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奇  宁玉兰 《淮海医药》2004,22(5):425-425
目的 观察维生素C银翘片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分成两组,分别用维生素C银翘片及ABOB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 维生素C银翘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ABOB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结论 维生素C银翘片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能促进病变组织修复,增强机体抵抗力.临床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60例给予蒙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9例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并降低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996 年4 月~1998 年2 月我科脑梗塞30例,分为两组分别用纳洛酮、脉络宁治疗,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40 % 、802 % ,对照组分别为865 % 、565 %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提示:纳洛酮治疗脑梗塞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口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口炎的疗效。方法:76例疱疹性口炎患儿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6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支持治疗外应用自拟、自制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如体温恢复正常、流埏消失、溃疡愈合及局部淋巴结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0.0%和95.0%,明显优于对照组36.1%和69.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口炎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优越,可快速改善症状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蒙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给予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蒙药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年,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蒙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并降低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带状疱疹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300 mg静脉滴注,治疗组45例给予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疱疹停止生长、皮肤结痂及疼痛缓解时间,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止疱、缩短皮疹及止痛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26例,显效11例,有效率为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2,P<0.05).结论 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在皮疹干燥结痂、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并且经济实惠、取材容易、操作简单,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疱疹消搽剂治疗颜面部单纯疱疹、生殖器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筛选了黄芩等中药制备成搽剂,与3%阿昔洛韦霜作对照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有效率79.0%.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制剂处方合理,制法简单,是治疗上述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安全、有效的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黄注射液治疗疱疹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57例疱疹性皮肤病患者(其中带状疱疹59例,单纯疱疹98例),分成治疗组117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大黄注射液每次2 mL,im,qd或bid,皮损局部另用大黄注射液湿敷;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每次0.1 g,po,qid,皮损局部用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或3%阿昔洛韦软膏外涂.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未愈者再重复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有效率分别为82.1%和98.7%,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10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但在疼痛症状的缓解及皮损结痂恢复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疗效好,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方法69例(80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38眼)和观察组34例(42眼),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眼药水点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_2b 进行球结膜下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可以改善患者视网膜可以促进患眼康复,保护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强的松治疗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41例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给予强的松10mg口服,3次/d,连用7d,利巴韦林200mg,1次/d,静脉滴注及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至疱疹消失。对照组19例用利巴韦林200mg,1次/d静脉滴注及外用卢甘氏涂擦至疱疹消失。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引起神经痛后遗症较对照组减少,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无一例发生神经痛后遗症。对照组总有效率57.9%,有5例遗留神经痛后遗症。结论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应早期应用强的松,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双黄连治疗单纯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黄连治疗70例单纯疱疹患者(治疗组),30例采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对照组),两组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70/70),对照组则为47%(1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黄连外用治疗单纯疱疹显著、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凝胶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方法治疗组26例应用阿昔洛韦片0.8g,5次/天,口服共7~10d,同时外用利多卡因凝胶。对照组20例使用阿昔洛韦治疗,两组均使用相同方法综合治疗,于皮疹消退后连续随访3~6个月,追踪患者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利多卡因凝胶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加疱疹区皮内注射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作用。方法 6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加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经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SIS(睡眠影响指数)均数差异比较(P<0.05)。皮损愈合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后遗痛发生率为2.7%,对照组14.3%。结论神经阻滞加疱疹区皮内注射疗效明显,对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符建云 《海峡药学》2012,24(6):174-17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和单纯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开始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9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患眼,每天4次;对照组11例使用正大捷普眼液点患眼,每天6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1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7,14和21d后的临床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6.09%和7.6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方法观察组68例,给予静脉用阿昔洛韦针5 mg/kg,q8h,口服强的松片10 mg,bid。对照组62例给予静脉用阿昔洛韦针5 mg/kg,q8h。两组患者均据病情给予其他对症治疗。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后追踪患者疱疹后神经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强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疗效,明显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单纯疱疹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单纯疱疹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60例单纯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外用作为治疗组,以3%阿昔洛韦软膏外用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单纯疱疹的症状好转程度和治愈总病程天数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是治疗单纯疱疹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治疗口唇疱疹的疗效。方法将58例口唇疱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转移因子和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单纯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治愈率则以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痒痛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口服转移因子和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联合治疗口唇疱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赵宇 《中国实用医药》2015,(13):181-182
目的 观察内服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疱疹病毒治疗、营养神经、对症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外用止疱散及内服疱疹饮,2周后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及1个月后是否留有疱疹后神经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1个月后治疗组留有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占总数的10%。对照组留有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占总数的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服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提高了疗效,减少了疱疹后神经痛的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蒋进 《黑龙江医药》2014,(4):879-881
目的:探讨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皮肤科门诊治疗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总体效果评价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90.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3.57%、95.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与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好,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是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