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法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33%,阿司匹林组为16.66%,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例90%的不良反应为出血,但无1例为严重出血。两组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能明显降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CHADS2评分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探讨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分组,抗凝周期均大于6个月,其中40例评分〈2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组),评分≥2的患者中25例口服阿司匹林(2组)抗凝,17例口服华法林抗栓,分别随访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及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1组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例,口服华法林治疗组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1例胃出血。结论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后,1组抗凝治疗安全有效,而2组抗凝治疗较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不能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 2.0~3.0,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栓性并发症,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2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出血,8例脑卒中,1例动脉栓塞,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67%风险[1],但其引发的出血目前仍然是华法林应用的最大顾虑,我国目前仅有2%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2]。如何降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一直是老年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热点。为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现将本科收治的112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CHADS2评分为1分的持续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房颤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共选择460例CHADS2评分为1分的患者,将其以1:1随机划分为华法林组(试验组)和阿司匹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平均随访(11.3±4.7)月,华法林组未观察到缺血性卒中发生,阿司匹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2.7%(6/225),华法林组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27,95%CI:1.005~1.050,P=0.030)。华法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4.2%(9/216),多于阿司匹林组(0.9%,2/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848,95%CI:1.035~12.699,P=0.033);华法林组与对照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OR=1.042,95%CI:0.065~8.762,P0.05)。结论对CHADS2评分为1分的低危房颤患者,与阿司匹林比较,华法林导致微出血的发生率增高,但华法林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房山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北京市房山区65岁以上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70例持久性NVAF患者抗凝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阿司匹林组(471例)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组(36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伴随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主要、次要终点事件。结果:入选病例共937例,有效病例870例,失访67例(7.1%)。随访时间(19.2±2.1)个月。华法林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和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降低62%(1.06%:6.52%,P=0.04)。华法林组的缺血性脑卒中较阿司匹林组下降68%(0.42%:4.76%,P=0.04);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0.42%:3.00%,P=0.02)。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2.97%:13.03%,P=0.04)。华法林组出血率较阿司匹林组显著减少(1.69%:12.02%,P=0.04)。结论:对于老年持久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的剂量,可以较阿司匹林更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凝治疗对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60~78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房颤组80例和非房颤组80例,对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又分为华法林亚组40例和非华法林亚组40例,观察并发房颤的老年HD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华法林的疗效。结果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缺血性脑卒中(31.25%vs 18.75%)和脑出血发生率(8.75%vs 1.25%)显著升高(P0.05)。华法林亚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显著低于非华法林亚组,发生脑出血显著高于非华法林亚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是老年H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而华法林可降低由此而引发的脑卒中,但出血概率会增加。对并发房颤的老年HD患者应衡量利弊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剂量选择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210例,按照年龄将60~79岁130例作为老年段及≥80岁80例作为高龄段。2个年龄段患者按服药治疗不同分为老年华法林组30例、高龄华法林组30例,老年联合用药组50例(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老年阿司匹林组50例和高龄阿司匹林组50例(阿司匹林100 mg)。观察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各组患者栓塞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高龄华法林组剂量(2.88±0.46)mg,INR 2.29±0.55,老年华法林组剂量(2.93±0.75)mg,INR 2.3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华法林组和高龄华法林组及老年联合用药组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阿司匹林组和高龄阿司匹林组(P<0.05)。与老年华法林组和高龄华法林组及老年阿司匹林组和高龄阿司匹林组比较,老年联合用药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P<0.05)。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更有效预防脑卒中事件的发生,老年、尤其是高龄高危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INR控制在1.5~2.5是安全、有效。对于不适合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可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低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25例低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69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O]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治疗组,56例,阿司匹林100mg 1次/d+双嘧达莫100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3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周围动脉栓塞1例,轻微出血2例,无严重出血病例。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具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66)比5.6%(3/54),P=0.220];出血事件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1%(4/66)比3.7%(2/54),P=0.556]。结论无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低危NVAF患者,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华法令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华法令组采用华法令进行治疗,两组均定期对血凝常规进行复查,并调整华法令剂量,使PTINR为2.0~3.0。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华法令组跟阿司匹林组比较,血栓栓塞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有轻微出血事件发生,但无出现严重出血,阿司匹林组无明显出血并发症,但有个别出现胃肠道不适,两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令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栓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在将抗凝强度控制为2.0~3.0情况下不会增加严重出血风险,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低剂量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随机分成低剂量利伐沙班组(33例)及华法林组(33例)。低剂量利伐沙班组给予10 mg/d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华法林的起始剂量为1.25~2.50 mg/d,根据监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目标INR为2.0~3.0。观察治疗1、3、6、9个月后2组Hb、RBC、PLT、凝血酶原时间(PT),并比较2组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评价被动就诊率。结果 2组病人时间主效应和治疗方法主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和方法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低剂量利伐沙班组内脏/颅内出血和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为0,华法林组内脏/颅内出血和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为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皮肤/黏膜出血、血尿、黑便、呕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的被动就诊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选择口服抗凝药时,低剂量利伐沙班具有和华法林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稳定性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120例,根据华法林抗凝强度不同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分别采用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7%vs. 3.33%,P0.05)。结论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稳定性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总体疗效接近,但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不适合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中,对比阿司匹林单药与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CHADS2评分至少为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各种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联合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和总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联合治疗组发生轻微出血7例,阿司匹林组发生轻微出血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HADS2评分≥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有效安全,优于单纯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60岁以上者年增0.5%,脑卒中年发生率3.8%。华法林治疗后栓塞年发生率1.6%,而配对安慰剂组为8.3%。阿司匹林治疗后栓塞年发生率3.2%,配对安慰剂组为6.8%,但对75岁以上者无防治效果。因此作者主张器质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者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治疗,治疗组年出血率1.7%,其中颅内出血占0.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现状与安全性和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老年房颤患者343例,根据抗栓治疗不同分为无抗栓组56例,阿司匹林组120例,氯吡格雷组24例,联合组20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组106例,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组17例。分析各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无抗栓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联合组、华法林组和NOAC组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vs37.5%vs 25.0%vs 25.0%vs 5.7%vs 5.9%,χ~2=76.02,P=0.000)。总出血发生率华法林组为13.2%,阿司匹林组为11.7%,联合组为10.0%,无抗栓组为5.4%,NOAC组为5.9%,氯吡格雷组为0,各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P<0.01)。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必须行抗栓治疗以减少脑卒中等栓塞事件发生风险,在抗栓治疗中首选华法林或NOAC治疗,NOAC在栓塞预防及出血风险方面并不优于华法林,尤其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应注意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 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非瓣腊性心房勯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华法林与拜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明确NVAF患者抗栓治疗的最佳选择。方法:根据国际指南中关于NVAF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建议,入选120例NVAF患者,随机均分为华法林组(目标INR 2~3)与阿司匹林(100mg/d)组,比较两组脑梗塞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67%比8.33%,P<0.05)。华法林组7例(11.67%),阿司匹林组6例(10.00%)发生出血,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岀血情况。结论:华法林抗凝效果明显,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脑梗塞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发血栓栓塞,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国外多个研究结果表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正常窦性心律者增高5~6倍。因此如何预防栓塞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目标。华法林能使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显著减少约2/3。本文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洛伐他汀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自愿接受脑卒中预防的62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4例。对照组维持目标抗凝强度凝血活酶臣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实验组维持目标抗凝强度INR1.5~1.9.并加用洛伐他汀20mg/d,随访7~56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事件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5a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降低华法林抗凝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