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未发切口感染的剖宫产患者2628例相比较,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发生切口发生率1.6%(42/2670);影响因素:合并基础疾病、体重指数高、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等。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与产妇自身因素及医院感染防控不力等有关,在围手术期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可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洁净手术室内感染控制的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的重要科室之一,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控制手术室内感染,可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降低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锡瑶  惠锦林  李丹  于刚  史加宁 《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办法和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共657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657例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1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年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与切口感染有关联(P<0.05),而性别因素则与切口感染无关(P>0.05);各类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最多的是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而在肝脏手术、甲状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则没有发现切口感染。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重视规范操作技能,应用微创技术,提倡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普外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与手术室集束化护理管理的相关性,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普外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同期选择普外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手术室集束化护理管理。将手术间的环境管理、手术物品管理、手术人员操作、连台手术与否、手术时间长短、术前是否予以抗生素治疗、不同年龄、手术切口的类型等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医院感染与手术室集束化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总结手术间的环境管理、手术物品的管理、手术人员操作、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不同的年龄、连台手术与否、手术切口的类型等是普外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人员操作、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的类型是普外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前抗生素应用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间环境的管理、手术物品的管理、手术人员规范化操作的管理是主要保护性因素(P 0.05)。结论针对普外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需要做好相关预防,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确保手术效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4年4月25日0:00~24:00对本院88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应查897例,实查884例,实查率99%,医院感染37例,现患率为4.19%。医院感染构成部位占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颅内感染。调查I类手术切口120例,其中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4例,占11.67%。结论本调查中现患率数据客观地显示本院医院感染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贵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235-235
目的预防控制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保证手术质量。方法回顾分析与总结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医院共完成968例白内障手术,通过对人员管理、器械物品的消毒与检测及手术中的感染控制,以杜绝医源性感染。结果 968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无一例感染发生。结论手术间的选择与监测、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器械物品的消毒与检测、患者的管理等是控制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整形外科进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手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合并基础疾病、切口暴露时间、手术部位及围手术期用药等。结果:调查患者例中感染6例发现手术室的具体环境手术过程及患者基础疾病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整形外科手术全过程中严格控制感染危险因素的发生,可明显降低手术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正>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5%~40%,本文通过对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各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分析,筛选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科学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及对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降低感染率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01 1年1-12月22 156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 156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例数206例,感染率0.93%,医院感染例次数224例次(1.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76例次,33.93%),血液系统(54例次,24.11%),上呼吸道(36例次,16.07%)为主,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07%.结论 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大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切口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感染[1].国外资料表明,外科切口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25%[2].因此控制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我院2003年9月-2006年8月582例新生儿腹部手术进行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得出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查分析与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结果对可疑切口感染的120例患者进行细菌学调查,发生切口感染7例,感染发病率5.83%。7例切口感染患者创面细菌学调查:大肠埃希菌5例,葡萄球菌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切口分类、糖尿病、切口引流、手术时间、肥胖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联。结论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为不可变因素,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中的可变因素可通过尽快完善术前检查,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及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的预防应用抗生素措施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与手术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关系。方法对郑州黄河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手术室感染控制后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与去年同期(2011年6月至2011年12)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研究不断完善和巩固控制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措施后,对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手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总切口感染率为7.06%;不同手术切口感染率具有较大差异,污染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大大高于清洁类手术,按切口感染率排列顺位依次是结肠、直肠手术(11.25%)、腹部手术(8.02)、其它手术(4.72%)、乳腺手术(4.55%)、骨关节手术(3.51%);而手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后感染率下降至3.44%;措施实施后与实施前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可对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提前干预,从切口感染的源头抓起,对降低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切口愈合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天成  黑金璇  项征  陶日东 《安徽医药》2018,22(8):1533-1535
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防治对策,为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行无菌手术的1 78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并制定对应的防治措施,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结果 1 780例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2.9%;在分离的73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27.40%),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21.92%);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卧床时间是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BMI、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卧床时间等,医院相关部门应这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对应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骨科患者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肝胆外科不断发展,许多复杂手术在临床上逐渐开展起来。而伴随而来的是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增高,肝胆术后患者由于人员多,手术本身为污染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道等,易发生医院感染,如切口感染,医源性感染等。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危及生命,加重了经济负担。本文从多方面分析肝胆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重点讨论护理管理在预防肝胆术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危险因素1.1患者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耐药性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进行培养,做药敏实验。结果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危险因素是手术部位、病原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是多因素所致,预防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是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安全措施,加强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监管,可有效降低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12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2.8%。感染手术类型主要有阑尾炎、结肠、胆囊和乳房等,分别占所有手术感染率15.8%、29.6%、11.4%和10.2%。结论手术类型、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切口类型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郑央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31-332
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200例普外科收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0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结果非清洁手术、全麻、急诊手术、手术时间>1h、引流管数量>1个、住院时间>20d是普外科手术感染相关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切口感染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中将进行外科操作时所暴露的组织、器官或体腔的感染称之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切口感染不仅是影响患者术后病情恢复和延长住院时间的重要原因,更是影响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成本的重要原因,甚至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患者自身原因如贫血或合并基础疾病,或与手术性质如手术时间或手术分级等多种因素有关~([1])。普外科手术包括了肝胆外科手术、消化外科手术以及肛肠外科手术等。普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要高于其  相似文献   

19.
王晓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43-144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探讨建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37例≥60岁的患者采用综合性方法进行监测。结果: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4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手术切口、上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发生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结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监测,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从各环节、细节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与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3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多种不同的易感因素与手术切口的感染有关。如:无菌操作、缝合技术、手术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均重要。结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及严格的无菌观念,针对不同的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