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詹民 《现代医院》2014,(5):37-39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术和椎板切开减压术在临床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8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以椎板切开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以后路椎板开窗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脊髓功能和影像学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脊髓功能评分(ASIA)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ASIA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椎管占位、椎体高度比都显著性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的Cobb角、椎管占位、椎体高度比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椎板切开减压术,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椎板开窗术治疗后,脊髓功能、影像学指标及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4.
本科于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不稳患者1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8~ 50(中位年龄39)岁.10例为车祸伤,3例为高处坠落伤,其中齿状突骨折4例,均为AdersonⅡ型骨折,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AdersonⅡ型)1例,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1例出现头晕、头痛,其中寰齿前间隙>5mm者4例,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根据寰枢椎移位情况决定牵引的方向和重量,一般牵引超过1周,重量2~5kg.首次牵引后1~3h复查床旁侧位X线片(图1),以后每日复查1次,根据复位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及角度:术前均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包括进钉点的选择、螺钉内倾角度和钉道长度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从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22例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30采用半椎板切除手术.对这52例患者术后随访7个月~3年,平均两年零6个月,采用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分标准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0.9%、93.3%,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都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矢状位cobb角与前缘高度比。结果:术后半年及取钉后3个月,观察组矢状位cobb角低于对照组,矢状位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利于术后矢状位cobb角及前缘高度的恢复,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吴茂文 《职业与健康》2003,19(12):192-193
内脏性疾病多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 ,运用正椎复位之法却鲜为人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W·B·Cannon) [1] 于 192 6年所创立的稳态学说 ,提出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健康机体存在的首要条件 ,疾病就是稳态被破坏 ,治疗基本措施就是促进机体恢复稳态。笔者多年来从事脊损害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与临床 ,对不同职业人群的脊损害之病因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了一套正椎层次治疗的基本方法 ,并在临床上对脊损害引起的某些内脏性疾病进行治疗颇有疗效 ,所以提出“正椎也可治疗内脏病”的观点 ,现分述如下。1 内脏病因源于脊神经 ,可从正椎治疗从脊柱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治疗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4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对照组57例,采用椎板切除术治疗.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比较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治疗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板开窗减压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最大限度解除神经根压迫,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和结构,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术式,近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退变性腰椎病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对45例退变性腰椎病患者行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及融合率。结果优良率92.7%,植骨融合率100%,无断钉断棒现象,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跨伤椎固定组与经伤椎固定组,各30例。跨伤椎固定组患者行跨伤椎固定手术,经伤椎固定组患者行经伤椎固定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伤椎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固定组,术中出血量高于跨伤椎固定组,下床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跨伤椎固定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均降低,FIM评分均升高,且经伤椎固定组VAS疼痛评分、ODI均更低,FIM评分更高;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升高,局部后凸Cobb角、伤椎楔形角均降低,且经伤椎固定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更高,局部后凸Cobb角、伤椎楔形角均更低;经伤椎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1.
尹旺胜 《健康必读》2008,7(2):74-7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性眩晕是由椎基底动脉一过性缺血性发作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多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中老年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近年来我院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本病进行探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秀君 《现代保健》2012,(24):104-105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科收治的 56 例行椎板开窗减压术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同期行椎板切除减压术的 53 例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6~18 个月,开窗组优良率 87.5%,切除组优良率 7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最大限度的保留腰椎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形态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术式,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丁咯地尔针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对照组用血塞通0.4g静脉滴注,每131次,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许国新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26-1227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治疗,疼痛门诊多采用硬膜外注射 颈椎牵引的治疗方法,可获90%的治疗效果。但颈部硬膜外注射,操作较为复杂,风险大,工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硬膜外穿刺技术才能完成。同时硬膜外注射,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硬膜外感染、全脊髓麻醉、硬膜外血肿、化学性脑炎、甚至死亡等并发症。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2001年以来,我院采用颈部椎旁注射 颈椎牵引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2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22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47(25.8±10.2)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15.8±1.9)分,较术前的(10.3±1.2)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均融合.结论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不稳的重建方法和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方法]选择收治的腰椎段不稳患者78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行椎问自体髂骨块植骨,实验组行椎间自体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植骨.对两组患者术后融合率、融合所需时间以及疼痛改善和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融合率、融合所需时间、疼痛缓解评分程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术后随访时(6个月,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椎体滑脱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及减少腰椎滑移危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不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行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后路开放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JO.A评分、V.AS评分、O.DI.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用血塞通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4%。高于对照组74.2%,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局部浸润麻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47例术前无脊髓、神经缺失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单椎体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14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切口(伤椎不行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15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不行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18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局部浸润麻醉(C组),统计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塌陷程度和术后三天、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7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项指标A组和B组、C组间[(100.4±12.7)、(65.6±7.2)、(60.3±8.6)min、(380.6±42.1)、(83.8±26.7)、(72.5±20.3)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塌陷程度的恢复C组和A组、B组[(5.8±2.1)°、(11.3±3.8)°、(11.7±3.2)°、(6.1±1.8)°、(11.8±4.2°)、(12.6±4.5)°、(10.8±3.8)%、(24.1±7.3)%、(25.2±9.1)%、(11.7±4.2)%、(29.2±6.2)%、(30.4±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 VAS评分C组和A组、B组[(3.2±0.5)、(7.4±0.7)、(7.5±0.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和B组、C组[(6.6±1.3)、(3.5±0.5)、(3.3±0.8)、(3.2±0.6)、(0.8±0.6)、(1.0±0.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局部浸润麻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出血少、创伤小、伤椎复位满意、患者恢复快,且不延长手术时间,是治疗无脊髓、神经缺失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医药学的飞跃发展,人们对疾病治疗意识的不断增强,治疗药物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费用以及药源丰富获得最佳的效果,本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确切疗效的药物治疗报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