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膀胱癌合并血尿的疗效。方法:使用介入治疗技术,对21例膀胱癌并出血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和相关供血支化疗栓塞治疗。结果:21例患者在栓塞术后24h均可见尿液颜色变浅,18例在48h后出血停止;3例出血减少,经止血、持续膀胱冲洗后,血尿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合并血尿能得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97例膀胱癌患者(Ⅲ期58例,Ⅳ期39例)包括伴有大出血45例均经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采用膀胱镜和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4个月。结果97例患者的出血症状于化疗栓塞术后,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证实,完全缓解(CR)达25.8%,部分缓解(PR)达68%,总有效率(CR PR)为93.8%,因此,疗效是较为满意的。结论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不仅对控制浸润性膀胱癌的出血性症状疗效显著,而且对于降低肿瘤的级和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后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经CT检查及膀胱镜下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的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采用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用选择性插管技术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后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膀胱癌17例。结果 17例晚期膀胱癌患者行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4例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例术后肿块无明显改变,但血尿症状有明显减轻。17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术后存活10~62(平均43.5)个月。结论对于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可选择采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缩小肿瘤体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结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功能,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盆腔大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髂内动脉栓塞治疗盆腔大出血的栓塞技术、栓塞剂选择和并发症防治。方法 本组 11例 (膀胱癌 3例 ,宫颈癌 5例 ,绒癌 1例 ,产后大出血 2例 ) ,均接受了经导管双侧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术 ,并保留导管 2 4h。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结果 全部病例 1次栓塞后均立即止血 ,1例 2 4h后再出血而行 2次治疗 ,随访观察 10~ 90d均无再出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盆腔大出血简便、微创、安全、可靠 ,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化疗栓塞与化疗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照研究化疗栓塞与化疗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中的治疗作用。资料与方法69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另一组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各个因素与术后膀胱癌的生存时间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69例手术均成功,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组生存时间为5~52个月,平均(26.52±3.29)个月;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组生存时间为4~36个月,平均(13.41±1.69)个月。中晚期膀胱癌的死亡率与介入治疗的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风险度为3.220,回归系数为1.169,证明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接受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接受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的患者。结论应用化疗栓塞治疗较单纯化疗灌注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晚期膀胱癌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9例晚期膀胱癌大出血行膀胱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 ,术中经动脉灌注抗癌药。结果 :2 9例中 2 8例术后第 2天出血开始减少 ,3~ 5d后出血停止 ,追踪3~ 4个月未复发 ;1例 2周后复发出血 ,再行栓塞后 3d出血停止。 2 6例 ( 89.6%)肿瘤范围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大出血疗效显著 ,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股动脉微型导管药盒系统(miniature port-catheter system,MPCS)植入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16例膀胱癌患者先行双侧髂内动脉前干化疗栓塞,明胶海绵颗粒加弹簧圈栓塞非主要供血侧髂内动脉前干,主要供血侧髂内动脉前干用明胶海绵颗粒做适量栓塞后,经股动脉植入MPCS,导管留置于主要供血侧髂内动脉前干,术后定期经MPCS灌注化疗,化疗方案为吡柔比星、卡铂和丝裂霉素.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MPCS,经过52例次穿刺药盒灌注化疗后,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1例,总有效率(CR+PR)为87.5%(14/16),其中3例PR患者结合适形放疗后2例肿瘤消失,1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后继续经MPCS灌注化疗,未见肿瘤复发.全部患者经1个疗程的化疗后血尿消失,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留置MPCS灌注化疗的毒副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股动脉微型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满意,技术简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并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骨盆骨折并大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急诊行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结果 16例骨盆骨折并大出血患者经髂内动脉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除1例死于术后70h外,绝大多数患者的出血性休克得到明显控制。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是治疗骨盆骨折并大出血的一个快速、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中的作用。方法10例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经止血治疗后无效,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包括3例宫颈癌和7例直肠癌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所有患者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髂内动脉。结果10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明显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平均4d),随访期间1例患者再出血,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8例患者出现臀部胀痛,考虑为栓塞臀上动脉所致,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盆腔大出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外伤性盆腔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 :13例因外伤造成骨盆骨折并发盆腔大出血的患者 ,均行髂内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术 ,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和弹簧钢圈。结果 :13例患者均在栓塞后立即止血成功 ,术后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无 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外伤性盆腔大出血的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骨盆骨折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髂内动脉治疗外伤引起盆腔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3例创伤性盆腔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急诊行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用明胶海绵或微弹簧圈栓塞。结果:23例出血停止,休克症状消失,血压稳定上升。无1例死亡。结论:经导管栓塞髂内动脉或其分支治疗创伤性盆腔大出血快速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所致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骨盆骨折所致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均发现髂内动脉或其分支出血,并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栓塞成功,手术均在1~2h完成,复查DSA,动脉出血停止,血压稳步上升并保持稳定。结论:急诊经导管选择性栓塞髂内动脉是治疗骨盆骨折所致大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安全、迅速、准确、疗效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纯和联合治疗方案对晚期肝细胞肝癌(HCC)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我院收治的133例晚期HCC患者,统计24项预后相关数据,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统计患者接受的所有治疗方式,并分为3种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58例;(2)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58例;(3)联合治疗17例:TACE联合索拉菲尼或者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期差异。 结果:133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7.6个月,其中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30%、12%。多因素分析证明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类型、肝外转移类型以及甲胎蛋白水平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治疗方案上,TACE联合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SBRT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优于单纯TACE治疗,且单纯TACE治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结论: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类型、肝外转移类型和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晚期HCC预后的独立因素。TACE联合索拉菲尼或TACE联合SBRT的预后均优于单纯TACE治疗,单纯TACE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治疗方法 ,并为预防出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 2 3例TACE后短期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血患者多有肝功能严重损害 ;出血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主 ,其次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及胆道出血。 73 9%出血发生在TACE术后 15d之内 ,2 6 1%出血发生在术后 16~ 30d ;因出血死亡患者占 13 0 %。结论 及时预防及正确治疗对延长肝癌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寄生性供血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寄生性血管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32例患者共见36条肝外寄生性血管,其中膈动脉(12/36);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胃网膜动脉(10/36);胃左动脉(6/36)占多数。6条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30条肝外营养血管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晚期肝癌,寄生性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癌的TACE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 2例患者均超选择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 :治疗后 3周复查 ,肿瘤缩小 >5 0 %者 6例 ( 2 7.3 % ) ,肿瘤缩小 2 5 %~ 5 0 %者 10例 ( 4 5 .5 % )。肝功能损害轻。全部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 ,及时准确的术中、术后处理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肝癌(HCC)供血动脉的显示价值。方法:100例HCC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行MSCT扫描和血管成像。结果:100例患者的HCC供血血管被充分显示;TACE治疗效果与HCC供血动脉有密切关系,规则性供血类型与变异性血管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评价HCC供血动脉的重要方法,为术式的选择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Four patients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vascular injuries complicating lumbar spinal surgery. In two patients with massive retroperitoneal hemorrhage, the extravasating lumbar arteries were successfully embolized with microcoils. Two patients with large iliac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were treated, one with embolization using a detachable balloon and coils, which failed, and the other with placement of a stent graft after embolization of distal runoff vessels, which occluded the fistula. We conclude that acute arterial laceration or delayed AVF complicating lumbar spinal surgery can be managed effectively with selective embolization or stent-graft placemen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