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的120例超声科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的60例为对照组,2017年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医疗纠纷的科室管理。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沟通不佳、技术失误等,有效的管理对策可规避医疗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定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干预对策在超声科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0月医院超声科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实行改进质量控制管理干预对策,对照组实行一般质量控制管理干预对策。统计两组患者超声科患者检测报告出具所用时间、检测所用时间、检测有误发生率、检测满意度,统计医生对两组患者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超声科患者检测报告出具所用时间、检测所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科患者检测有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科室医生对观察组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科管理工作中实施改进质量控制管理干预对策,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管理对策的探讨。方法:将医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00例进行超声诊断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50例,采取常规性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350例,于常规性超声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措施防控。结果:实施措施防控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声科诊断工作问题,提出对应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整体上提升科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切实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科管理应用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医院超声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26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5年2月前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2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内发生感染的情况及对就诊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在超声科检查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观察对照组患者的检查过程,找出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把整改措施建议在观察组中进行实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检查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前医院超声质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目前的管理现状,医院应结合问题,制定相关整改措施,用科学、规范的理念加强对超声科服务质量的管理力度,以实现超声科医疗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对于超声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浙江大学国际医院自2015年12月开始在超声科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在浙江大学国际医院接受超声诊疗的2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尚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外院接受超声诊疗的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浙江大学国际医院超声科室内空气、器械设备表面、医务人员双手细菌菌落总数均较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外院有显著下降(P0.01);浙江大学国际医院超声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知晓率为92.31%,显著高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外院超声科(P0.05);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对超声科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流程优化管理的价值。方法:将医院急诊科2016年1~6月的2662例就诊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就诊流程进行就诊。将医院急诊科2018年1~6月的2783例就诊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就诊流程优化管理。通过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挂号时间、缴费时间、转诊时间及满意度等相关情况,总结相关管理措施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在实施急诊科就诊流程优化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就诊的挂号时间及缴费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流程优化管理的实施,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预约制度在超声科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5月于浙江大学国际医院超声科进行检查的226例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2月~2016年2月的22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流程接受检查,观察组在预约制度服务模式下进行。统计2016年3~5月检查人数、预约人数及预约到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2016年3~5月超声科检查预约率和预约到达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患者对等候时间、就诊环境、医师服务态度、检查时间充裕性各项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投诉率为0.00%,较对照组的2.65%显著下降(P0.05)。结论:预约制度能有效提高超声科非医疗等候时间,改善就诊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部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门诊护理常规管理;选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门诊部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采用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表、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比较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超声科管理工作中实施预约制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2月在超声科实施预约制度,选择2016年5~7月在医院超声科进行常规检查的82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7月预约制度模式下来医院超声科检查的82例患者为观察组,记录预约制度实施后检查患者人数、预约患者人数及预约达到情况,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预约制度实施后,通过预约的检查人数、预约患者人数及预约达到率显著上升,观察组对检查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超声科实施预约制度,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管理对策的探讨。方法:选取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超声科进行诊疗的7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0例,分为作为措施防控组和对照组,对措施防控组进行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比较分析措施防控组与对照组感染的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对采用措施防控组对照组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措施防控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对采用措施防控组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措施防控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超声科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对医生的服务意识和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对感染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因此应当构建科学有效的超声科管理方法能够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从而高效和准确地做出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医院NICU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7~12月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6月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差错率与医疗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ICU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发生差错率,降低医疗投诉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同质化管理在三级医院康复科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12月实施常规管理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018年1~6月实施同质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医院康复科应用同质化管理,能明显提高康复科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对门诊护理工作的作用。方法:将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科将接收的120例患者根据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8年1~6月采用常规排队挂号管理的设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采用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信息化管理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就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考核质量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用于门诊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日常常规护理管理服务;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护患纠纷情况,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S管理法用于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的价值及对常见问题的解决成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7月超声科室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5S管理。比较两组对医生超声检查的满意度、临床报告出错率、专业术语使用错误率。结果:观察组对医生超声检查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检查中临床报告出错率、专业术语使用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5S管理法可以明显提高医院超声科质量,减少临床报告出错率和专业术语使用错误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专项管理在超声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2月起进行超声科管理方案调整,实施质量控制专项管理措施,建立质量控制专项管理小组,形成科级的三级质控体系,针对超声科常见的问题进行改进,包括就诊流程、业务培训、服务态度等,2019年2~7月为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实施前后各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超声科的服务态度、检查预约、检查报告、危急值报告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超声科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超声科实施质量控制专项管理,能够有效促进超声工作质量进步,提升了管理质量评分,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病情分级与分区处置应用于烧伤急诊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不同的管理方法在烧伤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其中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采用病情分级与分区处置,观察比较两组管理后患者满意度、纠纷事件、不良事件、早期发现病情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对医生接诊、护理质量、用药指导及就诊秩序等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纠纷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早期发现病情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烧伤急诊科采用病情分级与分区处置管理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降低纠纷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早期发现病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WOT分析法在泌尿外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3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4~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SWOT分析法纳入泌尿外科的管理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区管理、沟通能力、自我认同、技能考核、院感控制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对业务水平方面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泌尿外科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升患者对科室管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泌尿外科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强沟通用于胸外科监护病房探视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4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年7~12月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4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房探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比较观察两组在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患者需求、病区环境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四个方面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患沟通用于胸外科监护病房探视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