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眠呼吸暂停可分为中枢性(CSA)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由于CSA与OS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不同,准确区别二者在临床和科研上都十分重要.鉴别CSA与OSA的经典方法是依靠睡眠多导图特别是气流和胸腹带信号.当气流停止时,如果胸腹带信号无波动,则这一事件定义为CSA;相反如果气流信号停止时,胸腹带信号波动依然存在,则将事件定义为OSA.由于胸腹带可能存在移位或松脱,因此不能准确反映呼吸努力及呼吸中枢驱动,已有研究结果显示根据胸腹带信号判断的部分CSA事件实际上是OSA事件,且胸腹带信号不能对呼吸中枢驱动进行量化,不能区分阻塞性与中枢性睡眠呼吸低通气事件,为寻找更好的鉴别OSA与CSA的方法,我们探讨了食道膈肌肌电在鉴别阻塞性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表面电极记录膈肌肌电,评价OSAHS患者的呼吸努力及呼吸中枢驱动.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10月因存在打鼾、嗜睡等症状,怀疑OSAHS前来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睡眠中心行整夜(>7h)多导睡眠(PSG)监测的患者11例,PSG监测同时记录食管压力,并通过胸部表面电极记录膈肌肌电活动信号,其中5例同时记录食管膈肌肌电信号.结果 当发生阻塞性呼吸暂停(OSA)时,表面电极记录的膈肌肌电信号(8.1±7.1)μV、食管膈肌肌电信号(21.1±10.7)μV和食管压信号(18.1±6.8)cm H_2O(1cm H_2O=0.098kPa)均逐渐增加.食管压变化幅度在呼吸暂停末达到最大值(31.1±13.4)cm H_2O,气流恢复后骤然降低(21.0±8.8)cm H_2O;体表膈肌肌电和食管膈肌肌电活动在气流恢复初期[(14.9±13.9)μV、(41.6±22.1)μV]仍继续增加,表面电极记录的膈肌肌电的最大均方根与食管压变化幅度在发生OSA时呈线性相关(r=0.66),而膈肌肌电与食管膈肌肌电在发生OSA时呈线性相关(r=0.72).结论 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膈肌肌电可作为判断睡眠呼吸事件时呼吸努力存在与否的辅助方法,有助于鉴别睡眠呼吸暂停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它包括从呼吸暂停、低通气到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UARS)等一系列疾病。阻塞性呼吸暂停 (OSA)是指在睡眠时间气流的暂时停止 ,低通气是指气流减低 30 %到 5 0 % ,持续 10秒或更多。在同一病人这两种情况常常是相互重叠。UARS的特点是由于上气道狭窄 ,随着呼吸努力增加出现频繁的唤醒 ,没有明显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有 U ARS的患者通常有严重的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是最常见的疾病。它影响到 2 %~4%的中年男性。由于 UARS没有被认识 ,因此往往低估该病真正的发病率。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有…  相似文献   

4.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以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作的中上气道通气障碍为特征,造成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而产生反复间歇性缺氧、觉醒等,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系统~([1]),为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在OSA患者中也很普遍。OSA的诊断主要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伴有血压的明显波动有时超过6.665kPa,曾认为此时的血压升高主要与OSA期间的低氧血症有关。利用数字式血压监测仪研究了给氧及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OSA血压的影响。受试者为8例中、重度OSA患者,每例均按四期进行检测:①清醒期;②OSA期;③OSA给氧治疗期(OSA+O_2),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6%以上;④CPAP治疗期。均监测脑电图、眼电图、颏下肌电图、血压、脉率、血氧饱和度。每次检查30min,每例检查20次,8例共检查160次。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2])。研究数据显示,3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OSA,同时至少50%的OSA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3-4])。OSA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导致夜  相似文献   

7.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以睡眠期间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反复的气流停止(呼吸浅慢和/或呼吸暂停)、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中断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睡眠时打鼾、低通气和呼吸暂停,可伴有疲乏、嗜睡或认知功能下降等多种症状。OSA在普通中年人群的患病率为20%~([1])。儿童和老年人的患病率较低。睡眠呼吸暂停性头痛是OSA患者出现的短暂复发性早晨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未经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2型糖尿病患者反映胰岛功能的指标C肽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并抽血检测C肽.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受试者分为4组:无OSA组(AHI<5)20例;轻度OSA组(5≤AHI<15)21例;中度OSA组(15≤AHI<30...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发生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目前中重度OSA的主要治疗 方法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治器和手术,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长期依从性差,口腔矫治器的评估不够精 准,手术适应证需要谨慎选择,目前临床确认有效的药物治疗尚缺乏证据。文章就近年来OSA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 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睡眠状态下中枢驱动及呼吸力学的变化和关系。方法选择该院呼吸内科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中、重度缓解期的COPD患者45例和本院人员健康组30例,所有患者测定呼吸中枢驱动、肺功能、气道阻力、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COPD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吸气相第0.1秒口腔阻断压(P0.1)、膈肌肌电(MGdi%max)、潮气量(V T)、分钟通气量(V E)、平均吸气流量(V T/Ti)、膈肌电电压均方根(RM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睡眠状态有显著性的升高(P<0.05);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夜间睡眠呼吸力学异常,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力异常增高,呼吸肌力量减弱,呼吸做功显著增加,同时伴有中枢驱动和通气需求的降低;呼吸中枢驱动较清醒时显著下降,可能是造成患者夜间睡眠出现低通气、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甚至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病机制包括解剖和非解剖因素, 觉醒阈值是其中重要的非解剖因素。目前评估因觉醒而增加的呼吸努力是测定觉醒阈值的主要方法, 侵入性的会厌或食道测压是金标准, 而非侵入性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和多导睡眠监测通气信号转换法也被广泛应用。觉醒阈值有望成为OSA重要的评价指标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对于实现OSA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OSA觉醒阈值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以睡眠时上呼吸道反复塌陷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日间嗜睡和心脑血管疾病。虽然上气道解剖异常可能与这一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OSAS的发生与呼吸中枢驱动异常有关。文章将介绍呼吸中枢驱动评价方法包括用多导食管电极记录膈肌肌电。研究显示,OSAS事件发生时呼吸中枢驱动事实上是下降而不是增高。  相似文献   

13.
自动调节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有关自动调节持续气道内压通气(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黄蓉  黄席珍 《国际呼吸杂志》2000,20(2):97-98,101
本文综述了有关自动调节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睡眠呼吸暂停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重视.它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甚至闭合,根据多导睡眠监测仪的监测结果可以将睡眠呼吸暂停分为:①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或明显减弱,但胸、腹式呼吸仍存在,临床上最常见;②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睡眠时口鼻呼吸气流和胸、腹式呼吸运动同时停止,膈肌和肋间肌也都停止活动;③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ixed sleep apnea,MSA):指一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时出现CSA,继之出现OS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口腔矫治器治疗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9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OSA或单纯鼾症患者74例。根据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轻度OSA组(18例)、中度OSA组(18例)、重度OSA组(21例)和单纯鼾症组(17例),各组均接受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治疗。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睡眠指标和呼吸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轻度OSA组的N3期占比升高,中度OSA组的觉醒指数(ArI)降低,重度组N1期占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轻度OSA组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持续时间均减少,睡眠状态下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上升;中度OSA组AI、HI、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减少,睡眠状态下LSpO2上升;重度OSA组AI、HI、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持续时间均减少,睡眠状态下LSpO2、清醒状态下平均血氧饱...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期间心率(HR)减慢对其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其机制未明。最近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刺激上气道感受器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吸气后神经元,引起HR和呼吸节律的改变。由于OSA可引起上气道萎陷,从而刺激上气道感受器,为此研究了OSA期间和借Mueller法(MM)形成的胸内负压期间HR和呼吸节律的相互关系。对象和方法 OSA患者15例,年龄53±8岁,呼吸暂停指数(AHI)为43.4±27.2/h(诊断标准为AHI>10/h)。另以15名健康人作对照。受试者用多导睡眠仪连续监测两夜,记录非快速眼动相睡眠时HR和总呼吸周期时间(TOT)的变化。计算呼吸暂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老年常见的睡眠呼吸异常综合征。近年研究发现,OSA患者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明显增加,OSA可能通过代谢异常、组织重构、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失衡等机制诱发心房结构改变和电重构,促进AF发生和发展。OSA患者AF的非药物治疗包括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治疗、神经刺激、口腔装置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炎药物等;OSA的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降低A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睡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上气道阻力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9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通过食道-胃囊管法,检测气道开口压、食道压和胃内压,层流速仪测呼吸流速和容量改变.同步监测多导睡眠图,采集患者在清醒、睡眠仰卧及侧卧位呼吸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睡眠时吸气峰流速、平均吸...  相似文献   

20.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最常见的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它是由上气道完全性(呼吸暂停)和不完全性(低通气)阻塞导致的缺氧再复氧循环,典型特征是慢性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 IH),可使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加[1]。OS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全球近10亿人,以中国的的发病率最高[2]。现有研究表明OSA所致的IH、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