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及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33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手术组)21例,常规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开放手术组)12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以及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及物品准备,总结术中配合。结果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微创手术组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Cobb角矫正、矢状径、骨折椎体的前柱高度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实施。结论 对手术指针充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Sextant系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手术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重要作用;应特别注意患者体位、器械准备、无菌管理和放射保护。  相似文献   

2.
背景: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大,并发症多,随着微创观念深入临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逐步显示出其显著的优越性。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修复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其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25例、开放手术组25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治疗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目测类比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4,48 h检测外周血肌酸激酶活性及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通过影像学结果观察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治疗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轻。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肌酸激酶活性在治疗前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4,48 h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开放组治疗后24,48 h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肌酸激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微创组。两组治疗后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修复胸腰椎骨折效果相近,但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对患者全身创伤反应的影响程度较开放手术明显降低,更具有微创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组(采用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手术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矢状面指数、椎体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开放组,微创组的X线暴露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矢状面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24h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达到与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手术相似的手术效果,但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更少、操作简便、创口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开放椎弓根钉固定及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系统内固定治疗及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间隙高度、矢状位指数、后凸Cobb角、VAS评分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且创伤小、恢复快,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开放手术治疗)与试验组(34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切口、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征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8h、72h、7d同一时间段创口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选择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组(A组,27例)和传统开放跨伤椎四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B组,2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VAS疼痛评分等。结果 A组与B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术后3d伤口疼痛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前、术后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取内固定后3个月,两组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术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后1个月以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操作简便、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内固定失败率较低,伤椎高度恢复良好,利于维持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42-2843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推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推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等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受损椎体前缘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矢状面指数、Cobb角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组实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的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指标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的临床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的影响学指标与疼痛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为96.15±1.22%,高于对照的85.14±1.24%;Cobb角度数为8.31±1.21o,高于对照的4.56±1.23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196-1197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3d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使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3、5 d时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使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脊髓功能。结果:B组患者术后1、3、5 d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且脊髓功能恢复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及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7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位指数较术前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位指数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与开放性手术达到相同效果,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入住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所行术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使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25例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措施,两组患者均已被治愈出院,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方式更优(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椎体Cobb’s角分别为(17.69±6.01)°、(17.73±6.0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椎体Cobb’s角(3.64±0.41)°而言,观察组患者椎体Cobb’s角(2.67±0.13)°改善情况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可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应在临床上增强对其的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30例和开放组30例,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采用X线检查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恢复情况,并于手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后凸Cobb角显著低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CK、CRP水平逐渐开始升高,至术后24 h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降低;开放组术后CK、CRP水平持续升高;微创组术后各时段CK、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01)。结论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疗效相当,而创伤更小,患者创伤应激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宁建  李飞  徐爱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40-4041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使用长尾椎弓根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相邻椎体椎弓根电视透视定位后,皮肤处作4个长约1.5 cm纵形切口,电视透视监视下,置人椎弓根螺钉,置棒,手法复位后,锁紧螺钉.结果 手术时间(60.2±8.7) min,住院时间(11.5±3.1)d,手术出血量平均(73.2±15.8) ml.术中未发生椎弓根钉误人椎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获得较满意复位及较坚强内固定,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患者创伤及痛苦小,恢复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14-3516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置钉与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置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和伤锥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角、伤锥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减小、伤锥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中CT治疗的效果。方法因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症状患者43例,均行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行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图像评估椎管容积恢复情况,必要时行椎管减压术。术后7d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5d,3、6、12个月脊柱侧弯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fractured vertebral anterior height ratio,FVH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临床效果,计算显效率。结果43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6~125(93±6)min,术中出血量130~500(320±27)mL;依据术中CT检查结果,3例因椎管容积恢复不佳,行双侧椎管减压术,余40例均未行减压术;4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7d,1例出现切口皮下组织感染,给予清创换药3周愈合,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未见明显复位高度丢失;术前[(5.88±1.73)分],术后5d[(3.24±1.55)分],3、6、12个月[(2.37±0.51)、(1.63±0.69)、(1.32±0.51)分]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术后5d[(4.73±3.25)°],3、6、12个月[(4.91±3.33)°、(5.12±3.24)°、(6.37±3.72)°]Cobb角均小于术前[(32.35±11.24)°],FVHR[(92.14±5.62)%、(90.52±5.83)%、(89.74±5.72)%、(89.51±5.30)%]均高于术前[(42.35±13.82)%](P0.05);术后12个月ASIA神经功能分级1例由B级转为D级,2例由C级转为D级,2例由C级转为E级,38例由D级转为E级,显效率为100%。结论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复位满意,疗效可靠,应用术中CT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验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24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3.4±1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2±57)mL,均未放置切口引流管,无神经损伤病例,无切口感染病例.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矫正,术前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55.3±6.8)%,后凸Cobb角为(24.3±4.3)°,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8.3±5.8)%,后凸Cobb角为(7.3±3.3)°,两者与术前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X线随访内固定稳定,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发生.术后半年随访骨折节段腰背痛VAS评分0~3分,平均0.8分.结论: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盲打”状态下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目前该系统尚未能推广使用与价格昂贵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n=44)和传统手术组(n=52)。微创组在透视下小创口经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传统手术组行传统开放式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矫形影像学效果、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术后随访期间生活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比较,微创组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矫形效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westry评分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均为重度功能障碍,术后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轻度功能障碍,但微创组与传统手术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形态及生活质量,但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量少,疼痛程度低,住院时间短,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41-2042
对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选取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有患者均经我院确诊为胸腰椎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64.00%),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52.49±11.15)min、住院天数(6.65±1.32)d、术中出血量(116.34±14.29)ml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134.32±38.55)min、住院天数(15.70±0.75)d、术中出血量(352.37±15.10)ml,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治疗疗效显著,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从而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