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护理的追踪管理法在老年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提升患者康复管理质量,医院康复科于2018年8月起实施基于中医护理的追踪管理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6月的36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8年8月~2019年4月的36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的MMSE和ADL评分结果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中医护理的追踪管理法用于老年康复科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精神状态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三级质控体系前移在老年康复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自2017年1月起在老年康复科实施三级质控体系前移的护理管理制度调整,以2016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1~6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质控体系前移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康复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环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康复科自2017年7月开始实施循环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7~12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1~6月的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循环管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环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中具有不错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在老年康复科施行全责康复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老年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3例为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的观察组,余下53例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责康复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上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康复科中应用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提升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采用追踪管理法进行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2021年7—12月为实施前,2022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老年康复科的中医基础护理、辨证施护、中医护理记录、中医护理安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康复科护士在管理制度、护理流程、绩效评定、护理质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患者在护理内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方式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追踪管理法进行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能够显著提高中医护理管理评分,改善了护士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也提高了患者对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部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门诊护理常规管理;选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门诊部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采用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表、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比较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不同时段的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护理人员,观察组为2017年6月~2018年5月的护理人员。分析对照组护理人员在中医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于观察组护理人员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质量及其护理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综合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医特色护理在康复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入住医院康复科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者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特色护理用于康复科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针灸康复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针灸康复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4%(P0.05)。结论:针灸康复科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使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妇产科实施中医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及质量评价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妇产科患者入院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入院期间实施中医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同质化管理在三级医院康复科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12月实施常规管理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018年1~6月实施同质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医院康复科应用同质化管理,能明显提高康复科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层级护理管理在中医康复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的100例中医康复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缺陷及投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用于中医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激励机制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5~10月未实施激励机制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医院2018年1~6月实施激励机制后的患者56例为观察组;对比实施激励机制前后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中治疗护理质量、心理护理质量、生活护理质量及健康宣教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科护理管理采用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康复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康复科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伤科患者管理中应用中医辨证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医院骨伤科接收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应用于骨伤科患者管理中,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施行六西格玛管理法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比较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和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和护理管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连台手术的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缩短连台手术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在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自2017年1月起在外科病区实施基于追踪方法学的护理管理措施,以2016年下半年护理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上半年护理工作情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健康宣教、专科护理、护理安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追踪方法学应用于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加速患者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追踪管理法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于医院产科的孕产妇中选取130例作为观察组,该组孕产妇在常规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加入追踪管理法。另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于医院产科的孕产妇中选取13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开展追踪管理法,仅以传统监督方式进行产科护理质量管理。对两组产妇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以产妇为中心的追踪管理法,能够有效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提高孕产妇对医护工作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管理方案在胃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73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期分组,2016年1~9月收治的41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33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和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胃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测管理法在儿科诊疗高峰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6月医院在儿科病房高峰期对88例患儿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管理,设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6月医院对儿科病房高峰期的88例患儿采用预测管理方法,包括时间预测、人力预测和物资预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力状况评分和行为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使用预测管理法进,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促进儿科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