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60例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为脓毒症感染组,并选择同期接诊60例其余部位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PCT的测定使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CRP的测定使用胶体金法。结果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CRP(138.93±29.31)mg/L、PCT(13.21±1.87)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7.34±9.84)mg/L、(0.31±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CRP(73.12±17.84)mg/L、PCT(2.31±0.44)ng/ml水平明显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116.72±29.79)mg/L、(14.82±1.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其他所有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均和CRP、PCT之间呈正相关(r=0.631,0.682,0.564;P<0.05)。结论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CRP、PCT比其余部位感染的患儿表达水平更高,且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CRP、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在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中联合检测血清CRP、P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的测定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临床确诊的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42例,非细菌感染组48例,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PCT、PA、CRP水平及WBC计数,同时测定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的PCT、PA、CRP水平及WBC计数并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和WBC计数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A水平细菌感染组均低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血清PCT、PA、CRP水平及WBC计数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41、62.87、15.07和28.87,均P0.01),阳性率分别为88.10%、83.33%、61.90和50.00%;细菌感染组治疗后P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8,P0.01),PCT水平和WBC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5、7.92,均P0.01),CRP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9,P0.01)。结论血清PCT、PA、CRP及WBC计数联合检测对鉴别儿童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同时为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查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病原体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8例)。细菌感染组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28例(革兰氏阳性菌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34例(革兰氏阴性菌组),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患儿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WBC计数及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均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P0.05),而WBC、CRP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72 h后WBC、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计数联合检查可对患儿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做出初步诊断,且血清PCT和CRP水平可作为抗感染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住院110例AECOPD患者,包括67例感染性AECOPD患者(感染组)和43例非感染性AECOPD患者(非感染组),另收集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110例AECOPD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PCT和CRP及WBC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CRP、PCT和WBC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前感染组3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CRP、PCT和WB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PCT诊断感染性AECOPD的灵敏度分别为89.6%和92.5%,明显高于WBC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和PCT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评估指标,对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检测在学龄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7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72例),病毒性腹泻组(75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5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清PCT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清CRP水平,WBC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细菌性腹泻组PCT、CRP及WBC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腹泻组经规范治疗后,PCT、CRP及WBC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腹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诊断细菌性腹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1%、90.0%、92.5%和81.8%,均高于CRP和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WBC相应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中PCT、CRP及WBC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三者对学龄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病情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PCT的诊断价值高于CRP和WBC。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1~3月龄发热患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月龄发热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其分成细菌性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同期选择正常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患儿体内的PCT、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的含量。结果与病毒感染组发热患儿相比,细菌性感染组患儿血清中的PCT、CRP和WBC的含量明显偏高;细菌性感染组发热患儿的血清PCT和CRP的含量大多为阳性,其阳性率为93.65%和84.13%,明显高于WBC的阳性率(73.02%)。PCT和CRP作为判定标准的特异性为88.89%(64/72)和54.17%(39/7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12,P0.01);WBC的特异性为47.22%(34/72),明显低于PCT和CRP的特异性。结论测定1~3月龄发热患儿血清中PCT和CRP的含量有助于快速确定发热患儿的病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手足口病患儿伴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早期感染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患儿232例,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将232例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55例与非细菌感染组17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20名儿童为对照组,所有均进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查。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和WBC分别为(7.41±3.45)ng/ml、(16.26±4.47)mg/L和(15.56±5.73)×109/L,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阳性率细菌感染组为94.55%、非细菌感染组为3.95%、对照组为5.00%,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准确度为87.84%、敏感度为92.81%、特异度为95.23%,均明显优于CRP和WBC。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有利于早期小儿手足口病伴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患者,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6例)[根据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6例)]和重症脓毒症组(62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别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前,治疗1、3、7 d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WB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86(0.703~0.864)、0.754(0.691~0.827)和0.603(0.542~0.67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r=0.596,P=0.004)和(r=0.523,P=0.012)],治疗7 d后血清PCT与WBC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 PCT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联合观察PCT和CRP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肺炎并发脓毒症患儿体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探讨此三项指标与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80例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和35例单纯肺炎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将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症组、重症组,比较三组患儿入院当天和治疗7天后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院当天,轻症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升高幅度为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治疗7 d后,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较入院当天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当天,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与CRP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46,P0.05),PCT与D-D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25,P0.05),CRP与D-D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41,P0.05)。而治疗7 d后,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CRP与血浆D-D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CT、CRP和血浆D-D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判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肺炎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将其分为支原体感染组(60例)、细菌感染组(52例)和病毒感染组(48例),另选同期行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儿童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变化情况。结果支原体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可作为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变化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单一应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4,P=0.012);研究组WBC (t=3.863,P=0.044)、中性粒细胞(t=4.660,P=0.04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能降低血清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其在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73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病毒感染组(98例),另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并分析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以及WBC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阳性率CRP高于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1;P<0.01);细菌感染组中CRP浓度与WBC水平呈正相关(r=0.254,P=0.028);与治疗前相比,细菌感染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和CRP水平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治疗后的CRP和WBC水平较之于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CRP的水平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ICU收治的60例细菌感染患者,将其分为重症感染组28例、一般感染组32例,另选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PCT水平,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和荧光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并对部分患者血清PCT、CRP和WBC水平进行连续监测。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CT、CRP、WBC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的PCT、CRP比一般感染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WBC阳性率在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监测结果显示,PCT水平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CRP和WBC对治疗效果的提示作用不如PCT。结论血清PCT对危重患者的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sane》2014,(4)
目的探讨小儿肺部不同细菌病原体感染时,人体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患者83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9例)、革兰阳性菌组(34例)。入院后对患儿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mL,行PCT、CRP测定,白细胞计数等检查。结果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P0.05);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用来区分肺部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而CRP及白细胞计数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用于细茵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然后测定并比较两组WBC、CRP及PCT指标水平,并统计各指标相应阳性率.结果:经检测后表明,研究组患者WBC、CRP及PCT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研究组患者WBC及PCT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5.0%、97.5%,比对照组的17.5%和25.0%明显偏高(P<0.05);而两组CRP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CRP及PCT指标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鉴别指标,其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略阳县人民医院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90例为试验组,选择同期确诊为非细菌感染疾病患者9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测定WBC、N%、CRP和PCT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指标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WBC(t=2.305,P=0.024);N%(t=5.214,P=0.009);CRP(t=20.047,P=0.000)和PCT(t=19.501,P=0.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WBC、N%、CRP和PCT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2、70.005、49.630、88.028,均P=0.000)。试验组患者N%、CRP和PCT的阳性率均高于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3、46.283、28.093,均P=0.000);CRP阳性率高于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4,P=0.031)。对照组患者CRP阳性率均高于WBC、N%和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62、19.824、22.018,均P=0.000)。结论WBC、N%、CRP和PCT指标能够辅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N%、CRP和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要优于WBC,CRP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较低,而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更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PCT、CRP水平及血小板参数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单纯支气管哮喘36例(对照组),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感染40例(病毒组),支气管哮喘合并细菌感染44例(细菌组),对三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P0.05);三组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低于对照组和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于诊断和鉴别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及抗生素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为诊断和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炎症指标升高的110例患儿(患儿组)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研究组(52例),研究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健康婴幼儿5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儿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并比较观察组和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疱疹消退时间、WBC、CRP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组WBC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儿组与对照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和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和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WBC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WBC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对诊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接受抗生素治疗患儿并不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谨慎,避免因滥用抗生素引发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2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5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4、7d血清CRP和PCT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d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后4、7d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6,P=0.036)。结论联合检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菌药物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感染中的临床研究,为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诊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感染程度分为一般感染组57例和严重感染组56例,再选取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52例,检测每位儿童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比较两组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一般感染组及严重感染组患儿PCT水平、hsCRP、WBC计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后,严重感染组患儿的PCT水平、hsCRP、WBC计数值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感染组和一般感染组患儿在PCT、hsCRP、WBC检测结果上均与治疗前有差异,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血清PCT水平、hsCRP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PCT联合hsCRP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