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及其对OPG及IGF-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10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口服药物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观察组给予补肾生骨颗粒,两组均用药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PG(血清骨保护素)、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E2(血清雌二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OPG明显降低,IGF-Ⅰ、E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密度、BALP、N-MID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骨密度、BALP、N-MID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方药可有效降低OPG,提升IGF-I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有着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肾方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Ⅱ)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符合要求的PMOP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健肾方组采用口服健肾方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Ⅱ)治疗,阿仑膦酸钠组采用口服阿仑膦酸钠片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Ⅱ)治疗,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的骨密度、疼痛程度、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骨保护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含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健肾方组2例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2例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阿仑膦酸钠组1例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1例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立即停止使用当前药物,给予护肝及保护肾功能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均在2周内恢复至正常范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671)。治疗前2组患者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31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2.69±0.12,-2.09±0.22,t=14.343,P=0.000;-2.72±0.13,-2.37±0.09,t=14.038,P=0.000),健肾方组的骨密度高于阿仑膦酸钠组(t=6.931,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5,P=0.64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4.53±0.94)分,(2.33±0.68)分,t=11.366,P=0.000;(4.42±1.03)分,(3.21±0.87)分,t=5.522,P=0.000],健肾方组的VAS评分低于阿仑膦酸钠组(t=4.841,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E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P=0.611);治疗结束后健肾方组的血清E2含量较治疗前升高[(50.91±6.24)pmol·L~(-1),(62.88±9.02)pmol·L~(-1),t=6.546,P=0.000];阿仑膦酸钠组血清E2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7±6.31)pmol·L~(-1),(50.88±8.16)pmol·L~(-1),t=0.425,P=0.672];治疗结束后,健肾方组的血清E2含量高于阿仑膦酸钠组(t=6.006,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骨保护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8,P=0.729);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血清骨保护素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140.76±14.97)pg·m L~(-1),(160.18±15.70)pg·m L~(-1),t=5.371,P=0.000;(139.55±14.99)pg·m L~(-1),(146.68±15.68)pg·m L~(-1),t=2.027,P=0.046],健肾方组的血清骨保护素含量高于阿仑膦酸钠组(t=3.701,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IGF-Ⅰ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9,P=0.40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血清IGF-Ⅰ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25.19±8.34)μg·L~(-1),(35.81±9.48)μg·L~(-1),t=5.042,P=0.000;(23.53±8.74)μg·L~(-1),(28.87±10.29)μg·L~(-1),t=2.440,P=0.017],健肾方组的血清IGF-Ⅰ含量高于阿仑膦酸钠组(t=3.012,P=0.004)。结论:健肾方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Ⅱ)能提高PMOP肾阳虚证患者血清E2、骨保护素及IGF-Ⅰ含量,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减轻疼痛程度,其效果优于阿仑膦酸钠片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Ⅱ)治疗,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方干预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No.ChiCTR200034867)。将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基础用药组、唑来膦酸组和益气温经方组,每组各60例。基础用药组予口服碳酸钙D3片(每日1次,每次1片)和骨化三醇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治疗;唑来膦酸组予基础用药及唑来膦酸(唑来膦酸每年1次,每次5 mg);益气温经方组予基础用药、唑来膦酸及益气温经方(中药每日2次,每次1袋)。4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停药1个月),试验期间共9个疗程。试验观察治疗前后3、6、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比较治疗前后1、2、3年的骨密度、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骨折率。结果试验过程中,基础用药组脱落7例,唑来膦酸组脱落5例,益气温经组脱落4例,最终有164例患者完成试验。(1)VAS疼痛评分量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3、6、12个月后基础用药组、唑来膦酸组及益气温经组VAS均下降(P<0.01);治疗3个月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VAS评分降低(P<0.05);治疗6、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VAS评分降低(P<0.05,P<0.01)。(2)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益气温经组Tinetti评分上升(P<0.05);治疗12个月后唑来膦酸组、益气温经组Tinetti评分均上升(P<0.01);治疗6、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评分更高(P<0.05,P<0.01)。(3)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12个月后益气温经组腰背肌、股四头肌肌力上升(P<0.01,P<0.05)。治疗6个月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更高(P<0.05);治疗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更高(P<0.05)。(4)骨密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年后,唑来膦酸组与益气温经组骨密度均上升(P<0.05);治疗3年后基础用药组骨密度下降,唑来膦酸组和益气温经组上升(P=0.008,P<0.01)。治疗1年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骨密度更高(P=0.01);治疗2年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骨密度更高(P<0.01);治疗3年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骨密度更高(P=0.026,P<0.01)。(5)骨代谢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3年后唑来膦酸组和益气温经组β-CTX和PINP水平下降(P<0.01,P<0.05)。治疗1年和2年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β-CTX更低(P=0.026,P=0.001);治疗3年后,与唑来膦酸组和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β-CTX更低(P=0.048,P<0.01)。治疗2年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PINP降低(P=0.012);治疗3年后,与唑来膦酸组比较,益气温经组PINP升高(P=0.046),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PINP降低(P=0.025)。(6)骨折率:治疗第2年内和治疗3年后总计,3组总体骨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8,P=0.02;χ^(2)=6.275,P=0.043),益气温经组与基础用药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基础用药和唑来膦酸联合益气温经方使用,都能提升骨密度、降低β-CTX、PINP、疼痛情况和骨折率,但后者疗效更优;唑来膦酸联合基础用药可以改善下肢平衡及肌力,但联合益气温经方使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二仙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组用加味二仙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骨密度(BMD)、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钙离子(Ca)含量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75;P=0.706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43;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L1-4、Neck、Troch、Inter、Ward's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ALP、BGP、C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ALP、BGP、Ca含量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结论:加味二仙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1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每组70例。A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B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C组采用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3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BMD、NBAP、BGP、E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治疗后BMD、NBAP、BGP、E2水平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GP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有效率为97.14%,B组有效率为72.86%,C组有效率为70.00%,A组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亏虚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NSCLC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化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肺部原发病灶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略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9,P>0.05);2组均出现化疗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给药方便、止痛效果良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和单纯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30例予以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骨密度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干预12个月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干预1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干预12个月时研究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命质量SF-12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生命质量SF-12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 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倩 《双足与保健》2017,(9):134-13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与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患者80例,按照随机平分为唑来膦酸组和替勃龙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唑来膦酸组患者同时采取静脉注射唑来膦酸5 mg/年,替勃龙组患者采取口服替勃龙2.5 mg/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唑来膦酸组患者的骨密度增加明显高于替勃龙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BALP及CTX下降明显,唑来膦酸组的CTX显著低于替勃龙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方面,采用唑来膦酸和替勃龙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采用唑来膦酸对增加腰椎骨密度方面效果更显著,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可以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中应用唑来膦酸联合替勃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东莞市中堂医院就诊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 120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替勃龙治疗组(A 组)、唑来 膦酸治疗组(B 组)和唑来膦酸联合替勃龙治疗组(C 组),每组 30 例,观察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功能变化和治 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的骨钙素、血清Ⅰ型前胶原肽(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四组患者以上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 C 组改善更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 组、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A 组和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组和 C 组脆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C 三组脆性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予以绝 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唑来膦酸联合替勃龙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骨汤口服联合太极拳锻炼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益骨汤口服联合太极拳锻炼治疗和钙剂联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益骨汤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6个月;太极拳每日早晚锻炼1次,每次15~20 min,连续6个月;碳酸钙D3咀嚼片(Ⅱ)每日口服1次,每次1片,连续服用6个月;阿仑膦酸钠每周口服1片,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Ⅰ,IGF-Ⅰ)血清含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6个月,比较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结果:①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6. 390,P=0. 000); 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7. 257,P=0. 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 717. 259,P=0. 000); 2组患者腰背疼痛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6. 87±0. 34)分,(4. 68±0. 43)分,(3. 45±0. 39)分,(1. 59±0. 36)分,F=1 282. 371,P=0. 000;(6. 79±0. 36)分,(5. 47±0. 27)分,(4. 24±0. 31)分,(2. 54±0. 34)分,F=1 547. 065,P=0. 000];治疗前,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946,P=0. 347);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益骨汤联合太极拳组VAS评分均低于钙剂联合阿仑膦酸钠组(t=10. 029,P=0. 000; t=9. 925,P=0. 000; t=12. 148,P=0. 000)。②临床症状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4. 886,P=0. 000); 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0. 506,P=0. 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临床症状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 281. 241,P=0. 000); 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19. 86±1. 83)分,(15. 66±0. 52)分,(12. 19±0. 68)分,(9. 61±0. 87)分,F=673. 543,P=0. 000;(19. 89±1. 11)分,(17. 45±0. 68)分,(15. 49±0. 52)分,(12. 68±0. 69)分,F=687. 054,P=0. 000];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081,P=0. 936);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益骨汤联合太极拳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钙剂联合阿仑膦酸钠组(t=13. 036,P=0. 000; t=24. 324,P=0. 000; t=17. 380,P=0. 000)。③腰椎骨密度。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777,P=0. 439);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0. 63±0. 12) g·cm~(-2),(0. 86±0. 25) g·cm~(-2),t=-5. 246,P=0. 000;(0. 61±0. 11) g·cm~(-2),(0. 74±0. 18) g·cm~(-2),t=-3. 897,P=0. 000],益骨汤联合太极拳组腰椎骨密度高于钙剂联合阿仑膦酸钠组(t=-2. 464,P=0. 016)。④GH血清含量。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69. 456,P=0. 000); 2组患者GH血清含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 959,P=0. 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GH血清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790. 502,P=0. 000); 2组患者GH血清含量均呈升高趋势,但2组的升高趋势不完全一致[(0. 79±0. 44) ug·L~(-1),(2. 51±0. 77) ug·L~(-1),(4. 10±0. 88) ug·L~(-1),(5. 59±1. 08) ug·L~(-1),F=494. 694,P=0. 000;(0. 78±0. 47) ug·L~(-1),(1. 44±0. 64) ug·L~(-1),(2. 69±0. 81) ug·L~(-1),(3. 99±1. 03) ug·L~(-1),F=332. 258,P=0. 000];治疗前,2组患者GH血清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068,P=0. 946);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益骨汤联合太极拳组GH血清含量均高于钙剂联合阿仑膦酸钠组(t=-6. 742,P=0. 000; t=-7. 433,P=0. 000; t=-6. 751,P=0. 000)。⑤IGF-Ⅰ血清含量。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 313,P=0. 000); 2组患者IGF-Ⅰ血清含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 466,P=0. 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IGF-Ⅰ血清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80. 659,P=0. 000); 2组患者IGF-Ⅰ血清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2组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178. 95±7. 59) ug·L~(-1),(233. 96±20. 58) ug·L~(-1),(255. 18±22. 49) ug·L~(-1),(296. 82±28. 29) ug·L~(-1),F=231. 799,P=0. 000;(177. 12±10. 19) ug·L~(-1),(210. 39±17. 67) ug·L~(-1),(232. 54±21. 01) ug·L~(-12),(264. 98±32. 57) ug·L~(-1),F=163. 707,P=0. 000];治疗前,2组患者IGF-Ⅰ血清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907,P=0. 367);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益骨汤联合太极拳组IGF-Ⅰ血清含量均高于钙剂联合阿仑膦酸钠组(t=-5.495,P=0. 000; t=-4. 652,P=0. 000; t=-4. 668,P=0. 000)。结论:益骨汤口服联合太极拳锻炼与钙剂联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骨密度,但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提高患者血清GH、IGF-Ⅰ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强骨饮对骨质疏松症老年女性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口服中药强骨饮治疗,两组同时给予相同剂量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和碳酸钙D3片,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BMD),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M-CSF,OPG及RANKL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RANKL水平均下降,血清OPG水平均上升,与治疗前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RANKL水平低于对照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RANKL水平继续下降,血清OPG水平继续上升,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RANKL水平仍低于对照组,OPG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D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BM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饮能够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老年女性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M-CSF水平,且能够提升血清OPG水平并降低血清RANKL水平,强骨饮可以通过影响炎症细胞因子和OPG/RANKL/RANK系统干预骨代谢,提高骨量,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观察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 3组,各组30例。对A组患者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味药物制成的蜜丸治疗,对B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C组患者给予六昧地黄丸蜜饯+唑来膦酸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后,3组患者骨质疏松疼痛均有所缓解,C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VAS疼痛程度与A、B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中医证候积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A、C组与B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对改善骨质疏松疼痛作用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患者为唑来膦酸单药治疗,治疗组为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 KPS)、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PSA、f-PSA、ALP)、不良反应。结果 经4周期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00%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30.00%(P<0.05);2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治疗组低于观察组(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癌骨转移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疗效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TNF-α的变化。方法将3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化疗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止痛总有效率78%,对照组止痛总有效率33%。2组止痛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钙、TNF-α及IL-6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用于肺癌骨转移可减轻骨损害,降低IL-6和TNF-α水平,缓解骨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静脉给予患者唑来膦酸和钙尔奇D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PVP术联合唑来膦酸和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骨密度(B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BMD值显著优于手术前及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VP联合唑来膦酸和钙尔奇D进行治疗,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大幅度降低再骨折风险,增加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手术复位内固定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PⅠCP)、碱性磷酸酶(ALP)、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 PⅠNP)水平和治疗期间IL-6、IL-18、IL-10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治疗6个月后肘关节Mayo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血清VEGF、BMP-2、IGF-1、PⅠCP、ALP、t PⅠNP、IL-6、IL-18、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BMP-2、IGF-1、PⅠCP、ALP、t PⅠN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 d、7 d观察组血清IL-6、IL-18、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肘关节Mayo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肘关节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壮骨方联合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肾健脾壮骨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的70.21%(P<0.05)。2组治疗后胫膝痠耎和腰背疼痛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胫膝痠耎和腰背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股骨颈与腰椎L2~4BMD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骨颈与腰椎L2~4BMD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TX、B-ALP和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壮骨方联合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双模拟法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用唑来膦酸治疗,研究组患者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疼痛总缓解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能有效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强骨饮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口服强骨饮联合碳酸钙D3片和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片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强骨饮,每日1剂,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200 mL;碳酸钙D3片,每日1次,每次600 mg;阿仑膦酸钠维D3片,每周1次,每次70 mg;均连续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Ⅰ)含量。试验期间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结果:共3例患者退出试验,强骨饮组2例因未按规定用药退出,阿仑膦酸钠组1例因突发外伤事件退出。治疗前2组患者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0.02)g·cm~(-2),(0.66±0.03)g·cm~(-2),t=1.257,P=0.128];治疗结束后强骨饮组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增高(t=-13.876,P=0.003);阿仑膦酸钠组的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5,P=0.132);治疗结束后,强骨饮组的骨密度高于阿仑膦酸钠组[(0.75±0.03)g·cm~(-2),(0.68±0.02)g·cm~(-2),t=12.942,P=0.003]。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PⅠN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4±4.80)ng·L~(-1),(45.86±3.44)ng·L~(-1),t=1.753,P=0.088];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血清PⅠN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t=7.673,P=0.002;t=4.345,P=0.008),强骨饮组的血清PⅠNP含量低于阿仑膦酸钠组[(37.55±4.28)ng·L~(-1),(40.68±3.03)ng·L~(-1),t=-3.941,P=0.004]。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TX-Ⅰ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6±0.09)ng·L~(-1),(0.58±0.04)ng·L~(-1),t=-1.146,P=0.097];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血清CTX-Ⅰ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t=4.443,P=0.000;t=2.876,P=0.002),强骨饮组的血清CTX-Ⅰ含量低于阿仑膦酸钠组[(0.48±0.06)ng·L~(-1),(0.53±0.03)ng·L~(-1),t=-3.031,P=0.000]。试验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强骨饮组与阿仑膦酸钠组各有1例出现恶心、腹胀症状,调整服药时间后症状缓解。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口服强骨饮联合碳酸钙D3片可以降低PMOP患者的血清PⅠNP及CTX-Ⅰ含量,有助于增加患者的骨密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绝经后出现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金天格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各个部位的骨密度比较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提高,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骨密度数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钙和磷的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数据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骨钙素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是治疗后数据高于治疗前数据,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与治疗前相比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是治疗后数据低于治疗前数据,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VAS评分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的VAS数据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10.00%,观察组:8.75%,两组间数据比较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和金天格胶囊联合起来对绝经后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骨密度显著提高,缓解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改善各项实验室相关指标,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增加,此方法适合在更大的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