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36例急诊气管插管中,30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6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10例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死于脑疝;11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36例急诊气管插管中,30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6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10例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死于脑疝;11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技术特点及在急救中的应用的经验,以提高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院前紧急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112例的临床资料,对完成插管所需时间、次数、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及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对适应插管病人越早插管成功率越高,插管所需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结论 熟练掌握并及时施行经口气管插管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气管插管术不仅要求医生有较高的插管技术而且还要求护士进行很好的配合,双方合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气管插管能否尽快实施成功进行下一步的抢救工作,医、护、患三者密切配合是进行此技术的成功关键。2007年1月9日-2008年1月9日我科共收治患儿1064例,其中进行气管插管的患儿173例,气管插管率为16.3%,下面将气管插管的配合与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内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机、应对措施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由医生根据具体症状制定治疗方案,在入院后延迟气管插管,记为准备气管插管组;另一组行急性气管插管,记为立即插管组。结果:准备插管组呼吸衰竭患者成功复苏率为26.67%,立即插管组为90.91%,两组呼吸衰竭患者成功复苏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准备插管组成功复苏率为23.08%,立即插管组为94.74%,两组心跳骤停患者成功复苏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准备插管组平均插管次数明显少于立即插管组,1次成功插管率低于立即插管组,2次及以上成功插管率则高于立即插管组,两组平均插管次数、1次成功插管率及2次及以上成功插管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反流、气道损伤、误吸及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氧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ICU内患者及时行气管插管能显著提高成功复苏率,缩短成功插管所需次数,减少低血氧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患者气管插管出现困难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气管插管的50例患者插管困难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采用相应的治疗对策。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32例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占64%;12例患者二次插管成功,占24%;19例患者为插管困难,占到总例数的38%。在麻醉师的帮助下,采用相应的方法,15例患者均获得气管插管成功,其中的3例因插管失败而选择行气管切开。结论:及时分析急诊科患者气管插管困难的原因,做好急诊准备,准确把握气管插管的时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插管对策,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鼻气管插管已成为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也可作为择期气管插管的首选途径。但实践证明,盲目经鼻气管插管法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性。本院自1999年以来,尝试了2种经鼻气管插管方法:一种是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一种是在吸痰管诱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均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院前肌注咪达唑仑与静脉注射劳拉西泮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1月院前癫痫持续状态患者70例,完全随机化分成A(肌肉注射)组与B(静脉注射)组.A组36例肌肉注射10 mg咪达唑仑后静脉注射安慰剂,B组34例肌肉注射安慰剂后静脉注射4 mg劳拉西泮.观察记录抵达急诊室前抽搐停止的患者病例数、住院治疗病例数、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例数、急性气管插管和急性复发例数.结果 两组收住抵达急诊室前抽搐停止、住院、重症监护、急性气管插管和急性复发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和静脉注射劳拉西泮对院前癫痫患者持续状态是同样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我科2000年8月-2006年3月共有气管插管患者218例,男151例,女67例。颅脑外伤患者187例,脑瘤患者31例。气管插管时间最短3h,最长61d,除1例溺水患者,无自主呼吸,带呼吸机16d,撤呼吸机后自主呼吸恢复外,有93例拔除气管插管后改为气管切开,另有8例患者死亡,7例家属放弃治疗,109例均顺利拔管。带呼吸机61d者,因家属不同意气管切开,患者一直无自主呼吸,血压一直用升压药维持,最后带气管插管61d,家属放弃治疗。现将对气管插管的呼吸道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1年5月-2007年5月共急救监护出生后60min内发生窒息的新生儿98例,成功96例,其中94例采用气管插管、吸引、正压人工呼吸。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急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回顾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口插管,其中27例患儿一次插管成功,所占比例为77.1%,4例患儿二次插管成功,4例患儿在插管前出现心率减慢、青紫,立即实施复苏气囊加压给氧,联合胸外心脏按压后插管成功。结论:紧急气管插管技术是急危重症患儿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移动救护车中开展气管插管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本急救中心在3年间急救过程中实施的气管插管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比移动救护车中实施气管插管术和现场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结果:患者在现场实施气管插管有18例一次性成功,移动救护车内实施气管插管有17例一次性成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场气管插管和移动救护车内实施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差异不大,入院前给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假如现场的条件不允许插管,移动救护车可以开展气管插管术。  相似文献   

13.
气管导管不同斜口方向对气管插管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气管导管不同斜口方向对气管插管的影响。选择骨科全麻插管病人80例,ASAⅠ-Ⅱ级,Mallampati咽部结构分类Ⅰ~Ⅲ类,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斜口方向向右的气管导管,B组采用目前常用的斜口方向向左的气管导管,观察气管插管成功情况,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斜口方向向右的气管导管优于目前常用的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4.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8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不畅严重影响通气功能,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经鼻气管插管可延长气管插管置管时间,避免气管切开,有益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救治。我院2000年3月-2003年10月ICU对Ⅱ型呼吸衰竭、呼吸道严重不畅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护理更加重要。目前,重症监护病房中,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日趋增多,1996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患者2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术是治疗危重患者呼吸衰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其中非计划性拔管是气管插管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循环骤停,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我科2000年1月-2005年5月行气管插管术799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9例次,其中反复脱管并重置1例,现将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许树云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80-1081
目的探讨急诊气管插管的处理方式:方法符合气管插管纳入条件的496例患者随机分为无助手帮助的气管插管组(A组)及有助手帮助的气管捕管组(B组),分别比较两种插管方式的成功率以及插管所用时间。结果A、B组成功率分别为59.52%、98.36%;在插管成功患者中,A组插管时间平均为14.01±0.49)min,B组平均为(2.46±0.31)min。结论助手帮助上提喉镜和/或按压喉外部的气管插管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抢救危重患者等紧急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了1996—2005年收治的152例小儿食管异物病例,表麻下手术7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82例(其中7例表麻下手术不成功改为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结果152例小儿食管异物成功取出145例,推入胃内7例,表麻下手术出现不同并发症总计111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出现不同并发症总计7例(有些患儿同时出现几种并发症)。结论对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提倡气管插管全麻,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避免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9.
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堵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引起的损伤三分之二是颅脑外伤,病死率高达58%。颅脑外伤常伴随意识丧失、呼吸功能抑制、呕吐物和分泌物的误吸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症状,此时气管插管是畅通气道、维持其呼吸功能、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80例,予气管插管152例,由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均未发生因护理不当而致气管插管堵塞的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气管插管拔管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作为人工气道连接新生儿和呼吸机在临床上十分常用。由于新生儿喉部软骨较软,且易变形,喉门狭窄,声带及喉黏膜较薄弱,富于血管,拔管后易发生喉头水肿、喉梗阻等并发症,造成脱机失败,甚至给患儿带来生命危险。拔除气管插管前后护理的好坏,是脱机成败的关键。现将我科2002年1月1日-6月30日行气管插管,运用呼吸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