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乳衄是以乳头溢出血性液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000-03~200301,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治疗非癌性乳衄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头溢液;临床上较常见,占乳头疾病的3%~13.7%。我们采用近红外线乳房扫描及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明显提高了诊断率,现报告如下。IIM床资料1.回一般资料:本组45例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2~69岁,均无自觉症状来门诊检查病人,经病检证实良性病变平均41岁,乳癌平均50岁。溢液的类型:本组病例中溢液为血性6例,浆液性10例,浆液血性24例,水样5例。病变部位及肿块大小,均为单侧,左乳22例,右乳23例。内上象限11例,内下5例,外上象限12例,外下8例,乳头部9例。合并乳腺肿块19例,肿块大小约0.5~5.scm。1.2治疗与结果:导管单…  相似文献   

3.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血性溢液与乳腺癌关系特别密切 ,尤其值得重视。现将 1995~ 1999年我科临床治疗的乳头血性溢液 3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年龄和性别 :男 2例 ,女 33例 ;年龄 2 0~ 70岁 ,中位年龄 4 8岁 ,经病理证实 ,良性肿瘤患者平均 4 5岁 ,恶性肿瘤患者 5 0岁。1.2 病变部位及肿块大小 :左乳 19例、右乳 14例、双乳 2例 ;内上象限 8例 ,内下象限 2例 ,外上象限 11例 ,外下象限 7例 ,乳头部 7例。合并乳腺肿块 15例 ,其中恶性肿块 9例 ,占 60 % (9/ 15 ) ,大小在 1.0~6.0 cm;良性肿块 6例 ,占 4 0 % (6/ 1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头血性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合理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外科手术标本均经术中冰冻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确诊,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18例(38.3%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10.6% ),乳腺癌8例(17.0% ),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21.3% ),导管扩张症3例(7.5% ),导管扩张并导管炎4例(5.3% ).8例行改良根治术,3例行全乳切除术或皮下乳腺全切除术,4例选择性病变导管及其周围少许腺体切除术,其余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结论:乳头血性溢液应积极给予外科治疗.细胞学检查、钼靶导管造影均有助于诊断,手术治疗及术中冰冻活检是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加味治疗乳衄1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乳衄是以乳头内流出血性液体为主症的疾病。临床并非常见,亦无有效的保守疗法,且有恶变成癌的可能。现代医学主张早期切除。笔者自1970年以来,用四逆散加味治疗1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65岁;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2月;双侧7例,单侧5例,血性与黄色液体交替流出者4例,可触及肿块者6例,有触痛者4例;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抑郁、易怒等肝郁表现,伴乏力、失眠、纳差等脾虚症状者3例,伴心悸、面色少华、经闭等血虚症状老2例,伴口苦、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者2例。  相似文献   

6.
乳衄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证。以乳头出血为主要证状。从现代医学来讲,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乳头出血,如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癌等。笔者治愈的二例乳衄是经过涂片细胞学检查的和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确诊的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现简介如下:例一:患者,女,46岁,船员,1986年9月26号初诊。患者双侧乳头溢血呈紫红色或黄红色液体。半年来,曾在南京某医院检查确诊为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使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
乳头血性溢液为乳腺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 ,我科自1 992年~ 1 998年间收治以其为主诉就诊的患者 87例 ,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女性 85例 ,男性 2例 ;年龄 2 2~ 84岁 ,平均 4 0 .4岁 ;经病理检查 ,良性者平均年龄 3 9.2岁 ,恶性者平均年龄 4 4.5岁 ;男性 2例 ,分别为 4 3岁和 61岁。病变部位和性质87例患者均为单侧病乳 ,肿块型乳头血性溢液共计 57例中 ,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者 2 0例 ,良性肿瘤 3 7例。非肿块型血性溢液 2 0例中恶性肿瘤 6例。诊断方式及治疗结果术前 87例乳头血性溢液均行常规的涂片细胞学检查 ,9例查到癌细胞而确诊 ,…  相似文献   

8.
乳衄一名,仅见于《疡医大全》一书中,在历代其他医书中均未予记载。乳衄泛指观代医学的乳头溢液,其中有血性、浆血性、乳汁样及水样液,溢液者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扩张、乳腺发育不良,导管内炎症及其他恶性肿瘤所致。近几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多见于35~50岁之妇女。目前,本病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许秀兰  赵淑芳 《河北中医》2003,25(8):586-586
20 0 0~ 2 0 0 2年 ,笔者运用自拟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6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为门诊患者 ,未婚1 6例 ,已婚 44例 ;年龄 1 8~ 3 0岁 1 5例 ,3 0~ 45岁2 8例 ,45~ 5 5岁 1 7例 ;病程 2个月~ 1 0年 ;单侧乳房发病 2 8例 ,双侧乳房发病 3 2例。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乳腺医学》[1]拟订。所有病例乳腺均经X线、近红外光扫描等检查除外其他乳房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自觉乳房胀痛、刺痛、钝痛 ,或为放射性、牵拉性痛 ,局部触痛 ,可扪及不同程度的圆形或条索状肿块 ,质软 ,边界清 ,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金强 《河北中医》2006,28(1):38-38
1998~2004年,笔者采用蜂慈散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00例,并与乳增宁合逍遥丸治疗10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2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年龄18~49岁,平均36.8岁;病程8个月~5年.对照组100例,年龄20~54岁,平均35.3岁;病程10个月~4.5年.均表现为乳房胀痛轻重不一,胀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乳房肿块呈结节状或条索状弥漫性分布,质韧、触痛、边界欠清,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无粘连,或伴有乳头溢出淡黄或乳白色液.以上病例均经红外乳腺诊断仪或X线钼靶检查,并排除其它乳腺良恶性病变.2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外科自 2 0 0 0年以来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 42例 ,经 3个月治疗观察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3 5~ 45岁 ,平均 3 9岁 ,均非停经或闭经妇女。其中双侧乳腺小叶增生 2 8例 (66.7% ) ,单侧 1 4例 (3 3 .3 % ) ;合并乳头溢液 6例 ;病变部位以上象限为主 3 0例 (71 .4% )。1 2 症状与病程 :42例患者双侧或单侧乳腺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多数与月经周期有关[1] ,经前疼痛明显 ,经后多能缓解。但随病程延长 ,乳腺疼痛表现会无规律性 ,或月经前后均感疼痛及不适。部分患者症状与…  相似文献   

12.
正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指女性非妊娠期非哺乳期有液体自乳头溢出。PND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乳房内和乳房外2种,乳房内常见病因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癌等,引起乳头溢液的乳房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内分泌及药物因素[1]。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既非感染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乳房  相似文献   

13.
洪丽 《广西中医药》2007,30(5):26-27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症状之一,发生率为5%~8%[1],是乳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临床报道48%由乳腺导管炎症引起[2],临床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收集我院乳腺病经临床确诊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慢性乳导管炎,囊性增生病等致炎性乳头溢液的门诊患者,采用经乳腺导管药物灌洗,配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乳管内视镜观察乳头溢液的改善及其病因。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FVS-3000M系统对194例乳头溢患者进行检查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性溢液中乳头状瘤占67.4%、导管癌8.1%、乳管扩张症和乳管炎23.7%,5例未发现异常病变例为正常。水样溢液中乳头状瘤61%。结论:乳管内视镜可明确乳头溢液的原因、准确的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15.
乳衄2例治验     
乳衄,以乳头内流出血性液体为主症。笔者治疗2例,介绍如下:例1:奚××,女,52岁。1980年6月24日初诊。半月前,无意之中发现两乳头先是流黄水,继则转为血性分泌物,过较多,衬衫上染有血迹。患者常  相似文献   

16.
一、临床资料 600例病人中,男13例,女587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5岁。病程治疗1-2个月为445例;3-4个月为53例;5-6个月为45例;行手术为44例。其中乳腺增生412例,增生合并腺瘤73例;腺瘤18例;增生合并副乳8例;乳头溢液7例;乳房脓肿2例;男性乳腺增生12例;乳腺炎3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儿童乳腺肥大症18例;乳汁囊肿3例;乳痛症2例;乳癌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合并多发性小脓肿1例;以及乳头湿疹2例。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症是青壮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比健康妇女高 2~ 4倍。目前 ,西药主要用性激素类药物治疗 ,疗效欠佳 ,且易致乳腺上皮恶变。笔者自 1 995年~ 2 0 0 4年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 60例 ,获得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所有病人临床均表现为乳房单侧或双侧有大小不等的肿块 ,且多数伴乳房疼痛等症状 ,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红外线检查或钼靶乳房 X线摄片确诊 ;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治疗组 60例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34.9岁 ;病程 0 .5年以内8…  相似文献   

18.
正乳腺疾病有三大症状: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及乳头溢液,其中乳头溢液的发病率约为3%~8%[1],仅次于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在临床上,我们把除产褥期和哺乳期生理性功能以外,乳头自发性出现液体溢出的症状[2]称为乳头溢液。从病因的角度,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癌等引起的乳头溢液,为隆起性病变,另一类由乳腺导管扩张症、乳管炎等引起的乳头溢液,为渗出性病变,渗出性病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扩张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 2 % [1 ] ,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 /或乳头溢液 ,极易误诊误治。本院 1 996年 5月— 2 0 0 1年 6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共 40例 ,现将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问题探讨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非哺乳期女性 ,年龄 31~ 58岁 ,平均 43 .5岁 ,其中 40岁以上者占 56 .2 % ;病程 1 2d~ 9年 ,平均 1 .4年。1 2 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 31例占 77.5 % ,其中肿块位于乳晕区 1 4例 ,分布于乳腺各象限 1 7例 ,伴有乳头溢液 1 4例占35 .0 % ,…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病为妇女乳房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其突出表现是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 1 998- 0 1~ 2 0 0 1 - 0 6,我们采用自拟乳块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 5 2 8例 ,并与乳癖消胶囊治疗 2 72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80 0例均为女性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 2 8例 ,病程 <1年 2 64例 ,1~ 3年 1 48例 ,3~ 5年 64例 ,>5年 5 2例 ;年龄 2 0~ 5 6岁 ,平均36.4岁。对照组 2 72例 ,病程 <1年 1 34例 ,1~ 3年 82例 ,3~ 5年 33例 ,>5年 2 3例 ;年龄 2 1~ 5 4岁 ,平均 35 .2岁。1 .2 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