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探讨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造口病人自我效能量表、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对140例肠造口门诊就诊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面对(19.20±4.22)分、回避(16.50±3.48)分、屈服(10.70±3.51)分,造口病人自我效能得分为(86.60±12.85)分,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为(41.90±10.54)分;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间两两相关;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效能可以通过影响应对方式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结论]护理人员期望在提高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时重视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在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病人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秀  付菊芳  李秦  段娇博  刘莹 《护理研究》2011,25(29):2659-2661
[目的]了解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造口专科护理发展和提高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和结直肠癌专用问卷(QLQ-CR38)对93例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结肠造口病人EORTC QLQ-C30总体健康状况均分为58.78分,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得分低于参考值,单项量表中腹泻和经济困难得分高于参考值,QLQ-CR38功能量表得分最低的是性功能量表,症状量表得分最高的是男性性问题,其次为女性性问题、造口相关问题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况、术后时间、健康教育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应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及时给予造口专科护理和系统的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机移动教育对直肠癌造口病人康复期并发症的影响,为制定直肠癌造口病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128例直肠癌造口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手机移动教育进行康复期健康教育。在干预后2周对两组病人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2周肠造口损伤1例、造口周围皮炎2例、皮肤黏膜分离1例,对照组病人干预后2周肠造口损伤8例、造口周围皮炎7例、造口狭窄6例、皮肤黏膜分离6例,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2周生活质量评分生理维度为(7.16±3.21)分、心理维度(7.55±2.95)分、社会维度(6.34±3.25)分、精神维度(6.78±3.15)分,对照组病人干预后2周生活质量评分生理维度为(5.10±2.65)分、心理维度(5.17±2.67)分、社会维度(5.12±2.56)分、精神维度(5.15±2.11)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效能感低等6例、中等21例、高等37例,对照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效能感低等18例、中等42例、高等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机移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直肠癌造口病人康复期的生活质量水平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心理及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4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BT疗法。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CBT治疗依从性、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病人完成CBT治疗依从性、SAS得分、SDS得分、造口相关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造口自我效能感水平,帮助其重建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鼓励病人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造口随访,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3.04分±0.88分,出院3个月后为2.35分±0.71分;对照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2.91分±0.89分,出院3个月后为2.87分±0.55分,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病耻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鼓励病人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造口随访,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3.04分±0.88分,出院3个月后为2.35分±0.71分;对照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2.91分±0.89分,出院3个月后为2.87分±0.55分,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病耻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造口身体形态评估工具在结肠造口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5例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观察组指导病人使用造口身体形态评估工具根据自身腹部造口形态变化选择造口护理用品;对照组在医护人员常规指导下选择造口护理用品。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伤口造口门诊随访,比较两组病人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及造口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得分。[结果]观察组病人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30.1%(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造口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造口身体形态评估工具通过指导病人准确选择造口护理用品,可有效减少结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直肠癌病人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心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行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病人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LQ-30)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SAS、SD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QLQ-C30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评量技术在直肠癌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直肠癌造口病人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采用心理评量技术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后的自主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自主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评量技术应用于直肠癌造口病人的护理中,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孙媛 《护理研究》2014,(11):1335-1337
[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问卷、造口自我效能量表及Herth希望量表对196例结肠癌、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87.62分±18.41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6.68分±3.94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与其希望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为中等水平,希望水平较差,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指导,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及希望水平,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秀丽  芦桂芝  何苗 《全科护理》2020,18(11):1281-1285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现状及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心理一致感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72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及175例直肠癌非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5.09±11.71)分,直肠癌非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9.07±7.02)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造口自理水平、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手术时间及每月购买造口用品费用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影响因素。[结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状况,根据病人一般情况提供帮助支持,提高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提升病人心理一致感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孙媛 《护理研究》2014,(4):1335-1337
[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问卷、造口自我效能量表及 Herth 希望量表对196例结肠癌、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87.62分±18.41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6.68分±3.94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与其希望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为中等水平,希望水平较差,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指导,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及希望水平,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况世荣  彭威 《护理研究》2013,27(2):143-144
[目的]探讨变径齿轮状扩肛器在预防及治疗永久性造瘘口狭窄中的疗效。[方法]按住院时间顺序将61例低位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病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手指润滑后扩肛,观察组采用自制变径齿轮状扩肛器配合自制固定腹带进行扩肛治疗。观察两组造口肠管狭窄、排便通畅、扩肛治疗时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排便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造口狭窄发生率及扩肛治疗时病人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变径齿轮状扩肛器扩肛及自制腹带加以固定,有效预防了永久性造瘘口狭窄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肠造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肠造口病人,按照出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干预组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随访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病人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病人对肠造口的主要症状(81.25%)、日常饮食(93.75%)、并发症的预防(90.63%)、运动知识(90.63%)、皮肤护理(87.50%)等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知识水平(46.12分±13.27分)、自我概念(20.83分±6.32分)、自我责任感(17.61分±5.86分)、自我护理技能(29.36分±8.52分)等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肠造口病人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肠造口病人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6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造口病人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直肠癌病人病耻感得分为(61.5±11.2)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抑郁、社会支持是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解释总变异的46.3%。[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水平受自我效能、抑郁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玛莉 《全科护理》2011,9(21):1887-1888
[目的]探讨综合性多角度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综合性多角度心理护理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教育指导、激励护理、榜样树立、家属支持等。[结果]研究组病人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多角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具有良好的负性心理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曾繁英  彭曼英 《全科护理》2020,18(7):781-785
[目的]研究Heider平衡理论对泌尿外科尿路造口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尿路造口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随访,观察组应用Heider平衡理论指导随访及干预。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得分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ESCA量表各维度得分及WHOQOL-100量表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eider平衡理论用于指导尿路造口病人的院外干预能有效提升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史亚丽  吴爱须  李彦平 《护理研究》2014,(14):1685-1688
[目的]了解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因结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9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业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以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网络视频指导、专家讲座、组织造口联谊会等形式进行延续护理干预,以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评价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时效性激励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自护能力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时效性激励原则,两组病人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于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价两组病人的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自护能力得分分别为99.55分±12.70分、114.23分±14.34分、137.53分±12.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2分±13.88分、99.52分±12.45分、115.63分±13.90分)。[结论]时效性激励可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30-4032
目的研究一针法回结肠造口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及结肠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横结肠造口术,观察组采取一针法回结肠造口术。对比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简易健康状况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针法回结肠造口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对患者生活影响小及利于后期还纳等优点,与其他造口技巧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