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健脾活血方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治疗CAG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胃镜病理改变,对病情进展起到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石斛养胃汤,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变化及胃黏膜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斛养胃汤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4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鋁碳酸镁每次2片,每日3次,阿莫西林0.5 g,每日3次,克拉霉素0.25 g,每日2次;对照组服用雷尼替丁0.4 g,每日2次,治疗2~4周后,复查胃镜及进行幽门螺杆菌(Hp)测定。[结果]治疗组78例胃黏膜均恢复正常,Hp全部转阴。而对照组中仅32例(50.0%)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Hp仅有3例(4.7%)转阴。两组Hp转阴与胃黏膜恢复正常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保护剂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可根除H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证结合组方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癌癌前病变(PLG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健脾理气活血方随证加味口服,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积分、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近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病证结合原则,在幽门螺杆菌(Hp)根除、补充叶酸等基础治疗上,联合中药健脾理气活血方随证加味口服治疗CAG伴PLGC患者,安全有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腺体萎缩、IM、ATP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性胃炎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口服养胃冲剂,每天3次,每次15g,将另外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口服猴菇菌片治疗作为对照组,三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46.8%。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养胃冲剂与猴菇菌片相比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或病理形态的改变方面,养胃冲剂其疗效更为确切和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医确诊为PLGC、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挟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欣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共服3个月;对照组30例,给予胃复春,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同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胃镜、病理、幽门螺杆菌(Hp)疗效.[结果]2组在症状、胃镜、病理、Hp方面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0.7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胃颗粒治疗PLGC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活血解毒法(基本方:蒲黄、公丁香、甘草、制没药、蒲公英、炮山甲、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焦山楂、黄芪、白芍、延胡索)治疗;对照组30例用三九胃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胃镜下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病理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活血解毒法是治疗CAG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CAG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自拟益气健脾汤治疗,对照组21例用三九胃泰冲剂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9%,胃镜及病理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6.7%,胃镜及病理总有效率为38.0%,组问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疗效明显优于三九胃泰冲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疗效.[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温胆汤;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综合疗效,胃镜下食管黏膜的变化,评价其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胃镜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其症状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72.2%(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郁阻证的RE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治疗.并且安全、复发率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珍珠养胃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中重度)CAG患者于珍珠养胃膏(100:E15)g,每个周期的第1、8、15天晚饭后2.5h口服,1个月为1个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88例CAG患者采用胃复春加阿胶口服。服用2个疗程后,在2周内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治愈11例,显效36例,有效44例,无效9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1.0%;胃镜与病理检查,治愈8例,显效33例,有效46例,无效1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87.0%。对照组临床疗效及胃镜和病理检查疗效总有效率均低于治疗组(均P〈0.05)。[结论]珍珠养胃膏治疗CAG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无癌变病例发生,服药方便,时间少(每月仅3次)。  相似文献   

11.
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与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1例CAG患者分为治疗组(纾萎方)41例,对照组(胃复春)40例。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理检查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ATP)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结果]病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5.61%,对照组50.00%(P〈0.05);症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47.50%(P〈0.01)。[结论]纾萎方治疗CAG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CAG、IM及ATP有逆转作用,并有效提高CAG胃黏膜腺体形态的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GGa)的胃黏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环氧化酶-2(COX-2)和突变型p53的表达,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与COX-2、p53动态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及GCa患者各100例,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法)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Hp,通过免疫组化检测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胃黏膜COX-2、p53.[结果]①Hp、COX-2阳性率随病变进展呈上升趋势,Hp阳性率在CAG、IM、Dys、GCa各组中显著高于CSG组(P<0.05);COX-2在IM、Dys、GCa各组中与慢性胃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感染阳性率和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相关性(P<0.05);③p53阳性率在GCa与CSG、CA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GCa组中,Hp阳性组p5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GCa的形成与Hp感染、突变型p53、COX-2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可视为GCa发生的危险预警信号之一;在GCa高危人群的追踪观察和随访中,进行Hp、p53、COX-2的联合检测,对发现胃癌前病变和GCa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益气化生汤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患者前后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方法]将220例I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予益气化生汤治疗,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铝碳酸镁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①治疗前存在萎缩和乏力危险因素,则治疗前存在IM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249和1.724.②治疗前存在萎缩和纳差危险因素,则治疗后存在IM的相对危险度分别2.631和0.198.③治疗后仍有萎缩者,存在IM的相对危险度为5.609.④治疗组对胃痞、胃胀、胃痛、嗳气、嘈杂、乏力、纳差、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IM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IM逆转有效率为75.5%.⑤Hp感染不是发生IM的危险因素,根除Hp不一定能逆转IM.[结论]胃黏膜IM与萎缩密切相关,益气化生汤能有效缓解IM患者症状和逆转IM等胃黏膜活检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隔姜艾灸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采用统计软件(SAS软件)生成的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铋剂四联根除方案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联合隔姜艾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R(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Hp),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Hp转阴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炎症、腺体萎缩及肠化积分均明显下降,血清PGⅠ、PGR比值和G-17水平均升高,PG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隔姜艾灸治疗CAG伴肠化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保护胃黏膜,改善胃黏膜萎缩及肠化,促使Hp转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萎胃康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萎胃康颗粒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多重刺激复制CAG模型。以三九胃泰作为阳性对照药,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萎胃康颗粒剂对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萎胃康颗粒剂能明显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状况,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药治疗CAG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胃安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胃安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口服胃安煎剂;对照组34例,口服胃苏颗粒和维酶素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的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证实治疗组萎缩、IM和Dys有效率分别为66.18%、67.92%和67.74%;对照组为44.12%、42.31%和29.41%。2组病理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Hp清除率为75.56%,对照组为58.33%(P〉0.05)。[结论]胃安煎剂对CAG癌前病变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痰消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261例,给予化痰消瘀方治疗,2次/d,早晚分服,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261例患者经化痰消瘀方治疗后,痊愈104例(39.85%),显效69例(26.44%),有效60例(22.99%),无效28例(10.73%),总有效率89.27%;胃黏膜萎缩共好转218例,好转率83.52%,治疗前后进行自身病理组织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上皮化生共好转177例,好转率67.82%,治疗后进行自身病理组织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痰消瘀方对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这一胃癌癌前病变疗效确切,且对胃黏膜萎缩的疗效优于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8.
安胃汤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制作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动物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和胃黏膜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安胃汤增加大鼠血GAS和胃黏膜SS水平,降低血MOT水平(P<O.05,<0.01).安胃汤能修复和保护胃黏膜.[结论]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可能是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化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的影响,探讨健脾和胃化瘀中药对CAG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阻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00例CAG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其中治疗组50例,用健脾和胃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用叶酸片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GH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H水平都明显升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H水平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和胃化瘀法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病变也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CAG患者血清GH的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