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的一定(当前)阶段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所作的概括。代谢组学通过代谢物的变化实时表达外源性扰动带来的功能变化,其整体性及动态的功能性与中医证候对病理状态的表达理念相吻合,可应用于分析中医证候的内源性代谢产物,阐明高血压病"证"的本质。本文综述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的比较研究,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由于代谢组学从整体上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与中医的整体思想高度趋同,并且代谢组学在整体的前提下同时可以做到精细测量,这正是中医学证候概念无法从微观上解读难以突破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为从微观解读中医证候提供了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与代谢组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并临床基础上,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晚期初治肿瘤化疗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31例患者化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其中主要改变的症状是精神萎靡、语声低微、爪甲淡白、胸闷、恶心、呕吐、宿食不化、大便秘结、尿频等。结论肿瘤化疗后以虚证为主,气阴两虚证为最常见证候,为证候研究的理想模型,为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中医证候的现代内涵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瘀证的病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凝血机制等几方面来分析冠心病血瘀证的病机,为临床从更深层次揭示冠心病的证候本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京津地区9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并将中医诊断复合证型拆分为寒凝、火热、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水饮11个证候要素,分析冠心病不同亚型及合并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冠心病各亚型及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之间证候分布特点有所差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他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气虚、痰浊较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结论冠心病不同亚型或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不同特点,为中医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患者的代谢组学变化,并确定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群,初步阐明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的代谢组学内涵。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8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为肝火亢盛证型患者24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21名,抽取受试者空腹12h静脉血、留取受试者晨尿。经样品前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对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尿液进行全谱代谢组学分析,并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主成分因子负荷矩阵分析,并作变量散点图,寻找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群。结果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组与健康人群组血清和尿液的代谢谱图均有改变,两组血清代谢谱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组与健康人群组血清和尿液的代谢产物中均存在发生显著变化的化合物,并且两组血清中的3-羟基丁酸和葡萄糖,以及尿液中的甘氨酸和磷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群代谢谱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可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阐释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代谢组学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近10余年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冠心病 AND 证"为关键词就1994年-2008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冠心病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冠心病的证候特点.结果 符合入选要求文献95篇,入选病例14 210例.冠心病总体证候及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分布涉及8个证候要素,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其中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南方、北方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包括痰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近10余年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反映了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南方、北方患者未见明显差异.与上一10年间比较,痰浊、热蕴患者有所增加.今后应加强对冠心病不同人群的证候分布比较分析及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显示一定效果和良好的前景,尤以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为特色。深入研究冠心病证候分布特点,对于提高冠心病的中医辨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反映了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然而,冠心病常合并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早期干预血脂异常,可以减少或延缓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目前有部分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了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疗效,但研究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在下一步研究中,应着重3个方面,首先开展绝经后血脂异常的证候流行病学及基于代谢组学证候本质的研究;其次基于中医药对于更年期症状的有效性和症状与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评价中医药治疗绝经相关症状从而改善血脂代谢的疗效;最终要完善顶层设计,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长期随访研究以提供中医药防治绝经后血脂异常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为基础,将临床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特点、辨证论治规律等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新疆冠心病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运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对科研病历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进行临床研究,总结新疆冠心病(胸痹)中医证候特点、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证候与中药关联性的研究。结果本次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明确诊断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02例,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平均年龄小于女性。新疆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分为痰瘀互阻证、秽浊痰阻证、气阴两虚证、秽浊痰阻偏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热内扰证六型,不同证型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02例患者中以秽浊痰阻证占首位,并分析得出不同证型用药频次结果。冠心病合并疾病名称前三位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不同证型西药用药频次前五位的均包括抗凝药、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结论通过冠心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初步实践可以看出,平台建立可以为开展新疆冠心病高质量临床研究和应用示范研究服务,利用科研一体化进行科研临床工作是今后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动中医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由于老年人较之于青壮年或中年人有特殊的与增龄相关的生理病理变化,导致老年人在中医证候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老年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老年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患者中存在有据可循的中医证候规律。对于该疾病人群的治疗应针对其心脑共病现象、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等特点有的放矢,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主证、兼证、证候组合差异及其与特定超声指标相关程度4方面综述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认为辨证标准不统一是制约以超声心动图指标为代表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客观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冠心病相当于中医古籍著作中所说的"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等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衰。过度劳累,寒邪内侵等引起。特别是年老体弱,肾虚,心气或心阳亦渐虚,继而气滞血瘀。痰浊阻滞经脉,血瘀不通,不通则痛,就出现冠心病的一系列证候。内因是脏腑亏损,加上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寒冷刺激,过度疲劳而诱发。脏腑亏损是本虚,气滞血瘀痰浊是标实,所以,冠心病是本虚标实错杂之证。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液代谢指纹图谱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借助代谢组学技术和现代分析技术,找出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气郁结证患者内源性标志物,绘制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液代谢指纹图谱,揭示肝气郁结证的生物学本质。方法:通过中医半定量辨证收集31例CHB肝气郁结证患者,对照组肝血瘀证16例以及健康人组30例,通过GC-MS(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检测各组人员生物学标志物及内源性代谢谱。结果:与健康者组相比,肝气郁结证患者有明显差异的代谢物质,包括丙酸、丙二酸、嘧啶、吲哚胺、5-恶唑胺、萘啶、吲哚乙酸、呋喃半乳糖、吡喃葡萄糖、肌醇、乙醛胺、十七酸、雄甾烷;但与对照组肝血瘀证患者代谢物质的差异性分析提示,PCA(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上有一定分离趋势,但并不能完全分开。结论: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找到了肝气郁结证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性代谢物质,提示中医证候是有其生物学物质基础的,并且代谢组学是对其研究的很好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构建冠心病中医证候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共设计系统管理、病案管理、神经网络、病例诊断、研究动态、帮助六个功能模块,可实现冠心病证候资料的录入、编辑、修改、查询、统计和研究动态查询等多项功能,具有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单方便、系统稳定性强、安全性好、专科特色明显等优势,其成功开发和应用对于深入探讨冠心病证候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谢组学技术在同病异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艾滋病脾气虚和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探讨两组代谢物的差异。结果脾气虚和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代谢物经PCA分析得到7个主成分的模型(R~2=0.521,Q~2=0.151),模型经OPLS-DA置换检验,R~2Y=0.944,Q2=0.892,能够明显将两种证型区分,并确定了14种差异代谢物并涉及花生四烯酸、糖基化磷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类脂物、嘌呤代谢通路。结论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将艾滋病脾气虚和脾肾亏虚证明显区分,为艾滋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提供初步参考,同时为"同病异证"及"同病异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40例冠心病患者中同时合并糖尿病的245例进行调研,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其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统计处理。结果245例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为:气虚115例,占46.94%,痰浊120例,占48.98%,血瘀168例,占68.57%;亚组分析结果证实气滞证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蒹高脂血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结论气虚、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其关键病机在于气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冬病夏治"三伏贴预防冠心病患者冬季心绞痛发作、中医证候的临床疗效,分析贴敷有效证型及影响发生冬季再住院事件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230例,根据患者意愿是否进行贴敷分为贴敷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半年后随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贴敷组冬季心绞痛发作、中医证候疗效改善优于对照组,阳虚寒凝证患者的贴敷疗效优于非阳虚寒凝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伏贴是发生冬季因心绞痛再住院事件的保护因素[P0.01,RR=0.029,95%CI(0.003,0.312)]。结论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冬季发作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预防保健对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512例冠心病(已病)及冠心病危险人群(未病),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综合干预,包括中药颗粒剂、耳穴及恬淡疏肝操,疗程为90d。在干预前后分别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测定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电图、肝肾功能、肝胆超声等,并记录不良事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中医综合预防保健干预后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39.84%,心血瘀阻倾向、痰浊闭阻倾向、心肾阴虚倾向和气阴两虚倾向疗效更显著。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及hs-CRP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预防保健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危险人群中医证候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