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例17例,对其临床及MRI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巨大团块样占位,病灶大部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信号不均匀,其中突破中线结构者5例,边缘欠规整,呈显著不均匀强化者13例,病灶边缘较清晰,强化效应相对均匀者4例.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MRI特点鲜明,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红艳  张雪林  陈燕萍   《放射学实践》2009,24(4):376-380
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DN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5例行CT检查,1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病变位于皮层或累及皮层下,均单发,边界清楚;幕下5例、幕上7例。CT平扫,3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病灶边缘可见弧形钙化,且1例合并瘤内出血。MRI表现多样,T1WI为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钙化或出血信号混杂;5例病灶囊性变明显,其中4例囊壁见等T1、等、稍高T2结节;FLAIR上2例病灶呈等低信号,边缘见高信号环影,余均呈高或稍高信号;DWI呈低信号,ADC值升高;MRS示肿瘤Cho和Cr改变不明显,NAA较正常参照侧增高;增强后病灶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结节样强化4例、病灶内环状强化1例、脑回样强化1例;无或轻度占位效应,无瘤周水肿。结论:DNT影像学表现多样,仍有呈慢性良性生长进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MB)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成人MB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单发12例,位于小脑上蚓部4例,小脑半球5例,桥小脑臂1例,第四脑室3例。多发1例,累及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T1WI等、稍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DWI(b=1 000s/mm2)为稍高或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9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9例病灶周边见轻度水肿。4例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发生于中线区7例,其中4例肿瘤前方可见脑脊液间隙。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6例,轻度强化5例;2例可见脑膜尾征。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脑积水。结论:成人MB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肿瘤前方脑脊液间隙、易囊变、DWI呈高信号、瘤周无或轻度水肿、多数轻中度强化等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但需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MD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EAMI。患者的MD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DCT和MRI检查。结果:13例中8例肿瘤呈实质性,5例呈囊实性。CT平扫示7例病灶呈等密度或高密度,3例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上4例病灶以低信号为主,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其中3例信号明显不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示9例病灶呈中等至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实质期示病灶呈持续强化9例,强化程度减退4例,11例病灶强化明显不均匀。仅1例EAML可见少许脂肪信号,6例瘤周可见假包膜显影、较厚且绝大多数完整,9例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伴有出血。结论:肾脏EAML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中等至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假包膜较厚且完整以及瘤内血管影的显示,有助于提高对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李文晶  王浩  陈永其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20,(11):1403-1408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RI表现特征及对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MRI表现,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腺瘤样增生组和无腺瘤样增生组,观察病灶的大小、边缘、信号、强化方式、ADC值,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38例患者MRI发现51个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病灶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00%)。病灶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68.6%),T2WI及DWI以高信号为主(80.4%,74.5%)。早期明显强化24个,轻度到中等强化27个(52.9%),晚期明显强化22个,轻度到中等强化29个(56.9%)。44个病灶可见假包膜(86.3%),29个病灶可见囊变(56.9%)。动态强化曲线呈上升或平台型有24个,流出型或无强化有27个。病灶内充填样强化18个(35.3%)。51个病灶增强前后病灶大小均无变化(100%)。本组19个病灶伴腺瘤样增生,32个病灶无腺瘤样增生,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T1WI信号(P=0.013)、DWI信号(P=0.001)、早期强化程度(P<0.001)、晚期强化程度(P<0.001)、动态强化曲线(P<0.001)、充填样强化(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早期强化程度(P=0.045,OR值18.692)及充填样强化(P=0.001,OR值93.269)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样增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其中伴腺瘤样增生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早期高强化及充填样强化的特点,掌握其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MRI特征,提高对幕下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6例患者全部多发,共25个病灶,位于右侧小脑半球者10个,左侧7个,位于延髓背侧2个,桥小脑角1个,紧贴小脑幕4个,小脑蚓部1个。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SWI序列1个病灶周边见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瘤内及周边可见迂曲血管,较大肿块瘤内及周边可见多发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10个病灶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结论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动态增强表现。方法:搜集67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磁共振动态增强表现特点。结果:67例胶质母细胞瘤中,单发者63例,多发者4例。MRI动态增强均呈明显不均质强化,其中28例呈花环样强化,15例呈环形强化,11例呈结节状强化,13例呈囊实性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20例(29.9%)呈缓升型,28例(42.0%)呈平台型,19例(28.4%)呈速升型。结论: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动态增强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平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筋膜炎的CT和MRI表现。结果:10例中4例位于上肢,4例位于下肢,2例位于腹壁。病灶均表现为单发实性软组织肿块(肌内型6例,肌间型2例,皮下型2例),CT平扫示肿块密度稍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MRI检查:病灶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病灶边缘可见囊变区,3例病灶中央可见低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一重度强化,边界清。结论:结节性筋膜炎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方法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脊)膜瘤MRI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有病理分型的脑(脊)膜瘤37例。纤维型10例,上皮型13例,血管瘤型3例,血管外皮型3例,非典型2例,砂粒型2例,过渡型2例,血管母细胞型1例,间变型1例。回顾性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纤维型:T2研肿瘤中央明显极低信号,周边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周边明显强化,病灶内T2研极低信号区轻度强化;上皮型:肿瘤与皮质等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颅内血管瘤型、血管母细胞型及血管外皮型呈长TI长T2信号,血管母细胞型及血管外皮型可出现周围大范围水肿,增强后非常明显强化。过渡型表现可类似其某单一类型。非典型及间变型可信号不均匀、囊变、出血,间变型周围明显水肿。结论 不同类型脑(脊)膜瘤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特别是纤维型、血管外皮型、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具有明显MRI特征。  相似文献   

10.
颅内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MRI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分析34例有病理分型的颅内脑膜瘤MRI特点。结果:纤维型8例:6例T2WI中央为极低信号,周边等信号;增强扫描周边明显增强,T2WI极低信号区轻度增强,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上皮型13例与过渡型2例:12例上皮型与2例过渡型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增强。血管瘤型2例,血管母细胞瘤型1例,血管外皮瘤型3例:呈长(稍长)T1长(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非常显著增强,血管母细胞瘤型与血管外皮瘤型多瘤周水肿。非典型2例: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或轻度强化。砂粒型2例:1例位于筛窦,T2WI呈极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增强;1例位于蝶骨翼,呈蜂窝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蜂窝状增强。间变型1例:呈等T1混杂T2信号,不均匀增强,瘤周明显水肿。结论:不同类型颅内脑膜瘤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MRI对其病理分型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结核瘤的MRI征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肝结核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0例肝结核瘤患者行MR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共12个病灶,MRI表现:(1)自旋回波序列:T1WT上所有病灶为低信号,T2WI上10个病灶为不均匀低信号(8个病灶为中心低信号而边缘为环形或片状的高信号,2个为低信号中见到点状高信号),另2个病灶为高信号。(2)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无强化,2个病灶边缘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有不同方式的强化,主要为边缘强化和分隔强化。结论 MRI可反映肝结核瘤的病理改变过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粟粒型脑结核瘤MRI表现,总结粟粒型脑结核瘤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倒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证实的粟粒型脑结核瘤患者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及Gd—DTPA增强T1WI。结果:全部病例颅内病灶无法计数,病灶广泛、弥漫分布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区、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半球。病变呈两种形态分布:2/3病变呈环状表现,1/3病变呈结节样表现。直径〈3mm者,病变呈结节样表现,MRI信号特点为等T1,长T2信号,病灶周边无水肿或水肿轻,增强后呈显著结节状强化;直径≥3mm者;病变主环状表现,MRI信号特点为中央呈长T1、短T2信号,环呈等T1、长T2信号,病变周边水肿明显.增强后呈显著环状强化,中央区域无强化。结论:粟粒型脑结核瘤病变以环状病灶为主,其中央短T2信号是诊断结核瘤的特征性MRI表现.恰当的窗技术有利于结核瘤特征的显示。  相似文献   

13.
脑结核瘤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颅内结核的磁共振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12例脑结核瘤MRI表现及Gd-DTPA强化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T1WI和T2WI信号强度与正常脑灰质进行比较。结果 3例粟粒样脑结核瘤呈脑内散在的多发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结节样均匀强化或伴有少量小环状强化。9例31个成熟结核瘤由环壁和坏死的核心两部分组成,环壁呈等T1、短T2信号(5个病灶)和等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26个病灶),单环或花簇状环状强化;14个未成熟结核瘤呈结节样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均匀强化。成熟结核瘤的核心部分因组织病理学的差异可有多种信号。颅内结核瘤以1个主灶伴多个小灶为其主要表现形式(77.8%,7/9)。结论 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轻度不均匀等或略低信号,不均匀单环或花簇环状强化是结核的主要MRI表现。而病灶的多发性符合脑结核系血行播散所致的发病机理,对确立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MRI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行MRI平扫,58例行增强扫描;37例行CT平扫,其中2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82例中单发病灶62例(76%),多发病灶20例(24%)。原发性病灶35例(43%),复发性病灶47例(57%)。75例(91.5%)病灶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48例病灶(58.5%)包绕神经血管束,16例病灶侵蚀骨质,5例病灶压迫邻近骨质。所有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强化;75例(91.4%)病灶信号不均匀,其内部均可见条索状、条片状区,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周边可有水肿区。CT平扫示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该病变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5.
赵越  杨斌 《放射学实践》2019,34(3):316-321
【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后纵隔脊柱旁19例(右侧14例,左侧5例);肾上腺10例(右侧7例,左侧3例);椎管内外多发6例,其中3例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合并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椎管内外单发2例;腹膜后5例。43例均边界清楚,25例呈椭圆形或梭形,9例呈类圆形,9例形态不规则。22例伴有伪足或呈嵌入式生长,13例脊柱旁病灶部分嵌入椎管内,造成相应椎间孔扩大。CT平扫9例出现钙化,30例CT增强扫描,其中22例动脉期及静脉期无明显强化,5例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中度强化,9例延迟期可见条片状或絮状强化。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8例可见条索状稍低信号。12例MR增强扫描,其中8例呈轻度斑片状或絮状不均匀强化,1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若病灶位于后纵隔、腹膜后或肾上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呈伪足或嵌入式生长,密度/信号均匀,CT可见钙化或MR见漩涡征,增强扫描条索状或絮状轻度强化,应首先考虑诊断节细胞神经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腹壁外韧带样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外韧带样瘤的术前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其中2例同时行CT平扫,3例同时行血管造影。结果:5例腹壁外韧带样瘤均位于四肢肌肉及软组织,年龄11岁~28岁,其病灶MRI表现为在T1WI上,肿物呈中等信号,其间可见条片状及斑点状低信号,在T2WI上则呈高信号,其间夹杂中等、稍低及更低的条片状、斑点状信号,后与在T1WI上所见的低信号相吻合。增强扫描后在平扫中呈等T1、长T2或长T1、长T2信号改变的区域均强化非常明显,而在T1WI及T2WI上均呈条片状、斑点状低信号区域则未见强化,5例病灶周围组织均未见水肿,3例邻近骨出现压迫性改变,2例CT显示病灶密度欠均匀,边界清晰,3例血管造影可见肿瘤染色明显。结论:MRI可以较为精确的显示腹壁外韧带样瘤的病灶形态及范围,对韧带样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段世军  朱小飞  雷学斌 《放射学实践》2021,36(12):1509-1513
【摘要】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病(DF)的高分辨率CT(HRCT)及MRI表现,提高HRCT及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DF患者的临床、HRCT及MRI表现。32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5例行MRI平扫,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扫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大小、形态、位置、密度、强化特征、MR信号、邻近肋骨改变、胶原纤维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肿瘤直径2.1~12.3cm,平均(6.4±1.8)cm;肿瘤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18例(56%),不规则形14例(44%);浅表型9例(28%),深部型23例(72%)。在HRCT平扫上呈等密度6例,等~低密度24例;肿瘤内密度欠均匀23例(72%),密度均匀9例(28%);在HR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上病灶均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17例病灶内条片状稍低密度影在延迟图像上呈轻度强化。肿瘤实质在T2WI及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10例,不均匀偏高信号5例,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15例(100%)瘤体内含有“草根状”或索条状胶原纤维,其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STIR图像上呈低信号;7例在增强图像上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条索状胶原纤维未见强化。肿瘤实性成分的平均ADC值为(1.27×10-3±0.21×10-3)mm2/s。在HRCT骨窗图像上观察,病灶邻近骨质呈针状或拉丝样骨质增生13例(41%),侵袭性骨质破坏并骨质增生硬化10例(31%),病变包绕肋骨、局部肋骨受侵呈骨质密度减低表现1例(3%)。结论:DF的HR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针状或拉丝样骨质增生、侵袭性骨质破坏并骨质增生硬化、以及病灶内有"草根状"或索条状胶原纤维是其特征性表现,HRCT及MRI对DF的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男11例,女7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分析其MRI征象。结果17例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后颅窝。14例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结节强化明显;4例表现为实质型。13例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MRI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8.9%(16/18)。结论MRI是术前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癌脊髓内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脊髓内转移(ISCM)的MRI表现特征及病理机制。方法:对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4例临床确诊的肺癌脊髓内转移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7例转移瘤均为单发,3例位于胸段,4例位于脊髓圆锥部。主要MRI表现:肿瘤均位于脊髓中央,T1WI1例呈低信号,6例呈等信号,T2WI全部为高信号,病灶上下方髓内可见水肿2例,空洞3例;平扫肿瘤边界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其中3例呈不均匀强化,3例呈环形强化,1例呈结节样强化,增强后肿瘤边界显示十分清楚。结论:肺癌脊骨转移的MRI表现常为明显强化的髓内肿物,但其缺乏特征性,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欧鸿儒  贾红明  李苒光  张水兴  张金娥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31-1233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13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CT及MRI表现.观察项目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内部结构、边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13例均为青壮年患者,单发病灶,位于前中上纵隔,病灶最大截面直径约63 mm.CT表现为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坏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行MRI扫描,T1WI示病灶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不均匀,12例伴有出血、坏死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中度强化.病灶边界欠清,其中11例病变与纵隔血管间脂肪间隙消失,10例可见病变周围结构受侵犯,9例血管受侵,3例合并上腔静脉闭塞,6例累及心包,3例侵犯前胸壁及胸骨.结论: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CT和MRI表现具有恶性肿瘤侵袭性的特征,但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