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二组。A组38例予埃索美拉唑片;B组40例服用奥美拉唑,两组均口服多潘立酮。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胃镜下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优于奥美拉唑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雷尼替丁联合吗丁啉和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喘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的通过随机化原则胃食道反流性咳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吗丁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以雷尼替丁联合吗丁啉和奥美拉唑。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丁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喘比雷尼替丁联合吗丁啉和奥美拉唑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亮菌甲素和胃得乐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灵台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氨苄青霉素(过敏者应用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的基础上加用亮菌甲素联合胃得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胃镜复查胃黏膜好转和胆汁反流量减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6%、83.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复查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75.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亮菌甲素和胃得乐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镜复查胃黏膜好转和胆汁反流明显减少显著。  相似文献   

4.
覃仁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36-237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70例胃食管反流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全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炎,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婷婷  叶新彬 《海峡药学》2012,(12):204-205
目的观察六味木香联合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胃镜结果将16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六味木香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各组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前后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8.8%,观察组有效率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1.4%,观察组有效率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木香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浏阳市官渡镇中心卫生院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和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瑞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32-433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4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及对照组123例。在一般治疗及生活指导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其中雷贝拉唑10mg/次,2次/d,莫沙比利5mg/d,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其中奥美拉唑20mg/次,2次/d,多潘立酮10mg/次,3次/d。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8周。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于内镜下观察患者食管黏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小于接受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0.94±0.13)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1.58±0.21),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73.2%(P<0.01)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40.0%。结论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在治疗以小儿消化道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05-107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混悬液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婴儿肺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婴儿肺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儿60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评分(3.2±0.5)分,与对照组的(3.3±0.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评分(1.2±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混悬液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肺炎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冯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01-102
目的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雷尼替丁给予治疗,治疗组予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用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疗效好,且能有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胃镜检查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GER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与单纯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流食及多潘立酮常规治疗,对照组每日清晨口服奥美拉唑2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日睡前加服法莫替丁片40 mg。治疗10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理改变,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8%(44/50)显著优于对照组83%(39/47),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6.0%(3/50)显著优于对照组12.8%(6/47),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奥美拉唑,且具有低复发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卓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38-139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胃食管反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1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到96.7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西沙必利与多潘立酮分别联合奥美拉唑两种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予奥美拉唑20mg,2次/d,西沙必利10mg,3次/d;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2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两组维持治疗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以及内镜复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内镜检查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内镜检查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将11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高于对照组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进行抑酸治疗的同时,加强促胃动力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奥美拉唑和莫沙比利联合治疗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莫沙比利、铝碳酸镁联合治疗的患者48例为观察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内镜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89.6%)明显高于对照组(60.4%),观察组内镜改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略低于对照组(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2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GerdQ评分为(11.1±2.8)分,与对照组的(11.7±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erdQ评分(4.5±1.1)分低于对照组的(8.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优于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是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黛力新辅助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9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反酸、烧心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61.0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反酸和烧心等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4周后反酸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周末烧心症状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明显,对反酸、烧心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4周时及8周时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8周时胃镜下比较胃黏膜恢复情况。结果第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第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治疗8周后,在食管黏膜的愈合情况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好,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