伴QT间期延长。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短阵房速后伴巨大T波及QT间期延长。同一天记录的动态心电图中上述现象多次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酷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房扑动的心电图并探索其有效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1998~2010年门诊及住院酷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房扑动病例资料26例,分析其特点及诊断方法价值。结果:(1)心电图特点:F波在Ⅱ、Ⅲ、aVF导联显现25例(96.2%),在V1导联显现22例;F波在Ⅱ、Ⅲ、aVF导联呈负向22例(84.6%),呈正向2例,难以辨别方向2例;F波在全部导联中的最大振幅≤0.2mV者5例;F波全部与QRS波和T波融合并使形态发生了变化;(2)诊断根据:①使用工具(分规,放大镜等)主动寻找F波,有25例(96.2%)发现可疑F波;②结合病史,均有器质性心脏病(100%),9例(34.6%)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史;③与发作前的心电图对照,15例(57.7%)发现有确切F波;④兴奋迷走神经(Valsalva动作等):适合检查者20例,16例(61.5%,16/26)房室传导比例发生改变,得以确诊;⑤食道心电图:根据心电图诊断20例(76.9%),余6例(23.1%)可疑者经食道心电图明确诊断。结论:上述方法联合使用,并综合判断可提高心房扑动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窦性心律伴反复性心房扑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心悸20余年,加重3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体检:T36.5℃,BP140/9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平均89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均,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图1A)可见P波消失,代之形态相同、大小相等的F波,Ⅱ、Ⅲ、aVF倒置,F-F间期不等,约240~440ms,呈2∶1或3∶1下传心室。长V1导联(图1B)示在R9之后的F波后呈一直讨论本例基本心律为窦性,心率65次/min。有阵发反复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V1导联F波直立,故以典型心房扑动可能性为大,F-F间期不等,在长间歇之前的F-F间期呈逐渐…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晕厥3年,加重3个月就诊。其母有类似发作史。心电图示:窦性P-P间距匀齐,频率80次/分,P-R间期0.13s,QRS为室上性。各导联均可见呈同向、一高一低的直立T波。图1为Ⅱ导联。P及QRS波形态时间正常,T波呈一高一低的1:1交替,低T波的QT间期0.57s,高大T波的QT间期显著大于0.57s。描记至V5导联时可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图1V5为连续记录,V5中可见3阵短阵VT,第1阵呈尖端扭转型VT。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长Q-T间期综合征(LQTS);③T波电交替;④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频发短阵性VT,部分呈尖端扭转型。  相似文献   

17.
Valsalva动作法在疑似2∶1心房扑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alsalva动作法在疑似2∶1心房扑动(A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疑似2∶1AF者31例,进行Valsalva动作同时记录体表心电图(ECG)。结果14例可见明显AF波出现,2例转为窦性心律,4例显示窦性心律(其中2例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无变化。结论Valsalva动作法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临床应用安全,对疑似2∶1AF可以作为一种首选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转复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32例入选的无禁忌证持续时间小于90d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患者,静推伊布利特,密切观察转复过程中的心电图、生命体征,观察转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持续90d内,不同病程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成功率差别不大。发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论对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伊布利特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右房峡部传导特性与心房扑动诱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后及 2例窦性心动过缓心脏电生理检查中 ,依次进行低侧右房和冠状静脉窦口刺激 ,检出右房峡部双向阻滞 6例、双向传导 2例、单向阻滞 4例。在 3例峡部逆钟向阻滞者 ,低侧右房刺激诱发出短阵顺钟向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 ;在 1例峡部顺钟向阻滞者 ,冠状静脉窦口刺激诱发出短阵逆钟向房扑。提示在无临床房扑史但有右房峡部单向阻滞者 ,可诱发短阵房扑 ,诱发房扑的类型与峡部阻滞方向及刺激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20.
心房扑动(房扑)在心电图中并不少见,有学者统计约占住院患者心电图检查的0.4%~1.0%,一般不难诊断。但心房扑动波掩盖QRS波及波幅高达0.8~1.0mV,相对少见。例1患者男、70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两周,气急1天来诊。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查体:BP150/90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