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酸脱氢酶(LDH)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的一种糖酵解酶,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LDH同功酶谱明显不同。当组织和细胞产生病变时,血清LDH含量可能升高,同功酶谱发生明显改变。很早就知道白血病患  相似文献   

2.
<正> 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激酶(PyK)及醛缩酶(ALD)是糖酵解过程中三种重要的酶。自40年代末、50年代初,有人利用胃液中糖酵解酶之一的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变化,作为胃癌诊断的辅助措施以来,对于许多疾病状态下胃液酶谱的分析,已有一些报道。但至今对健康人胃液糖酵解酶活力的变化情况,报道的资料尚不多见,而且多数作者所测定  相似文献   

3.
魏丽 《中原医刊》2004,31(10):59-60
乳酸脱氢酶(LDH)是一种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如心、肝、肾、骨骼肌等。正常情况下.血清中LDH比细胞组织中低1000倍.当有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释放入血液中,使其在血液中的活性增高。本文对我院1998年1~2003年8月的4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血清LDH的检测.旨在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LDH、HBDH水平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人体糖酵解途径中一种重要代谢酶,主要分布于肾脏、心肌、肝脏、红细胞和白细胞等组织器官中;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是H型LDH作用于另一底物的反映,其水平与LDH相平行。血清LDH、HBDH升高可见于心、肾、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血液病等许多疾病,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和坏死可引起血清LDH、HBDH增高。为探讨血清LDH、HBDH水平与白血病临床转归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有氧糖酵解增加是肿瘤代谢重编程的主要特征。有氧糖酵解不仅为癌细胞提供能量而且为其生物合成提供必要的前体,这对促进肿瘤生长非常重要。癌细胞通过对糖酵解酶进行调节来满足其自身需求,糖酵解酶在促进肿瘤存活、转移、侵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作为有氧糖酵解的关键酶,由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和乳酸脱氢酶B(lactate dehydrogenase B,LDHB)两种亚基组成。LDHA被认为在有氧糖酵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LDHB的研究却较少。但目前LDHB在各种肿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大量研究表明,LDHB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恶性进展相关。本文从LDHB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综述了其近10年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是研究最早的一种同工酶。它催化糖酵解过程中乳酸与丙酮酸之间的反应。已知该酶是由两种不同的基因所产生 H 和 M 亚基组成五种四聚体,即LDH_1(H_4)、LDH_2(H_3M_1)、LDH_3(H_2M_2)、LDH_4(HM_3)及 LDH_5(M_4),由于这五种同工酶在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与含量均不相同,所以,当组织发生病变时,可从血清中反映其酶谱的改变。文献报告许多病人血清 LDH 总量没有改变,而同工酶酶谱却有异常,尤其在心脏疾病、肝脏疾病与癌肿时,血清 LDH 同工酶的酶谱均有明显的改变。因此,测定  相似文献   

7.
137例胃镜检查并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胃炎、溃疡、浅表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浅表性胃炎伴肠腺化生、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和胃癌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测定,与48例正常供血者血清LDH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部分病例进行LDH同工酶测定结果,胃癌等患者的LDH_5、LDH_4出现阳性结果。对124例上述患者抽取胃液中和后进行LDH测定,以浅表性胃炎胃液LDH平均值为对照,胃癌患者胃液LDH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疾患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0例正常人和20例急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同功酶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急淋患者血清LDH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和就诊时WBC多少无关,而和免疫学类型直接相关,T—ALL的血清LDH总酶活性明显增高,伴有LDH3和LDH4增高的同功酶改变,和N—ALL及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著。T—ALL血清LDH明显增高说明其糖酵解增强,可能与T—ALL浸润明显及增殖迅速有关。T—ALL具有和胸腺细胞相似的同功酶类型,反映T—ALL起源于胸腺,具有胸腺细胞的特征。动态观察急淋患者血清LDH有助于判断其免疫学类型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作者等以胃液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配合纤维胃镜,对21例胃癌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经~(00)钴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胃液LDH下降,若癌肿复发或转移时,胃液LDH又上升,说明胃液LDH活性升高或降低,与肿瘤的存在或消退有关,可作为胃癌预后观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癌组织的代谢及酶谱,国内外学者进行过许多研究,它们大多集中于动物的实验肿瘤,对人体的肿瘤尤其是胃癌的酶谱研究较少。Goldman(1964)曾广泛研究过人体各种正常组织、各部肿瘤(包括胃癌)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认为胃癌组织的LDH活性与正常胃粘膜相近,但其同功酶则M型明显突出,Piper(1965)发现胃癌组织的LDH活力比幽门粘膜的LDH活力为高,但与胃体粘膜相比差异不明显;然而他们发现胃癌组织的谷草转氨酶(GOT)活力比正常胃粘膜的为低;Tsunematsu(1969)发现胃癌组织中醛缩酶(ALD)同功酶明显增高;赤松昌亮(1970)用组化方法发现胃癌组织的LDH活力增高,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呈中等活力。国内文献尚未发现有关资料。本研究试图通过测定我国人体胃癌组织中的几种主要糖代谢的酶活力以及几种转移酶类及磷酸酶的活性,了解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代谢及酶谱的差别,并为从胃液中测定这些酶类活力,以筛选对胃癌诊断有价值的酶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已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据报道,脑、肺、胃、结肠、乳腺,肾和前列腺等恶性肿瘤患者及白血病等患者血清LDH总活力及LDH同工酶酶谱均有改变(1~8),但尚未发现食管癌患者血清和组织LDH,总活力及LDH同工酶的研究报道。我们测定了28例食管癌患者血清LDH总活力及LDH同工酶,同时分析了22例食管远癌组织、近癌组织及癌组织中LDH同工酶酶谱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草氨酸盐对胰腺癌细胞panc-1糖代谢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草氨酸盐培养48 h后,行酶组织化学染色及罗丹明123染色,观察细胞糖酵解关键酶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随着草氨酸盐浓度的升高,细胞LDH染色反应颗粒逐渐减少,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结构明显不规则;线粒体膜电位随草氨酸盐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结论草氨酸盐可以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LDH活性,阻断其糖酵解,进而影响其能量代谢杀伤肿瘤;同时可能通过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而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正> 1954年,Hill等报告,有转移的恶性疾患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但非癌疾病患者的血清LDH同样也升高,因此不能象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那样做为鉴别肿瘤的特异性检查。1958年,Wroblewski等报告:含有恶性细胞的胸、腹水中的LDH值高于相应血清的LDH。另外,不含有恶性细胞或者不相关连的体液的LDH值是低于血清中的LDH值的。作者对伴有腹水的恶性、非恶性疾患的血和腹水中LDH值的测定和比较以及细胞学检查和腹水蛋白量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观察2年间的住院患者中,伴有腹水的非恶性疾病11例(全部为肝硬化),恶性疾病17例(胃癌7例,肝癌5例,卵巢癌3例,直肠癌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7.1岁,65.1岁。同时测定了非恶性,恶性疾患的血清和腹水的LDH值。对其高低、比值、细胞学检查、腹水蛋白量以及腹水蛋白量和  相似文献   

14.
【立论依据及设计思路】 已有研究表明在人肝癌组织中,间质细胞的线粒体会在癌细胞的驱动下会发生线粒体自噬,只进行糖酵解,且糖酵解相关酶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间质细胞特异高表达LDHA(乳酸脱氢酶A),将糖酵解产物丙酮酸转化成乳酸,排出间质细胞。而排出的乳酸被邻近的肝癌细胞摄取,肝癌细胞特异表达LDHB,将乳酸转变成丙酮酸。肝癌细胞具有完整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能利用间质细胞提供的乳酸,经三羧酸循环、糖异生和脂肪合成,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提供物质和能量。间质细胞的糖酵解和肿瘤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之间代谢偶联,是维持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重要机制。前期实验发现肝癌细胞表达膜型LDHB,而膜型LDHB的功能尚不清楚。本课题拟研究LDHA和LDHB在人肝癌间质细胞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和酶学特征,阐述LDH在肝癌组织能量代谢偶联过程中的生化机制,同时评价LDH作为人肝癌能量代谢干预靶点的可能性。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人体肝癌组织标本中肝癌细胞和间质细胞线粒体功能和反向Warburg效应的检测,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线粒体标志物和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及LDHA和LDHB的表达分布;第二部分:建立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共培养体系;第三部分:检测LDH在肝癌细胞及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的膜定位及表达水平;第四部分:对细胞膜上的LDH进行酶活性检测,明确其酶活性和代谢特征;第五部分:在细胞水平上研究LDH抗体,抗寄生虫药,单羧酸转运体抑制剂对能量代谢偶联的抑制作用;第六部分: 裸鼠模型的抗体和阿苯达唑的抗肿瘤实验。 【材料】 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及成纤维细胞株,特异性LDH抗体,抗寄生虫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免疫组化相关材料,qPCR相关材料,免疫印迹相关材料,MTT比色法相关材料。 【可行性】 本实验室已完成了人LDHA和LDHB的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研究,已实验证实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只表达LDHB, 且定位于细胞膜上。 【创新性】 提出肝癌组织中,间质细胞和实质细胞分别表达膜型LDHA和LDHB,不仅负责丙酮酸和乳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而且可能是产物的转运体;抗寄生虫LDH的抗体和药物可以抑制人LDH的酶活性,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乳酸脱氢酶(LDH): 许多研究者报导,脑肿瘤组织LDH水平比正常脑组织高。脑肿瘤细胞内LDH水平上升可从脑脊液LDH活性的增加反映出来。LDH以五种分子形式存在。这些分子形式都是两种不同亚基的四聚体。一些研究指出,肿瘤患者脑脊液LDH水平增加可以改变同功酶的分布形式,这种形式能更为活跃地产生NAD~+。Goblnien等人指出这种变动为糖酵解加强的细胞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最早的脑脊液LDH研究未能按年龄划分正常值。但后来的研究表明LDH正常值与年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33例胃癌病例胃液糖酵解酶活力进行测定,给果:LDH活力均值为273.8±132.2u/dl,ALD活力均值为2.03±0.59u/dl,PYK活力均值为0.088±0.02/dl,与同时测定的8例溃疡病者,9例肝胆病者以及与115例正常人的胃液酶活力相比时,呈现极显著差异。证明测定胃液中这三种酶活力对胃癌诊断有较大意义。若同时进行此三种酶活力测定可进一步减少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665例血清及体液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其中癌症患者290例,非癌患者210例,正常人165例。肝癌及卵巢癌患者血清LDH阳性率分别为91.4%及79.1%。同时观察到癌症患者体液LDH高于本人血清LDH。胃癌患者胃液及肝癌患者腹水LDH阳性率分别为89.2%及100%。几种癌症患者血清及体液LDH同工酶谱与正常人及非癌疾病患者有明显区别,作者认为同时测定血清及体液LDH及其同工酶有助于提高癌症患者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肿瘤细胞无论是否处于缺氧环境都采用糖酵解供能,这种方式又称有氧糖酵解、Warburg效应。M2型丙酮酸激酶(The M2isoform of pyruvate kinase,PKM2)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已在肿瘤组织中发现其表达增强。在Warburg效应和肿瘤增殖中的重要地位使PKM2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强有力的靶点。本文就目前PKM2与常见的几种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有氧糖酵解途径是肿瘤细胞特征性的代谢方式。多数肿瘤细胞通过提高葡萄糖摄取率、增强糖酵解活性和产生大量乳酸,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包括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最主要的肿瘤性死亡原因。乳腺癌大多具有糖酵解活性,其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单羧酸转运蛋白(MC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糖酵解关键酶表达水平影响乳腺癌的进展,这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羟基类固醇硫酸基转移酶SULT2B1对小鼠Hepa1-6肝癌细胞HIF-1α、糖酵解及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SULT2B1过表达及干扰载体感染Hepa1-6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干扰SULT2B1对HIF-1α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HK Ⅱ和LDH的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干扰SULT2B1的肿瘤条件培养基(tumor conditioned medium,TCM)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检测VEGF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Hepa1-6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裸鼠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水平。结果 过表达/干扰 SULT2B1可分别上调/下调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且干扰SULT2B1可使HK Ⅱ和LDH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发生相反的变化(P<0.05)。干扰SULT2B1的TCM可抑制bEnd.3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降低VEGF的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干扰SULT2B1可降低Hepa1-6细胞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并降低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P<0.05)。结论 干扰SULT2B1可抑制Hepa1-6细胞的糖酵解及血管新生能力,其作用主要与下调HIF-1α、HK Ⅱ、LDH及V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