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后出现感染创面难愈合患者治疗中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扩创植皮术的效果。方法:分73例大面积烧伤后出现感染创面难愈合的患者为2组,34例接受扩创植皮术治疗为植皮组,39例联合扩创植皮术、VSD治疗为联合组,对照两组效果。结果:联合组创面愈合的时间明显比植皮组短,创面愈合率明显较植皮组高,VAS评分明显比植皮组低,且联合组仅5.13%出现并发症,对照于植皮组的20.59%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后创面发生感染难以愈合的患者,联合施予VSD、扩创植皮术效果优越,可使促进患者创面的早期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联合扩创植皮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扩创植皮术与常规用药,观察组行封闭负压引流术联合扩创植皮术,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疼痛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扩创植皮术与常规换药基础上加用封闭负压引流术,可有效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VSD联合游离植皮治疗深度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治的深度烧伤感染创面患者78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植皮加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合率,肉芽组织菌落计数及清创至终末手术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深度烧伤感染创面患者实施VSD联合游离植皮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对14例患者20个创面清创后使用Vacuseal材料封闭,负压引流,Ⅱ期植皮或直接闭合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创面在1周~3周后完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和外科难愈性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论在临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患者中应用扩创植皮术+VSD联合治疗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划分组别。试验组(n=39)应用扩创植皮术+VSD联合治疗;对照组(n=39)单纯应用扩创植皮术。将两组的VAS评分、愈合时间、愈合率、并发症、满意程度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试验组的VAS评分、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创面愈合率、满意程度得到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患者中应用扩创植皮术+VSD联合治疗,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程度高,有望成为一种最佳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太秀 《华夏医学》2011,24(4):439-441
目的: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VSD治疗的6例大面积烧伤并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治疗后创面均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经再次手术植皮后,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VSD结合植皮在大面积烧伤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骨科2014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游离植皮治疗的皮肤缺损患者分为高负压组(300mmHg/40KPa)、低负压组(150mmHg/20KPa)、对照组(传统植皮打包加压包扎)各40例,对三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结果:三组植皮成活优良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面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尤其是高负压封闭引流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Ⅲ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方法:对60例Ⅲ度烧伤病人(均有肌肉、肌腱烧伤,部分患者有骨外露),按烧伤部位、烧伤面积及烧伤程度基本相同,随机分成实验组(VSD组)和对照组(常规用药组)。实验组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后再手术植皮;对照组清创后常规换药治疗,后再手术植皮。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及术后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植皮成活率高,愈合后创面更美观,更好的功能。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伴有肌肉、肌腱及骨外露的Ⅲ度烧伤创面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面感染的骨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灌洗冲洗治疗,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3%(28/30)和70.0%(21/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进行骨伤感染创面修复,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外科创面难愈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个性化护理组(A组,n=66)和对照组(B组,n=60)两组,均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予以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比对两组患者在植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NRS评分等创面恢复指标上的差异,分析其干预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等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记录其创面出血、创面感染、半透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风险。结果①A组术后植皮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疼痛评估结果均明显低于B组(P<0.05);②A组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③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难愈性创面患者予以负压封闭引流后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预后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负压封闭引流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ln sealing drainage,VSD)对7例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7例患者感染创面经使用负压封闭引流7~26 d,平均13 d,感染得到控制,未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创面行细菌培养阴性.Ⅱ期缝合4例,Ⅱ期植皮3例,创面植皮1次成活.[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上治疗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烧伤外科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13例,根据伤情特点急诊行创面清创、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培养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并联合烧伤外科技术,行皮片移植或皮瓣转位。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创面均得到良好的修复,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烧伤外科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疗效满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修复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87例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负压引流组(n=43)清创后采用VSD修复创面,常规换药组(n=44)清创后采用传统换药方法修复创面,Ⅱ期行中厚皮片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封闭创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负压引流组感染控制时间、清创至Ⅱ期封闭创面时间短于常规换药组,清创后3d、1周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换药组,术后植皮/皮瓣成活情况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方法,精心护理和有效的VSD管理对创面及早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设定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换药治疗;再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设定为观察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对照组皮片成活率60%,观察组皮片成活率88%,观察组皮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效果理想,能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积雪苷霜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植皮治疗的90例深度烧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VS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积雪苷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负压引流后后炎性因子、疼痛介质、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而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换药1周后,两组患者IL-6、TNF-α、CRP炎性因子水平和NPY、5-HT、PGE2疼痛介质水平较负压引流后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出院时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较负压引流后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或<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创伤骨科临床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08名创伤骨科大面积皮肤撕脱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并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 108名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患者创面直接愈合或植皮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引流充分,是一种治疗大面积软组织损伤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患者中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联合治疗,探究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选取50例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将削痂植皮术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愈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愈合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患者中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32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给予精心的、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32例患者经1~3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创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经Ⅱ期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后,所有创面均愈合,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促进坏死组织和细菌的清除,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加速肉芽组织生成,促进创面的愈合。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烧伤患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应用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9月间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治疗的烧伤难愈性创面患者66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换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比较在创面愈合、感染、疼痛、换药次数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在瘢痕指数方面比对照组更低,研究组的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在感染情况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VAS评分和换药次数方面,研究组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烧伤患者的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创面的愈合情况,缓解疼痛症状并减少感染情况的出现,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烧伤患者的新型方式。  相似文献   

20.
16例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感染创面的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 16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植皮后创面均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后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