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的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心肌疾病是指除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血管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其中的心肌病以前被定义为”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以便与特异性心肌疾病(原因已知)相区别。近年,随着对病因学和发病学的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心肌病亦称分娩前后心脏病,属特发性心肌病的一种。近年来本病在国内的发病有增多趋势,严重地威胁着育龄期妇女的健康。我院从1985年1月至1986年4月,共收治围产期心肌病23例,占同期各类心脏病住院病人的6.6%,现分析讨论如下。资料分析本组平均年龄26.6岁(21~33岁)。除1例在产前1个月出现症状外,余均于产后3个月内发病,其中产后1个月内发病者约占半数(11例)。发病胎次:1胎8例,2胎8例,3胎6例,4胎1例。有10例产前患妊娠中毒症,5例因先露异常(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大心脏在临床X线平片上的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1988年1月-2000年1月因各种原因导致巨大心脏的患28例。其中心肌病1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心包积液5例,心肌炎2例,主动脉窦瘤2例,心脏转移瘤并心包积液1例,心肌病并心包积液1例。根据临床体征及平片的表现,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巨大心脏常见的病因以心肌病及风湿性心瓣膜病引起多见,其它原因有心肌炎、主动脉窦瘤、心脏转移瘤并心包积液等。结论 对于临床症状重、心脏巨大、心型以普大型及主动脉型为主的心脏病,在阅片时应同时注意观察肺野改变,如肺野是否有病灶及瘀血情况,并需结合临床及其它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多在妊娠末 1个月 )或产后 6个月内 ,首次发生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1] 。亚临床型围生期心肌病主要是指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我科共收治 5例亚临床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 ,经精心治疗与护理 ,均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2 7~ 3 2岁 ,平均 3 0岁 ,均确诊为亚临床型围生期心肌病。妊娠末期 3例 ,产后 2例。2 护 理2 1 心理护理 2 1 1 妊娠末期患者由于担心自己的病情和胎儿安危及能否顺利分娩 ,产生紧张及恐惧心理 ,从而使…  相似文献   

5.
左房心律是一种节律规则、心率正常 ,异位节律点位于左房的较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现将我们所遇左房心律 9例的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14~ 84岁 (41.78岁± 2 4.5 1岁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3例 (房间隔缺损 2例 ,室间隔缺损 1例 ) ,冠心病 1例 ,风湿性心脏病 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1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例 ,病毒性心肌炎 1例 ,正常健康者 1例。ECGP波方向 : 导联除 1例平坦、1例直立外均倒置 , 、 、a VF导联除 1例直立外均倒置 ,a VR导联均直立 ,a VL 导联除1例倒置外均直立 ,V1 导联除 3例倒置外均直…  相似文献   

6.
顾建玲  马兴江 《临床荟萃》1993,8(12):566-567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最后一个月或产后五个月内,青年妇女首次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病。我院于1987年2月~1991年10月收治15例围产期心肌病,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5例,年龄21~37岁,均为农村妇女,2例第一胎,3例第三胎,1例第四胎,余为第二胎。产前发病5例,产后发病10例。 2 诊断标准 症状:发病急骤,15例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胸痛、咳嗽、咳血最常见,其次尚有,纳差、不能平卧、水肿及尿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子束CT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例经临床及影象学诊断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电子束CT扫描。结果:左心室扩张8例,均有室壁运动普遍减弱,LVEDV235±103ml,LVEF20.3%±7.3%;右心室扩张伴运动减弱1例。结论:电子束CT能全面反映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及功能改变,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诊断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多在妊娠末1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其病理改变常类似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少数类似非梗阻性肥原型心肌病。可有心室扩大、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肺梗塞,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变性、纤维化和心肌间质水肿等。病因末明,发生率约占孕妇或产妇的0.16~0.75‰。诊断要点凡孕前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临床上排除了各种常见的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变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维生素缺乏、贫血、  相似文献   

9.
产后心肌病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心肌病是指在妊娠最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妇女所患的特有的心肌病。我院自1985年以来先后收治产后心肌病24例,占内科住院病人0.3%,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临床情况:本组年龄18~33岁,均为农村妇女。产后3个月内发病最多,第2、3胎发生率高于  相似文献   

10.
马云 《临床误诊误治》2003,16(6):441-441
围生期心肌病 (PPCM)是指原无器质性心脏病 ,孕妇于妊娠最后 3个月到产后 6个月内出现的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脏病[1] 。本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但由于对此缺乏充分认识 ,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围生期心肌病 9例 ,其中误诊 4例 ,误诊率 4 4%。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 4例均为育龄妇女 ,年龄 2 4~ 4 2岁 ,经产妇 3例 ,初产妇 1例。产前 1~ 3个月发病。1 2 临床表现 呼吸 2 2~ 2 8/min ,脉搏 114~ 12 0 /min ,呼吸困难 3例 ,均有口唇发绀与颈静脉怒张 ,下肢水…  相似文献   

11.
何艳 《当代护士》2003,(8):38-39
围产期心肌病 ,是指既往无心脏病的女性 ,在妊娠末期或产后 (通常为 2~ 3周 )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肿大、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 ,类似扩张性心肌病。可有心室扩大、附壁血栓 ,部分患者发生栓塞或猝死。本病多发生在 30岁左右的经产妇。本组病例为 18例 ,均为产后发生 ,其中 17  相似文献   

12.
产后心肌病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疾病。姚光弼和李炳鑫二组报告106例产后心肌病中曾提到有双胎产妇8例,但均未作详细报告。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按Silber诊断标准发现产后心肌病23例,其中有双胎产妇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四例均为农村妇女,年龄22~31岁,一例为第1胎,第3、4、5胎各1例。起病最早为产后3天,最长30天,平均16天。妊娠期间有2例曾有过下肢浮肿,但无高血压。产时除1例有流血较多外,均无出血或产后感染史。临床上均有咳嗽、心悸、气促、浮肿等心衰症状,心率104~140(平均119)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中心检查室1994年~1997年内共146例超声诊断心脏左室增大的老年患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旨在发现与普通患者的异同及老年人的特点,从而指导和帮助临床工作。 1 一般资料 146例中,男113例,女33例,男女之比3.42:1。年龄60~83岁,平均65.28岁其中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7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11例,老年退行性变8例,肥厚型心肌病3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甲亢性心脏病1例,贫血性心脏病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使用惠普100彩色多普勒诊断系统,诊断标准:平卧位左室内径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56mm为异常。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文献报告发病率为 0 16~ 2 % ,加其它轻微畸形高达 8%左右 ,早期发现对愈后至关重要[1] 。吞钡透视及平片检查是基层医院最为基本的检查方法 ,它可为多数病例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客观依据。而正确地运用X线分析作出较合理的结论却依赖于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为此笔者搜集了本院 1980— 1991年资料完整的病例 42例 ,通过解剖、病理、生理、临床、心电图及X线表现的分析 ,借以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技术水平。1 一般资料共 42例 ,男 10例 ,占 2 3 8% ,女 32例 ,占 76 2 % ;年龄最大 5 6…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发生于围产期,没有明确病因,或在无基础心脏病的情况下,妊娠最后3 个月或产后6 个月内发生的累及心肌的心脏疾病,并可排除其他心脏疾患[1].严重的围产期心肌病常常表现为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母婴危害极大.疾病进展迅速,既往病死率极高[2].现将我院收治的16 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以期对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1972年Rubler等[1]首先发现4名糖尿病患者在无明显的冠状动脉及心脏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酗酒的情况下发生心力衰竭,认为可能存在一种特异性心肌病。之后Hamby等[2]通过进一步研究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的概念,指由糖尿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与红细胞Mg2+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心律失常患者红细胞 Mg2 浓度和血浆 Mg2 浓度 ,研究红细胞 Mg2 浓度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6 2例心律失常患者原发病 :冠心病 2 8例 ,肺源性心脏病 2 5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3例 ,风湿性心脏病 2例 ,扩张性心肌病 2例 ,其它 2例。心律失常类型 :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在各种心脏病中“围产期心肌病”目前报道尚少,我院1976年1月~1982年6月确诊为围产期心肌病者10例,现分析讨论如下。资料分析本组年龄平均28.9岁(25~34岁)。均于产前1个月至产后4个月内发病,2/3病例起病急骤,10例均有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表现,主要临床症状见表1。10例血压均正常,部分蛋白尿微量,白红蛋白在8~12克%之间。10例超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气肿X线表现在成人高原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分析24例成人高原性心脏病胸片;结果:高原缺氧所致代偿性肺气肿如发展不可逆肺气肿,则是除高原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以外又一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因素之一。结论;肺气肿在高原性心脏病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琦 《华西医学》2006,21(3):500-501
目的:回顾性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5例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多切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观察。结果:发现胎儿心脏异常146例(12.3%,包括心律失常等),其中疑诊或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9例(4.9%),超声成功随访及尸检证实45例。产后超声检查发现3例房间隔缺损为假阳性,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5%;另外,漏诊2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心脏有<2mm的室间隔缺损,为假阴性2例,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3.4%。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心脏疾病,减少出生缺陷是可行的,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