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6月于医院接受ACL重建术的8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术后膝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构成,对感染者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评价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0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及琼氏不动杆菌1株;治疗后,患者WBC、ESR、CRP和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92.5±3.1)分、膝关节活动度125°~135°,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发生率较低,但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早期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时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将60例ACL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3周,32例)与对照组(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3周,2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而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的患者在损伤发生后3周内予以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ilon骨折延期手术治疗和传统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Pilon骨折延期手术术后感染病原菌。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278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延期手术治疗137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41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9.1%,高于对照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8%,低于对照组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分离出13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9株占69.23%,革兰阴性菌4株占30.77%,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结论分步延期手术较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中给予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调查使用万古霉素浸泡自体肌腱移植物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有效性,为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2年10月1056例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将其分为最初5年,504例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A组),随后5年,552例患者除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外,术中加用万古霉素浸泡肌腱(B组),使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结果 A组504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1.6%,细菌培养检出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琼氏不动杆菌1株;B组552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浸泡移植肌腱,可有效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负压引流和每日换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和耐药性分布。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比例(4.5%)显著低于对照组(9.6%),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2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1例,其中单一感染43例,混合感染9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8株占62.3%,观察组24例患者共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单一感染患者17例,混合感染7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9株占61.3%;对照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观察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于不同病原菌的感染要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TACE术后中晚期肝癌患者762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病原菌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肿瘤分型等临床资料,归纳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医院感染率为8.53%(65/762);以腹腔感染和胆道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62.82%,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5株占32.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占5.13%。年龄,住院时间,腹水和血清白蛋白是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ACE术后中晚期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以腹腔感染和胆道感染为主,应针对感染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院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率对比,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检出的8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感染的来源将患者分为医院感染组56例和社区感染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感染部位分布及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共17 322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82例,感染率为0.47%,其中医院感染组56例,占68.29%,社区感染组26例,占31.71%。两组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感染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两组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组对利福平、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达福普汀、替加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100%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要区别治疗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预防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后切口部位医院感染情况,以及ARIMA-NARNN模型预测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统计分析术后感染情况以及病原菌分布特点。运用SPSS 20.0软件建立ARIMA-NARNN模型,分析模型的拟合和预测价值。结果 95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者42例(44.21%),共检测出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革兰阴性菌36株,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表现出较高的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最低(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较高的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性最低(0株)。ARIMA-NARNN组合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的MSE、MAE和MAPE(0.012、0.086、0.275)低于ARIMA模型。结论 乳腺癌术后切口部位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根据药敏试验选取合适的抗菌药,采用ARIMA-NARNN组合模型可有效拟合、预测术后切口感染率,从而为术后切口感染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双束双隧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于关节镜下确诊为膝关节ACL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ACL保留残端重建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束双隧道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双束双隧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预防清创缝合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为预防感染发生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科清创缝合并给与护理干预患者19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急诊科清创缝合未给予护理干预患者14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清创缝合术后7d,观察组感染9例,感染率4.59%,对照组感染16例,感染率1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细菌培养,观察组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3%,表皮葡萄球菌占22.22%,对照组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00%,表皮葡萄球菌占18.75%,溶血葡萄球菌占18.7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清创缝合术后患者的感染率,改善患者的伤口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对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在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54例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预防感染,另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55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前房注射头孢呋辛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视力、不良反应(眼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前房纤维素反应)、术后眼内感染和病原菌分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总的不良反应率为1.82%,对照组为9.26%,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发生眼内感染,对照组患者发生眼内感染2例,感染率为3.70%,观察组患者眼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株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2株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组患者病原菌分布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房注射头孢呋辛钠可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减少眼内感染率,可作为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减少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2 123例进行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 123例开胸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感染率为4.95%;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切口及泌尿道,分别占60.00%、23.81%及7.62%;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134株占62.91%、革兰阴性菌64株占30.05%、真菌15株占7.04%;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呋喃妥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95%及96.30%。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上腹部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资料,以指导麻醉手术后感染的预防。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医院接受上腹部全麻手术的患者158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上腹部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的患者1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分析痰菌培养的病原菌结果。结果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6%,对照组为22.58%,研究组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80.77%,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全身麻醉方案可安全地应用于上腹部手术中,但需严格遵守预防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不保留残端重建术,观察组行保留残端重建术,评价术前及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的基本运动功能、主观感觉及本体感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被动角度再生实验、TTDPM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重建术治疗ACL损伤疗效显著,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数据,探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以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对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525例胃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数据,整理分析胃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合胃肠肿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胃肠道肿瘤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案。结果 52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分泌物中36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切口感染率6.86%,36份标本共检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76.19%,革兰阴性菌7株占16.67%,真菌3株占7.14%;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拉定耐药率>50%,而对替考拉宁、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利奈唑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替考拉宁、头孢噻吩有较高的耐药率>50%,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患者经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定期总结胃肠肿瘤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数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缓院内病原菌耐药性发展进程,以降低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2012年医院2 963例手术患者,选取其中2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0例;对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感染发生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009-2012年医院2 963例手术患者中256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64%;送检的983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45株,检出率为14.75%,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44.83%和29.66%;护理干预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45%,常规护理组为13.64%,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甲、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72.73%、21.82%、5.45%;常规护理组分别为59.09%、27.27%、13.64%,护理干预组甲级愈合率显著性高于护理常规组(P<0.05),而丙级愈合率与感染率则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医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较为严重,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手术切口愈合及感染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的19 3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及感染趋势。结果 19 392例心脏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330例,348例次,感染率为1.70%,例次感染率为1.79%,5年手术后感染率呈上升趋势(P<0.001)。术后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血液系统、泌尿道和手术部位;下呼吸道感染、术后肺炎、血液系统、泌尿道5年感染率呈上升趋势(P<0.05),手术部位5年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年检出病原菌34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耐药菌株共计48株,历年病原菌耐药菌株构成比逐年增加(P<0.05)。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防控措施,尤其是手术后肺炎和血液感染防控;耐药菌构成比逐年增加,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患者及骨质疏松性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 89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归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感染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 893例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患者95例,感染率为5.02%,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59.81%,革兰阳性菌39株占36.45%,真菌4株占3.74%;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氨曲南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6.67%;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及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行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及骨质疏松性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感染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感染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 方法对我院2003年1 05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 结果 1 05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次,感染率为8.25%,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占67.82%;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结论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手术部位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解本地区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类别,为本地区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预防与控制术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对近年来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2月-2007年6月所有住院手术患者19 147例,手术部位感染225例,感染率为1·18%。1·2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集手术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病原菌分离采用常规分离方法。2结果手术部位感染病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α溶血链球菌。病原菌分布率见表1。表1手术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