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患者的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非焦虑、抑郁患者的差异,为中医手段治疗MADD患者提供支持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焦虑抑郁调查量表(HA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合访谈由华北理工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心理科医师确诊患有MADD,共收集在我院就诊的MADD患者150人,对照组来访者134人,共284人。全部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判定其中医体质类型,并由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组诊断其中医证候。结果:(1)HDS分量表总分与SCL-90抑郁因子分呈正相关,HAS分量表总分与SCL-90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r=0.349,0.370;P0.01),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在MADD组以肝气郁结证(27.3%)痰气郁结证(26.0%)气郁化火证(22.7%)心脾两虚证(16.0%)心肾阴虚证(6.0%)心神失养证(2.0%);(3)MADD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27.3%)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阴虚质(18.0%)、气虚质(13.3%)、血瘀质(12.0%)、湿热质(10.7%)、痰湿质(9.3%)、阳虚质(8.7%),特禀质(0.7%),没有平和质患者;对照组则以平和质(34.3%)占绝大多数,其次为阳虚质(14.2%)、湿热质(13.4%)、血瘀质(11.9%)、气虚质(9.7%)、阴虚质(9.0%)、痰湿质(7.5%),没有气郁质、特禀质,MADD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的比较,对照组体质明显好于MADD组;(4)不同证候对抑郁状态影响不同(χ2=21.896,P0.01),不同证候对焦虑状态的影响也不同(χ2=12.376,P0.05),有统计学意义;(5)肝气郁结证多与气虚质(31.71%)、血瘀质(26.83%)和气郁质(17.07%)密切相关;气郁化火证与气郁质(69.23%)相关性最密切;痰气郁结证多与痰湿质(29.41%)、湿热质(23.53%)和气郁质(20.59%)密切相关;心脾两虚证多与阴虚质(37.50%)、湿热质(29.17%)和气虚质(16.67%)密切相关;心肾阴虚证与阴虚质(77.78%)相关性最密切;心神失养证多与气虚质(66.67%)和阴虚质(33.33%)相关。结论:MADD组患者SCL-90中体现的抑郁、焦虑状况越严重,抑郁分量表(HDS)筛查得出的抑郁症状也越严重、焦虑分量表(HAS分量表)的焦虑症状也越严重。在MADD组以肝气郁结证、痰气郁结证最常见,其次是气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神失养证。气郁质中医体质的人更容易得MADD。中医证候越严重,焦虑抑郁状况也越严重。中医体质与证候虽然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香港地区1022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香港地区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分析香港地区不同社会人口学人群体质类型的特征。结论针对香港地区一般人群,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利用χ2检验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香港地区一般人群中平和质占46.77%、8种偏颇体质占55.24%;8种偏颇体制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9.88%)、气虚质(9.59%)及湿热质(8.22%);不同的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港地区一般人群中约1/2人群为平和体质,约1/2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气虚质及湿热质较多见。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的体质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武汉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推进高校开学复课,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网络问卷发放,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RQ-20)、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武汉地区大学生共317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武汉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异常检出率为16.9%,焦虑状态检出率22.4%,抑郁状态检出率35.4%;(2)女性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χ~2=3.815,P0.01),毕业年级学生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均显著高于非毕业年级(t=19.512,10.501,P0.01);本科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均高于高职高专学生(χ~2=17.965,P0.01;F=8.780,11.706,P0.01);(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毕业年级是影响焦虑症状的危险因子(OR=1.394),医学专业是影响情绪困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保护因子(OR=0.915,0.902,0.897);女性是影响情绪困扰和抑郁症状的危险因子(OR=1.272,1.290,P0.05)。(4)武汉地区学生心理抑郁与焦虑状态检出率较其他地区更高,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抑郁症状比疫情初期显著增加。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武汉大学生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毕业年级、女性是影响情绪困扰、焦虑、抑郁的危险因子,医学专业是影响情绪困扰、焦虑、抑郁症状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来我院门诊的167名白癜风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SNK法组间两两比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CES-D平均得分为(15.29±2.73),CES-D得分≥16的有64人,抑郁检出率为38.32%;白癜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在性别(χ~2=5.23,P0.05)、年龄(χ~2=24.62,P0.01)、疾病分类(χ~2=35.93,P0.05)及病程维度分布(χ~2=41.97,P0.05)均有差异;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抑郁情绪(F=14.03,P0.01)、积极兴趣(F=3.68,P0.05)和躯体症状(F=11.7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SNK检验对组间两两比较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白癜风患者在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得分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长(OR=4.01,95%CI=1.46~11.05)和病情严重(OR=6.63,95%CI=2.23~19.78)是白癜风患者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白癜风患者抑郁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在临床实践中,皮肤科医生尤其要关注女性、年龄较大、病程长及病情较重的患者,除了常规物理和药物治疗外,要重视门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65岁以上老年人焦虑抑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北京市海淀区29个社区的2464名老年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老年人情绪问题的检出率为18.5%;2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焦虑情绪(χ2=16.157,P0.01)抑郁情绪(χ2=16.157,P0.01)发生率差异显著;3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焦虑情绪(F=9.132,P0.001)抑郁情绪(F=13.679,P0.001)得分差异显著,不同养老形势老年人抑郁情绪(F=11.90,P0.001)得分差异显著;4脑卒中、冠心病是老年人焦虑情绪(OR=1.9,OR=1.6)和抑郁情绪(OR=1.8,OR=1.4)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社区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比较突出,受年龄、养老形势、慢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心理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强调整体健康概念在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发放一般信息问卷、生活方式调查量表及短期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DASS21)进行横断面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答卷417份。结果:417份有效答卷中,共201人被检出有一种或多种心理情绪症状,但未发现中度及以上抑郁、焦虑或压力等情绪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心理情绪症状的人群中,规律饮食(χ~2=6.983,P=0.009)、优质睡眠(χ~2=38.846,P=0.004)的比例低,而药物辅助(χ~2=25.168,P=0.002)、吸烟(χ~2=66.727,P0.001)、嗜酒(χ~2=40.012,P0.001)、嗜赌(χ~2=37.204,P0.001)的比例高,睡眠时间(t=13.779,P0.001)和锻炼时间(t=5.681,P0.001)、休闲时间(t=18.690,P0.001)、社交时间(t=18.756,P0.001)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OR=1.720,P0.01)、优质睡眠(OR=0.170,P0.05)、睡眠时间(OR=0.787,P0.05)、休闲时间(OR=11.443,P0.01)、社交时间(OR=4.847,P0.01)是心理情绪症状的保护性因素;而嗜酒(OR=13.176,P0.001)、嗜赌(OR=13.176,P0.001)是心理情绪症状的风险因素。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和饮食、睡眠、不良嗜好、锻炼、文化休闲和社交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关注生活方式,调整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有利于保障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7.
薛守宇  黄振鹏  刘瑞 《医学信息》2019,(10):154-155,162
目的 通过对300例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探讨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且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 300例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12月~2018年6月西安市高校大一和大二学生,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分析,观察其体质类型,统计各种体质所占比例。结果 在9种体质中,平和质69 例,占总人数的23.00% 。通过统计分析,偏颇体质中气虚体质分布最多,为66例,占22.00%,其次是阳虚质54例,占18.00%,阴虚质30例,占10.00%,实性体质者9例,占3.00%,兼夹体质72例,占24.00%。结论 300例大学生的虚性偏颇体质所占比例高,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探索中医体质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D)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IAD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家庭功能量表(家庭支持APGAR问卷)对住院治疗的107名IAD患者进行测评,分析IAD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IAD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61.68%,远高于正常群体(χ~2=85.4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P=0.007,OR=5.231,95%CI=1.943~9.887)、非自愿入院治疗(P=0.011,OR=3.112,95%CI=1.764~8.113)、单亲家庭(P=0.032,OR=2.213,95%CI=1.210~6.399)为IAD患者抑郁的显著危险因子;家庭功能良好(P=0.001,OR=0.317,95%CI=0.172~0.857)为IAD患者抑郁的显著保护因子。结论:多数IAD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情绪;家庭支持状况差、非自愿入院治疗及单亲家庭的患者抑郁状况更差;良好的家庭功能状况有助于抑郁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情况,分析导致抑郁、焦虑症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948名大学生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抑郁、焦虑症状,同时获得一般情况,分析统计数据。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41.14%,得分为(47.88±12.57),高于普通大学31.50%(33.74±9.06)(χ~2=34.40,t=34.62,P0.01);焦虑症状检出率22.57%,得分为(42.62±9.65),高于普通大学11.02%(30.38±6.74)(t=39.04,χ~2=99.37,P0.01)。经卡方检验,女性、有宗教信仰者、维吾尔族及文科大学生抑郁、焦虑检出率高于男性、无宗教信仰者、其它民族及理科大学生(P0.01);藏族大学生抑郁、焦虑检出率高于汉族大学生(P0.05);蒙古族大学生焦虑检出率高于汉族大学生(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抑郁、焦虑呈正相关(r=0.708,P0.01)。结论: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得分高于普通大学。女生、有信仰者、维吾尔族、文科大学生是内地民族大学中抑郁、焦虑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上海市医学生的MBTI结果常模,为今后不同地域、专业大学生群体个性类型比较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BTI-M中文版,测量了上海市4所医学院校4054名学生的个性类型总体,并比较了不同群体的分布情况。结果:①在内向-外向维度,上海市医学生总体属于外向的占40.7%,内向占59.3%,不同院校层次、类型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3.392,13.609;P0.01);②在感觉-直觉维度,上海市医学生总体属于感觉型占55.4%;直觉44.6%,仅有不同专业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9.652,P0.01);③在思考-情感维度,上海市医学生总体属于思考型的占52.4%;情感型47.6%,不同院校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医学生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χ~2=46.961,29.866,7.308;P0.01);④在判断-感知维度,上海市医学生总体学生属于判断型占65.5%;感知型34.5%,不同院校层次、院校类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2.400,21.242;P0.01)。⑤在16种个性类型指标中,上海市医学生总体百分比最高的3种类型是ISTJ(15.2%)、ESTJ(13.3%)、INFP(10.3%),不同院校层次、院校类型、性别、专业、是否军校的医学生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32.742,78.516,48.064,144.018,105.891;P 0.01)。结论:上海市医学生MBTI常模为:4个维度的偏好是内向(59.3%)-感觉(55.4%)-思考(52.4%)-判断(65.5%);个性类型以ISTJ(15.2%)、ESTJ(13.3%)、INFP(10.3%)、INTJ(8.3%)为主。个性类型的4个维度主要受到院校层次和类别因素的影响,而几乎不受年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因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验证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三因素结构,探索不同肝证组之间因子结构的稳定性。方法:采用LISREL 8.02分析软件对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样本及肝实证和肝虚症组样本作验证性因素分析与比较。结果:总样本符合肝经、焦虑、抑郁的相关三因子建构,总样本及肝实证、肝虚症组间因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结论: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效度,基本达到原先预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院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希望特质和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在其中希望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各年级学生按比例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发放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希望特质量表(DH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回收有效问卷148份。结果:样本中自杀意念检出率为8.1%,其中有自杀意念组抑郁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t=8.699,P0.001),希望特质评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t=-6.077,P0.001);抑郁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成正相关(t=0.681,P0.01),希望特质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成负相关(t=-0.328,P0.01)。并且分层回归显示,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t=-4.727,P0.01),即希望特质在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消极相关,与希望特质积极相关。关注大学生抑郁情绪,提高大学生希望特质水平,可以增强危机因素的抵抗作用,有助于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将来自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流浪精神病人864例连续入组,分为肇事肇祸组(n=380例)和非肇事肇祸组(n=484例),采用自制调查表、人格障碍访谈问卷第2版(SCID-Ⅱ)对其进行横断面评估。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共病率为69.3%,在回避型(χ~2=154.7,P0.01)、强迫型(χ~2=75.31,P0.01)、被动攻击型(χ~2=65.40,P0.01)、抑郁型(χ~2=28.59,P0.01)、偏执型(χ~2=79.24,P0.01)、分裂型(χ~2=11.11,P0.01)、分裂样(χ~2=8.43,P0.01)、边缘型(χ~2=27.97,P0.01)、反社会型(χ~2=16.99,P0.01)人格障碍分布上肇事肇祸组与非肇事肇祸组差异显著,精神分裂症组与非精神分裂症组在回避型(χ~2=30.85,P0.01)、依赖型(χ~2=9.279,P0.01)人格障碍分布上差异显著,在其它人格障碍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很高,在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治中应考虑人格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冲动性、攻击性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对成都市某高校1356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1.64%,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性(χ2=4.287,P0.05);女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t=-2.796,P0.01)、行为冲动性(t=-2.670,P0.01)、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分(t=-3.179,P0.005)及愤怒分量表分(t=-2.434,P0.05)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躯体攻击分量表分高于女大学生(t=7.487,P0.00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行为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得分、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t=3.942,5.597,2.070,7.559,2.653,4.251,4.846,7.507,7.466;P均0.05);女性(OR=1.736)、敌意(OR=1.036)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1.038)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指向自我攻击因子得分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水平具有预测作用(R2=0.157)。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与成就动机、学习满意度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使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学习满意度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4个年级的2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3.44±0.61),性别(t=-2.770,P0.01)、学科(t=2.770,P0.01)、相对成绩(F=5.997,P0.01)、学习条件(F=11.054,P0.001)等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均有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r=0.149,P0.05),与学习满意度也存在显著相关(r=0.671,P0.001),成就动机和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具有正向显著性预测。结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学习满意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治疗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正性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情志干预+常规康复治疗)各34例,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6.63,7.08,9.03,12.19;P0.01);2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负性情绪(NA)评分降低,正性情绪(PA)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6.13,-3.86,4.27;P0.01)。结论:中医情志治疗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父母使用比较式教养的情况及其与青少年的自尊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对297名青少年施测自编的比较式教养调查问卷和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分量表。结果:142%的学生报告父母总是或经常采用比较式教养,只有7%的学生报告他们的父母从来不使用这种方式;2父母多用于比较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学校同学(73.1%),亲戚家孩子(46.8%),社会上年龄相仿的同龄人(28.3%)和兄弟姐妹(27.6%);3父母主要是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58.2%)、生活习惯(26.6%)、独立能力(24.9%)和生活中的琐事(21.5%);4父母较多进行上行比较而比较少进行下行比较;5母亲是比较教养方式的最主要使用者(49.5%),而父亲则较少使用这种方式(13.5%);6青少年对父母进行比较式教养的态度普遍持消极的评价;7比较教养的频率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下行比较的频率则与自尊有显著的正相关(r=0.20,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5);上行比较的频率则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r=-0.15,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青少年对比较式教养的评价与他们的自尊成显著的正相关(r=0.21,P0.01),而与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r=-0.20,P0.01)。结论:比较式教养是中国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中国特色的教养方式,并且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负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和自信对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个人评价问卷和C am pell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389名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t=0.50,P>0.05),年级(F=0.81,P>0.05)和城乡(t=0.32,P>0.05)差异;积极应对、爱情关系、消极应对和学业表现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四者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2%,5%,4%和2%。结论应对方式和自信是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9.
顾铮  顾平 《医学信息》2007,20(1):27-30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的主要知识资源,实现文献的数字化是信息时代中医文献研究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信息抽取技术,探讨了把这种技术用于生成结构化的中医文献数据库的方法,旨在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中医研究相结合,以辅助中医药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恐惧型(44.6%),其次是冷漠型(26.1%),安全型(15%)和专注型(14.3%)比例较低;2城镇学生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农村学生(t=-2.304,P0.05),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92,P0.01);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408,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3,P0.01);3依恋回避与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51,-0.326,-0.160,-0.381,-0.229,-0.214;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79,-0.249,-0.347,P0.01),与亲合效能、利他效能和沟通效能不相关(r=-0.103,-0.076,-0.078;P0.05);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F=15.431,P0.01),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惧型(P0.01);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R2=0.221,P0.001)。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