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ECG)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就4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CT、MRI)确诊的脑血管意外的患的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变化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83.3%均伴有ECG改变。结论:加强急性脑血管病ECG的分析,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清钾、钠、氯的变化及其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方法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6月~2005年6月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8例进行研究,其中出血性中风89例,缺血性中风159例,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血清钾、钠、氯,观察血糖、血钠、血氯、血钾值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2)出血性中风血糖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亦显著高于存活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3)出血性中风低血钠、低血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低血钠、低血氯组中的中、重度患者显著多于正常血钠、血氯组;与正常血钠、血氯组相比,高血钠、高血氯组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但血钠、血氯显著升高时,死亡率明显增加。与正常血钾组相比,低血钾组中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及预后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血钾明显降低时,病死率增加。高血钾组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轻重和正常血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病死率则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应激反应,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与中风类型、病情及预后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当出现严重的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时,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类型与心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190例急性脑血管(ACVD)者心电图(EcG)变化进行了分析,了解ACVD类型及其预后与心电图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NEC3321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进行描记,分析其结果。结果190例中,ECG正常44例,异常146例,异常率76.84%。ECG正常死亡3例(6.82%),ECG异常死亡及恶化出院32例(21,92%)。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ACVD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出血(CH)、脑梗死(CI)三种类型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87.5%、85.9%、67.0%,其ECG变化形式多样,但以缺血性改变为主(55.5%),其次为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30.8%)、束支阻滞(17.1%)、心肌梗死(4.8%)。结论ACVD引起心电图异常,且其类型与ECG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就13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变化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8%伴有。电图改变。结论 加强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有心电图异常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卒中心电图异常占58.4%,其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或类心肌梗死及窦性心动过速为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心电图改变无明显特异性。合并有心电图异常的急性脑卒中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50岁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电异常发生率高,且死亡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9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探讨其心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9例心肌酶谱正常而心电图有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改变,合并各种严重心律失常患的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结果 1例死于感染,8例随临床症状好转,心电图改变在短期内也随之消失。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其ECG改变一般为应激反应,是暂时的、可逆的,与病情及预后存在着平行关系。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年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与预后关系探讨南京市秦淮医院(210006)胡亚丽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与死亡率均居神经科各类疾病的首位,且均随增龄而增加。国内文献报道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率达83%~88.2%,而这种改变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的报道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诊断高血钾急诊的临床价值,尽早诊断与治疗高血钾这一临床急症。方法对46例高血钾病人的ECG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钾浓度高低与ECG改变并不呈平行关系,排钾困难所致的ECG改变与血清钾测定一致性。不同程度的高血钾在ECG上有不同的特征表现,而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高血钾在ECG上无高血钾表现。结论ECG时高血钾改变的反应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高血钾判定其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急性期应激性心脏、血压、血糖的变化。方法观察203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心肌酶、血压和血糖。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在心电图心肌酶、血压和血糖改变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应激反应的轻重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心电图这一简便而直接的检查方法及时发现或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及对病情预后的评价。方法:将本院4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前1W所记录的心电图(ECG)与以往不定期检查的ECG对比。结果:有31例(约占75%)患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QRS波电压可见明显减低。其降幅于肢导联为33%~60%,平均49.5%;胸导联为40%~90%,平均65%。并发现QRS波电压降幅在50%以上且合并肢、胸导联QRS波电压减低(尤其是R波)的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占19%。结论:心电图QRS波电压减低或QRS波低电压在病因上并无特异性,但对某些类型的冠心病如AMI、变异型心绞痛等.却能起着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临床检测与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患有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和头颅 CT 确诊,并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69例,异常率为65.7%。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心电图异常36例(63.2%);脑出血患者48例,心电图异常33例(68.8%)。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 T 波改变、ST-T 改变、心律失常、QT 间期延长、明显 U 波、异常 Q 波等,且与病变部位有关。丘脑发生病变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发生病变的患者。在36例心电图正常患者中,死亡2例(5.6%);在6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死亡9例(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意识障碍患者68例,心电图异常33例(48.5%);存在意识障碍患者37例,心电图异常31例(83.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率,并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初步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颅脑CT及临床表现确诊的126例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40例,出血性脑卒中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变化(ST-T变化、Q-T间期改变及心律失常等)、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1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109例(86.5%)发生心电图异常。脑出血组发生心电图异常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90.7%比77.5%,P〈0.05)。靠近基底节及丘脑的病变,其心电图发生异常的几率较高,分别为96.4%、92.3%。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大者(〉40ml,20~40ml)心电图异常率(96.2%,92.3%)明显高于出血量小者(〈20ml,81.0%),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多有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在治疗脑部病变的同时,应加强心脏检测,一旦出现心脏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多种非心肌梗死性Q波、ST-T改变的机制及鉴别点。方法 回顾分析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征。结果 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39例,急性胰腺炎6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肥厚性心肌病5例,主动脉夹层3例,心脏原发性肿瘤3例,急性肺栓塞4例,早期复极征3例,Brugada征2例,预激综合征1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胸部外伤2例。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改变29例(74.4%)、异常Q波18例(46.2%)、T波改变28例(71.8%)。结论 异常Q波、ST-T改变等心电图改变非急性心肌梗死独有特征,多种疾病也可出现心电图异常。结合临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相关疾病的判断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ome aspect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D. Christie, Aust. N.Z. J. med., 1981, 11, pp. 24–27. In a population-based stroke incidence study, 27 cases of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were identified, an incidence rate of 26.4/105 person years at risk.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comprises but a small part of the burde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ut all appear to be admitted to general hospitals.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44% to six months, in those cases treated surgically the survival rate was 63%. Of more importance, by six months only 19% were free of residual handicap; in terms of this endpoint, those cases treated surgically were at no advantag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华山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800例SAH患者年龄、发病时的意识水平、血压、Fisher分级及合并脑疝、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脑室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资料,分析其与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以及心电图异常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发病时意识障碍、Fisher分级以及合并脑疝、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因素均与心电图异常相关,心电图异常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急性SAH患者,应重视心电图监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严格防治并发症,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胰岛素 (INS)、胰高血糖素 (GL)、C肽、血糖 (FBG)含量测定 ,观察其含量变化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130例脑血管病患者 ,其中脑出血 5 8例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死 35例 ,腔隙性梗死 37例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急性期或恢复期检测INS、GL、C肽含量同时测定FBG ,并与 42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INS、GL、C肽及FBG含量在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 3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恢复期INS及C肽含量仅在腔隙性梗死组显著增高。结论 脑血管病急性期INS、GL、C肽及FBG增高是由于脑部病变损伤下丘脑 垂体功能所致 ;高胰岛素血症是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风湿性二尖瓣膜病患者入院头三天的心电图改变和心电图与心胸比值,左房内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577例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入院预作瓣膜替换术患者,其中447例为MS MR,93例为单纯MS,37例为单纯MR。所有患者入院头三天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1)心电图改变:577例中,持久房颤68%,不同心室肥厚50%,ST-T改变24%,室早15%,其中9例伴短阵室速,RBBB占11.3%,在窦性心律中LAH或RAH占70%;(2)房颤和窦速加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使心功能恶化。结论掌握心电图改变和了解心电图与心功能的关系,将有益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重症脑血管意外致ECG和心肌酶谱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对心脏的影响,并讨论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于52例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病人进行心电图(ECG)及心肌酶谱监测和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ECG改变和心肌酶谱异常,其中9例发生类似心肌梗塞的表现.结论 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在急性期大多存在对心脏的影响,导致ECG和心肌酶谱异常,目前发病机理为综合因素所致,同时应与急性心肌梗塞相鉴别,并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扑、室颤)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AMI患者于发病后24至72小时内测血清钾,根据血钾浓度分为低血钾组(血钾<3.6mmol/L.,44例).及血钾正常组(血钾为3.7-5.5mmol/L,68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低血钾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为38例,占86.3%,血钾正常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为8例.占11.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血钾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潜在型克山病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潜在型克山病的临床特征,心脏大小及异常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山东省克山疾病区高发年,低发年,基本控制在3-14岁人群3164例,调查克山病的检出率,分析临床特征,观察心脏大小及异常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并以非病区546人作为对照。结果:病区潜在型克山病的检出率高发年,低发年,基本控制年依次为5.00%,3.40%,3.15%,非病区符合潜在型克山病诊断标准的检出率为2.01。检出的119例潜在型患者中,10.1%,有克山病史,11.8%心界大,9.2%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但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68.1%,仅有心电图改变者占32.8%,X线片心脏增大的检出率为63.0%,仅有X线改变者占27.7%,2项均异常者占35.3%,1年后随访3种不同临床特征的转复率,异常心电图为25.9%,心脏增大47.8%,2项改变18.2%,T波改变,房室传导阻滞(I度)及心胸比率0.51,0.52者易于转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室早及心胸比率较大者变化较小,结论:心脏增大和心电图异常是潜在型克山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各项异常的动态变化对于潜在型克山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