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天津市户籍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及去除疾病后期望寿命增加情况。方法 收集 2014 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对疾病进行分类, 计算主要疾病粗死亡率及去除不同疾病之后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4 年天津市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 707.08/10 万, 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分别为 787.28/10 万和 626.37/10 万。造成天津市户籍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为非传染性疾病, 其中心脏病、 恶性肿瘤、 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前 4 位疾病, 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 31.5%、 23.6%、 22.2%和 8.3%。去除疾病后期望寿命增长最多的前 4 位疾病分别是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 期望寿命分别增加 6.46、 3.28、 3.11 和 1.25 岁。结论 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天津户籍居民死亡及期望寿命减少的主要疾病, 亟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遏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昌市东湖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东湖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东湖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特征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结果2008年东湖区居民病伤死亡(全死因)222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5.49‰。其中恶性肿瘤死亡617例,死亡率为1.54‰,在死因顺位中居第1位。男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167.20/10万,女性为138.04/10万。在恶性肿瘤的死亡谱中,前3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7.05岁。恶性肿瘤造成男女性损失平均寿命均接近3岁。结论恶性肿瘤是影响东湖区居民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肺癌在死亡谱中位居第1,并造成居民的寿命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2年无锡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为制定防控策略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和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2012年无锡市死因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无锡市居民因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分别为85.24/10万、133.2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8.64/10万、77.43/10万,均在65 ~69岁组迅速升高.去除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可增加5.07岁.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PYLL(PYLL率)分别为22 139.83人年(4.71‰),32 435.97人年(6.90‰).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无锡市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和中青年男性,应加强防控措施,减少疾病危险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年郑州市居民死亡原因及数据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利用国家死因数据清洗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郑州市居民死亡率509.63/10万,标化死亡率378.2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慢性病占死因构成的86。49%。平均期望寿命为79.62岁,其中男性76.84岁,女性82.64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郑州市居民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摆在疾病控制的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庆阳市居民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庆阳市居民死亡率及期望寿命,运用死因监测报告系统数据计算主要死因的减寿率。结果:2010年庆阳市居民总死亡率为529.12/10万,人均期望寿命为77.54岁,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造成居民早死的重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是庆阳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是影响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加强慢性病管理以及危险因素干预,有效降低其危害已成为政府疾病控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基本数据。方法收集2012年赛罕区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采用Excel 2007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赛罕区2012年有人口418 443人,死亡2 272人,年均粗死亡率为542.97/10万,其中男性居民粗死亡率为667.32/10万,女性居民粗死亡率为413.92/10万;居民标化死亡率为512.5/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563.07/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446.28/10万。婴儿死亡率为8.9‰,孕产妇死亡率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到全人群死因的87.68%,具体到各类疾病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伤害、消化道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危胁赛罕区居民的首要疾病,应针对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使其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河北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8\.59岁,男性76.06岁,女性81.50岁。粗死亡率495.39/10万、标化死亡率610.47/10万,男性死亡率590.32/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699.96/10万,女性死亡率396.73/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518.94/10万。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危害全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加强疾病的宣传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嘉定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掌握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为恶性肿瘤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1年户籍居民的恶性肿瘤新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病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ICD-10进行编码,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结果:2007-2011年共诊断恶性肿瘤病例10 841例,祖发病率396.17/10万,标化发病率192.45/10万.全区共有6 869人死于恶性肿瘤,死亡率251.02/10万,标化死亡率107.43/10万.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上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影响嘉定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应防控对策和措施,做好早期筛查,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周口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病死率、标化病死率及死因构成。结果周口市2009年居民年均病死率为643.80/10万,标化病死率为590.83/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89.4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周口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是周口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姚智勇 《医药世界》2010,12(2):191-192
目的:了解目前主要威胁新余市居民健康的疾病,为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余市2007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新余市2007年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36.9/10万(男52/10万,女20.17/10万);前五位死因的死亡率依次为呼吸衰竭10.28/10万、心脑血管疾病7.77/10万、恶性肿瘤5.18/10万、伤害损伤5.00/10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50/10万,5种死因占全死因构成的83.05%。结论:该结果提示呼吸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损伤、多脏器衰竭是新余市居民的五大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赵军  朱丽萍  吉路  颜玮  谢昀  陈轶英 《江西医药》2015,50(2):112-115
目的了解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调查2个市6个县2004-2005年的所辖户籍人口中的所有死者,分析死亡情况。结果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2004-2005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74.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24/10万。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结论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2年无锡市居民糖尿病的死亡特征和疾病负担。方法统计2012年无锡市居民死亡报告监测系统中的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PYLL、PYLL率和AYLL。结果无锡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为22.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47/10万),60岁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上升;期望寿命为81.42岁,去除糖尿病死因后,可增加0.33岁;PYLL为7258.00人年,PYLL率为1.54‰,AYLL为6.98年/人。各项指标性别之间差别较大,城乡之间差别不明显。结论糖尿病是影响无锡市居民健康和寿命的重要疾病之一,与年龄、性别相关。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糖尿病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3.
谢宜羚  李晓旭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712-2713
目的回顾性分析綦江县居民2011年死亡原因,为政府卫生决策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綦江县居民死亡监测资料,采用分乡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性别、年龄3大类死因构成、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全县总人群主要死亡原因构成及位次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綦江县2011年总的粗死亡率为544.21/10万: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伤害是綦江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组死亡率呈现"√"形,0岁组死亡率稍高之后开始明显下降,男、女性均在10~14岁组最低:35~39岁组之后的增长速度基本维持恒定。全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7.55岁;其中,男性75.31岁,女性80.10岁。结论慢性疾病已成为綦江县居民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应持之以恒普及居民健康知识、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有效降低綦江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55-158
目的探讨杏坛镇年居民死亡原因与去死因寿命分析情况。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2015年3月~2016年2月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杏坛镇居民年龄比、性别死亡率和杏坛镇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状况。结果杏坛镇居民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疾病死亡状况中,循环系统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肿瘤死亡率,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传染病死亡率,精神和行为障碍死亡率最低。杏坛镇居民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肺癌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男性中的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女性中的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结论掌握我镇的死亡疾病谱,能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发展,为我镇出台地方性的行政文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义县3年间人群伤害死亡水平及特点,为伤害的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06-2008年安义县居民病伤死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年间伤害死亡率年平均为54.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01/10万,在全死因中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居第四位,男女性之比为1.51:1.交通事故、淹死、意外跌倒成为居民伤害的前3位死因.结论 伤害已对安义县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应制定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细苟 《中国当代医药》2013,(18):155-156,158
目的分析中山市古镇镇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制订恶性肿瘤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8年全镇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9~2008年全镇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03.81/10万,男女性别比为2.03∶1。10年间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食管癌、直结肠癌、鼻咽癌,占恶性肿瘤死亡居民的64.51%。在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分布上,〈40岁组保持在较低的水平,≥40岁组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单癌种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消化系统肿瘤占恶性肿瘤死亡居民的46.54%。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古镇镇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应加强肿瘤防治力度,提高居民防癌控癌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重庆市渝中区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死因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截缩率、累积率等指标,并与全国和历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渝中区居民恶性肿瘤2年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5.28/10万和78.84/10万,截缩率和累积率分别为126.29/10万和11.24%;是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的23.13%。居前5住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5.20/10万和52.03/10万,男性标化率明显高于女性(u=10.73,P〈0.01)。肺癌是重庆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的首要死因,它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7.17%,是第2位死因肝癌的2.59倍。渝中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该区全国第2次死因调查(1990~1992年)的173.85/10万比较有所下降,主要恶性肿瘤肺癌的死亡率低于第2次死因调查的58.74/10万,低于1991~2000年间的63.44/10万。结论重庆市主城居民以肺癌为主的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措施初见成效有关,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是制订相关策略和措施的依据,也是进行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辖区内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死亡状况,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确定防治重点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崔村镇2011年内居民死亡原因资料,按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统一编码分类,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011年崔村镇居民粗病死率为8.982‰(标化病死率为5.907‰),死因顺位前三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2.825‰)、心血管病(2.390‰)和恶性肿瘤(1.739‰),占全部死亡原因的77.42%。男性病死率为10.221‰(标化病死率为7.592‰),女性为7.763‰(标化病死率为4.014‰),不同性别标化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74,P<0.01),男性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于女性(U=2.125,P<0.05),而心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崔村镇居民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干预及预防工作,达到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人口期望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西平县户籍居民主要死因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评价人口健康水平,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所有死亡个案,经审核汇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及死因归类统计,采用DeathReg 200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西平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11.35/10万,略高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水平,但标化死亡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死因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传染病;恶性肿瘤已成为第2大死因,其中肺癌死亡率最高,依次为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结论西平县居民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已成为西平县居民的第2大死因,其中肺癌的死亡率居各种癌症死亡率的首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2年河北省张北县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张北县2012年死因监测系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以率、构成比为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张北县居民2012年死亡率为564.91/10万,男性死亡率为687.39/10万,女性死亡率为435.63/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P=0.000)。张北县居民前十位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疾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其中前五位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报告死亡人数的84.25%;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3位的是心肌梗死、肺癌、脑梗死;死因顺位在不同年龄中有差异。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张北县居民的主要死因,死因顺位随年龄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