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对脑组织损伤小、消除脑血肿速度快的微创导管,降低死亡率。方法:该微创导管由双腔硅胶软管、三叉管和不锈铜导引粉碎针组成,用导引粉碎针将双腔硅胶软管导入脑血肿内,经导引针内加压注水从多孔针头高压喷出即能粉碎脑血肿.拔出导引针留置双腔硅胶软管持续引流血肿至血肿清除。结果:临床应用该导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余例,均能迅速减轻脑血肿占位效应.挽救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减少了后遗症.改善了生存质量。结论:临床疗效表明,该导管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脑血肿微创清除器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显微镜下"微创"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在显微镜下"微创"清除血肿与"传统"肉眼下清除血肿进行疗效及预后分析比较. 结果微创组21例病人中存活18例,恢复良好13例,良好率72.2%(13/18);传统组25例病人中存活16例,恢复良好10例,良好率62.5%(10/16).结论高血压性脑内血肿在显微镜下清除能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控制血压,加强颅内压监测和头部引流管护理,保持正确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基本痊愈6例,占4.5%;显著进步40例,占30.3%;进步66例,占50.0%;死亡20例,占15.2%,显效率为34.8%.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可进一步保证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同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脑功能和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魏俊香  任海荣  刘娟  史雪梅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56-205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病人意识恢复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及再出血情况.方法对行微创清除术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肿吸收较对照组提前2~3周,再出血两组无差异.结论血肿微刨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邱华 《工企医刊》2012,25(4):25-26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52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情,妥善处理微创引流,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和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结果 52例患者存活50例,死亡2例.结论 认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高质量的术后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早期重视康复训练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保守组(行保守治疗)与微创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微创组的NIHSS评分低于保守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减轻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创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研究65例经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中的护理资料。结果 65例患者经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经过给予对血肿的抽吸冲洗、液化及脑室外的引流术护理后本组患者治愈18例,好转31例,无变化11例,死亡5例,有效率75.38%;随访3个月,完全恢复生活能力16例,部分恢复生活能力24例,扶拐能力20例。结论加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行微创清除术的护理有利于提高预后康复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定向置管锁孔脑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实践过程中的优势,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140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无论是在近期效果还是在远期效果上,优良率组间比较,微创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重残率组间比较微创治疗组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死亡率组间比较微创治疗组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针对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与传统内科治疗方法相比,采用定向置管锁孔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7)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所致的脑内血肿共73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致脑内血肿41例,颅脑外伤所致脑内血肿32例;基底节区血肿39例,合并脑室内血肿17例,皮层下血肿34例。结果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68min。73例中血肿清除<50%者4例,50%~70%者26例,>70%者43例。结论应用神经内窥镜清除脑内血肿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有视野小、操作空间有限的局限性,故术前应充分估计,选择合适病例,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颅内血肿抽吸治疗。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进行比较,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效果相当高。结论: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避免穿刺时过于盲目导致脑组织受到损伤,和单纯颅内血肿抽吸相比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急、危重型脑出血患者11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人,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通过CT立体定位后对颅内血肿行血肿抽吸、放置引流及配合相应、规范的护理措施。对照组56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及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痊愈30例;死亡6例;病死率10%;对照组:痊愈14例;死亡20例;病死率35.7%。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可以及时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5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0.71%,病死率39.28%;对照组有效率19.23%,病死率80.77%。结论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疗效确切,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4.
陈春林  何汉杰  黄志勇  陈力行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1037-1037,1040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处理、提高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有瞳孔和意识改变的患者及时行CT检查。结果:CT检查后均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18例,保守治疗7例,治愈11例,轻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44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44例行吡拉西坦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颅内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某科住院患儿68例颅内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因及临床表现等。结果:68例颅内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28例,硬膜下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室内出血5例中年长儿脑血管畸形3例。结论:颅内出血严重危及小儿生命,影响生存质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大大减少患儿病死率和伤残率,需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处理、提高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有瞳孔和意识改变的患者及时行CT检查,均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结果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18例,保守治疗7例,治愈11例,轻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手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与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手术前后颅内压改变有关。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梁兴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24-342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在直视下清楚血肿和止血、止血彻底,减压充分等方法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并脑室出血。结果 120例患者在随访半年期间共存活109例患者。109例患者中,ALD为1级患者共有37例(33.9%),2级患者有42例(38.5%),3级患者有11例(10.1%),4级患者有12例(11.0%),5级患者有7例(6.4%)。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出血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方法疗效较好,能显著性的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