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效果确切。但同时也牺牲了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尤其是以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腰椎运动丢失更多。Dynesys系统是一种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内固定系统。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具有重建脊柱稳定、限制节段过度屈伸的同时保留一定活动度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作为一种半坚强固定系统,Dynesys系统也具有一定矫形作用,有学者尝试将其应用于轻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否将Dynesys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患者,文献中尚未有相关报道。2019年11月我科采用Dynesys矫形动态内固定术治疗1例胸腰段AIS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足脊柱侧凸的最常见类型,随着第三代矫形系统的应用,许多脊柱外科医牛致力于选择性融合及尽量减少远端的融合节段,而如何确定AIS的融合节段及是否行选择性融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及后路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 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传统的手术治疗多通过后路融合和固定,后路手术一直是AIS治疗的金标准。由于脊柱侧凸是发生于冠状面、矢状面及额状面的三维畸形,如何达到畸形三维矫正一直是广大学者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后路多钩、钉节段内固定系统的应用,对AIS的疗效较过去明显提高,可较好地解决冠状面的畸形,但仍不能完全重建胸椎的后凸,额状面的矫正亦不理想,融合节段较多,牺牲了较多的运动节段,而且体瘦的患者内固定隆起及迟发性感染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矫形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研究的逐渐深入,AIS通过手术矫形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脊柱外科医师~([1、2])在对AIS患者术后随访时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融合节段下方出现了弯曲加重的表现,这就是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远端附加现象是AIS患者行选择性胸弯融合术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冠状面失平衡现象,多见于行选择性胸弯融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的目的是矫正脊柱畸形、稳定侧凸、重建或保持脊柱的平衡。临床上通常根据冠状面的Cobb角、骨骼发育情况、矢状面变化、椎体旋转程度以及侧凸的自然史来判断是否需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处于生长期、Cobb角>50°、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胸椎前凸及伴有明显外观畸形的患儿应选择手术治疗。自1914年首例采用脊椎融合术治疗侧凸以来,确定AIS手术合适的融合节段一直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AIS手术是否成功有赖于对融合节段的正确选择,选择不当易引起脊柱侧…  相似文献   

8.
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S)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并尽可能多地保留运动节段.目前,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手术主要分为前路矫形融合术与后路矫形融合术.对于不同类型的侧凸通常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柔韧性评估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在融合较短脊柱节段的条件下矫正畸形,阻止畸形进展,得到一个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躯干。术前柔韧性评估在确定脊柱侧凸的结构性特点、选择手术入路、确定融合节段、预测矫形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虽然柔韧性作为脊柱侧凸术前常规评估的指标已被广泛使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柔韧性的定义模糊,导致很多学者对柔韧性一词的误解和误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外科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技术治疗AIS 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11~24岁,平均17.1岁.Lenke分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8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27例,非选择性融合21例.观测手术前后冠状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躯干偏移、尾端融合椎旋转、倾斜角、椎间角、矢状面平衡变化,评价侧凸矫正效果及脊柱平衡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5.1个月.选择性融合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6±11)%、(72±9)%.非选择性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4±15)%、(69±9)%.所有病例尾侧保留脊柱活动节段平均4.4个.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行翻修术.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无脊柱失代偿,无假关节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治疗AIS,有助于提高矫形效果,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顾红  鲁凯伍 《护理学杂志》2001,16(10):601-602
脊柱侧凸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产生脊柱畸形 ,常引起继发性胸廓、肋骨、骨盆畸形 ,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及心脏功能 ,甚至发生截瘫。青少年脊柱侧凸常规手术治疗方法是行脊柱后路器械矫形融合术 ,该手术难度大 ,术中操作时间长 ,出血量多 ,风险高。 1 996年 8月至 1 999年 8月 ,我科对 3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行后路器械矫形融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中 ,男 1 0例、女 2 6例 ,平均年龄 1 4.2岁。平均体重 43.0 kg,术前平均侧凸 Cobb s角 5 8.5°,均行后路器械矫形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采用鲁克棒 ( Luque) 1 0例 …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维矫形理论和内固定器械的发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全椎弓螺钉固定技术的出现,更是大大提高了AIS手术的矫正率。然而,青少年及成人时期发生的脊柱侧凸不仅是身体的畸形,更多地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矫形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路矫形一直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标准术式。随着对脊柱侧凸理论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很多前路矫形手术的报道,并产生了很多新的前路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方法,使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治疗有了更多的手术方案选择,但目前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采用前路矫形还是后路矫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Cotrel和Dubousset于1984年创立了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并发明了后路CD矫形技术。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通过对凹侧预弯棒的旋转,把原脊柱侧凸在额状面上的弯曲弧度部分转向矢状面,使在矫正额状面畸形的同时重建矢状面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朱巍 《脊柱外科杂志》2007,5(4):255-255
有大量文献报道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能加强后路矫形能力。但这些报道均未考虑术前脊柱侧凸的柔韧性。在不考虑固定何种结构的情况下,僵硬的脊柱侧凸矫形程度显然差于柔软的脊柱侧凸。三个医疗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72例Lenke1型AIS行后路矫形患者。在考虑术前脊柱柔韧性的前提下,作者比较了不同术式术后最初及术后两年的矫形程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指发病年龄在10~16岁,通过询问病史、神经检查和一系列诊断性检查等排除椎体形成异常、神经系统异常、综合征等常见病因的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亚类。绝大多数AIS患者可正常生活,但有些患者侧凸进展伴有肺功能下降和后背痛,影响正常生活,所以应早期积极治疗以阻止进展。对于侧凸较轻的患者,可以暂时观察或者支具治疗;对于Cobb角≥50°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矫形。早期的矫形手术以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为主,经历了Harrington系统、Luque系统和Corel-Dubousset(CD)系统的三代内固定器械的发展。2009年Li等的回顾性研究中Lenke 5C型AIS患者后路手术后2年随访结果显示腰弯可以达到57.7%的矫正率,但去旋转效果和术后活动度并不理想。前路脊柱融合(anterior spinal fusion,ASF)能够达到较好的去旋转效果,而且显著减少了融合节段的长度,通过缩短而不是撑开脊柱达到矫形目的,减少了神经损伤及相应的并发症。因此,在20世纪末,前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成为治疗AIS的首选方案之一。进入21世纪后,随着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步,虽然单纯前路手术的使用减少,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前路手术相对于后路手术在冠状面平衡恢复和融合节段的保留上依然存在优势。笔者就AIS前路手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节段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