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胰岛素、阿仑膦酸钠干预,观察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治疗12个月后股骨颈(Femur Neck)骨密度(BMD)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等血清骨转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128例,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METF)、胰岛素组(INSU)、二甲双胍+阿仑膦酸钠组(METF+ALEN)、胰岛素+阿仑膦酸钠组(INSU+ALEN),每组同时服用钙尔奇D片作为基础用药,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12月后,测定4组患者股骨颈BMD及血BAP、BGP、TRAP-5b,分析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INSU+ALEN组治疗12月可见患者骨密度较前增加,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F、INSU组较前无明显改变,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F+ALEN组治疗12月可见患者BMD较前略有增加,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U+ALEN组治疗后BMD的增加明显高于其它组(P均0.05)。INSU+ALEN治疗组患者治疗12月后血清BAP、BGP显著升高(P0.05),TRAP-5b显著降低(P0.05);将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其它治疗组比较,BAP、BGP、TRAP-5b差异显著(P均0.01);METF、INSU、METF+ALEN组治疗12月可见患者血清BAP、BGP较前略有增加,TRAP-5b略有降低,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首选治疗,可增加骨量,预防骨丢失。阿仑膦酸钠能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减缓骨量丢失,提高骨密度,二者联用可有效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期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改变,同时测定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水平的变化,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VAS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髋部及腰椎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治疗组的骨密度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各组血清B-ALP和TRACP-5b水平、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的骨代谢指标和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而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增加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COPD患者38例,经骨密度检查,并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连续服用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于治疗6个月后复测患者骨密度、肺功能以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和晨尿游离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在服药期间每月在门诊随诊1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患骨痛症状改善,FEV1及FEV1%有显著提高,腰椎正、侧位、左股骨颈、左股骨近端及Ward’s三角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治疗前FEV1、治疗后FEV1变化值/XFEV1与腰椎正、侧位骨密度变化值△APL1-4及△LatL2-4间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钙、BGP水平升高;血清磷、ALP水平及晨尿Dpd/Cr值均下降。无严重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结论 阿仑膦酸钠是治疗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提高患者骨密度,也有利于肺通气功能的改善,特别适合于病情较重或有骨折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以评价该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3例。对所有患者均早晨空腹采血。测量空腹血糖(FPG)、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和血清骨钙素(OC)。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检测。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后复查上述各项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将每例样本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方法为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CP-5b、s-CTX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 BAP与OC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依从性。方法对50例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服用阿仑膦酸钠,1次/周;对照组20例,服用钙尔奇D片,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阿仑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定量测定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疼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3.5%,与钙尔奇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关节疼痛及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及骨密度(BMD)水平的变化。方法 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50IU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使用15次后改为口服阿仑膦酸钠1粒/周,共经6个月治疗,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后全身骨关节疼痛程度,治疗前、后骨钙素、降钙素及第2~第4腰椎(L2-4 )、股骨颈、Ward区骨密度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个月后,对缓解骨关节疼痛症状疗效良好,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和降钙素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使血清降钙素的水平明显升高,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能显著减轻患者骨关节疼痛,改善症状,并增加骨密度,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症效果临床观察。方法98例严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骨骼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PTH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伊班膦酸钠治疗,为期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药物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腰椎L1~4及股骨粗隆、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明显增加,且12个月后骨密度进一步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清及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血清骨钙素(OC)水平均显著改变,且治疗组对ALP及s-CTX、BAP、OC及TRACP-5b影响更明显(P0.05),而两组血钙(Ca)及血磷(P)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TH联合伊班膦酸钠使用能有效提高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8.
罗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7):930-933, 943
目的探索葛根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14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4)和对照组(n=74)。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葛根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为期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髋部及腰椎的骨密度改变,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细胞-10(IL-10)]水平的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免疫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髋部及腰椎骨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治疗组骨密度变化更明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组血清BALP、BGP、TRAP-5b、IL-10、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TGF-β1及E2水平均升高,而治疗组改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可以通过降低骨转换率及减少免疫因子表达来改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及腰部的骨密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采用骨肽注射液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骨代谢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治的9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肽注射液,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醋酸纤维素(Ca)、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BM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P0.05);治疗后,两组ALP、BAP、OC及B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骨肽注射液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Scienc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MEDLINE、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性研究,同时筛选最终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项研究,共1 4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骨密度、疼痛缓解有效率、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骨保护素(OPG)均显著高于阿仑膦酸钠治疗组;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仑膦酸钠治疗组;两者在血磷、血钙、血清骨钙素(BGP)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骨密度,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胶原肽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13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骨胶原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为期12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腰椎正位(L1-L4)、左股骨颈的骨密度、血清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腰椎正位、左股骨颈的骨密度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BALP及血磷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TRAP-5b及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胶原肽联合阿仑膦酸钠能安全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甲状腺功能减患者骨密度及骨生化、代谢影响的影响。方法初次诊断为未绝经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女性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70 mg/周,为期12个月。测定治疗不同时间段患者,腰椎1-4(L_(1-4))、左侧股骨颈BMD及血Ca~(2+)、血P~(3+)、1,25-(OH)_2D_3、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以及血清骨钙蛋白(bone gla-protein,BG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骨生化、代谢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腰椎1-4(L_(1-4))及股骨颈BM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ALP、ICTP及BG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组的BGP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ALP及ICTP升高程度明显大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Ca~(2+)、血P~(3+)、1,25-(OH)_2D_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以明显提升甲状腺功能减患者骨密度,改善骨生化和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阿仑磷酸钠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08例D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阿仑磷酸钠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及降糖治疗,阿仑磷酸钠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血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特异型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分别为(7.52±3.20)μg/L、(6.24±2.22)U/L、(3.30±1.13)ng/ml,阿仑磷酸钠组分别为(9.41±3.32)μg/L、(7.73±2.34)U/L、(2.45±1.18)ng/ml;治疗后,两组BAP和BG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4.670,t=6.120,P<0.05),组间比较,阿仑磷酸钠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0,t=3.390,P<0.01);两组TRAP-5b(t=4.780,t=5.620,P<0.0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阿仑磷酸钠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0,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分别为(0.82±0.06)g/cm2、(0.74±0.05)g/cm2,阿仑磷酸钠组分别为(0.91±0.04)g/cm2、(0.83±0.08)g/cm2,两组腰椎和股骨颈BMD(t=3.840,t=3.760,P<0.05)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组间比较,阿仑磷酸钠组高于对照组(t分别=9.170和7.010,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7.06±0.29)mmol/L、(8.02±3.17)mmol/L、(6.21±0.46)%,对照组FBG、2 hBG、HbA1c水平分别为(8.12±0.33)mmol/L、(9.98±0.54)mmol/L、(7.56±0.67)%,两组比较,阿仑磷酸钠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0,4.480,12.210,P<0.01)。阿仑磷酸钠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79.63%,P<0.05)。 结论阿仑磷酸钠治疗DOP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骨代谢,促进BMD水平增加,值得临床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愈灵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4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骨愈灵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洛昔芬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限为12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腰椎正位(L_(1-4))、左股骨颈的骨密度、血清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腰椎正位(L_(1-4))、左股骨颈的骨密度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BAL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5),血清TRAP-5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 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 05)。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 05),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骨愈灵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BTM)酒石酸抗性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雌二醇(E_2)和镁(Mg~(2+))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97名无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扫描评估不同骨骼部位的BMD。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量E_2、BSAP和TRAP-5b的血清水平。使用比色光谱技术测定血清Mg~(2+)水平。结果骨质疏松女性血清B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SAP具有中等敏感性(76. 8%)和特异性(84. 7%)(截止点为21. 27 U/L)。在3. 46 U/L的截止点,TRAP-5b的灵敏度为86. 8%,特异性为90. 8%。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g~(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Mg~(2+)水平与BMD值呈正相关。此外,Mg~(2+)浓度与E_2水平呈正相关。脊柱骨密度与BSA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BMD与BTM呈负相关,与E_2和Mg~(2+)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配成对照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雌激素+三苯氧胺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1 mg/kg)灌胃,1次/周;雌激素+三苯氧胺组给予尼尔雌醇(1 mg/kg)和三苯氧胺(3 mg/kg)灌胃,1次/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持续3个月。3个月后取材,检测大鼠左侧股骨BMD和股骨骨矿物盐含量、血清钙含量以及胫骨中骨骼钙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胫骨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血清钙含量和血清TRAP-5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骨钙含量、BMD和骨矿物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ALP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血清钙含量、血清TRAP-5b含量以及胫骨组织RANKL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骨钙含量、血清ALP含量、BMD、骨矿物盐含量以及胫骨组织OPG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三苯氧胺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通过显著性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骼钙、ALP、股骨骨密度、骨矿物盐以及OPG的含量,抑制骨钙流失、TRAP-5b及RANKL蛋白表达,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BG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本院88例老年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88例老年T2DM骨量减少患者作为对照A组,88例老年T2DM骨量正常患者作为对照B组。比较各组血清Cys-C、25(OH)D3、BGP水平、血糖指标、血脂指标、骨矿物质密度(BMD),分析研究组血清各指标水平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BMD的相关性。研究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6个月,依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发生者、未发生者,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各指标水平及变化值,分析其对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25(OH)D3、BGP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Cys-C水平与BMD呈负相关,25(OH)D3、BGP水平与BMD呈正相关(P<0.05);发生者治疗前后血清Cys-C水平高于未发生者,25(OH)D3、BGP水平低于未发生者,各指标变化值低于未发生者(P<0.05);血清各指标变化值降低可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各指标变化值联合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大于治疗1个月后(P<0.05)。结论 老年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Cys-C水平升高,25(OH)D3、BGP水平降低,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