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情况和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提高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徐萍 《当代护士》2017,(12):30-31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以及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组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有利于血流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红粉  徐静娟  何英 《护理研究》2010,24(3):603-605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预防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12年1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手术病人为观察组,术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护士操作技能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各时点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快,护士操作技能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不仅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提升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朱春霞 《妇幼护理》2022,2(18):4176-4178
目的 探讨产妇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产妇 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 防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下肢症状、疼痛、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静脉血流速度与通畅情况、凝血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以及静脉通 畅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通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护理能改善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提高静脉通畅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疼 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Autar和Caprini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病人采取常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B组和C组病人分别采用Autar和Caprini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工作完成后,从病人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C组病人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均好于A组和B组病人(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面,C组病人发生率低于A组(P0.017)。[结论]Caprini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更适宜ICU病人的使用,有效预防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的100例脑外科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应用,有效地促使远端深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肺循环的速度,从而明显地改善血液滞留,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刘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17-118,1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引起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颅脑手术后放置右股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分为2组,对50例术后放置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落实预防措施,与采取循证护理前的7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亚军  段缓  史倩 《全科护理》2013,(29):2709-2710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在预防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41例重症监护室(ICU)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动静脉气压治疗仪对病人双下肢进行气压治疗。[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治疗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王婷婷  王曾  葛国芬   《护理与康复》2021,20(2):67-69
目的观察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肢体疼痛、肢体肿胀情况,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肢体疼痛及肢体肿胀例数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D-二聚体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骨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股静脉人工肝置管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实施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的人工肝患者32例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前实施常规护理的人工肝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腘静脉及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下肢DVT、肿胀及疼痛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提高,但干预组腘静脉血流速度(21.24±2.69)cm/s及股静脉血流速度(29.77±4.85)cm/s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1.96)cm/s,(23.52±4.38)cm/s(P0.05),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6.25%、术肢肿胀发生率15.63%、术肢疼痛发生率21.8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37.50%,40.63%(P0.05)。结论对人工肝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增加术肢血液血流速度,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90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改善下肢血流状况,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咏庆  郑尧娟  张洁  李建华 《全科护理》2021,19(27):3796-3799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配合综合护理在预防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医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08例老年精神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观察组,在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连续干预1周.测量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周径变化,记录DVT形成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平均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快,且观察组病人下肢髌骨上、下15 cm处周径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2.96%(P<0.05).结论:对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引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可有效促进下肢血液流速,改善病人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在预防DVT形成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在预防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神经外科昏迷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病人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观察组每天还加用了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2%,观察组为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可以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徐明霞  周艳 《全科护理》2013,(28):2610-26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病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石苗苗 《妇幼护理》2022,2(14):3175-317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妇科癌 症手术患者共 94 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7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 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下肢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凝血酶原时 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观察组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股静脉、 腘静脉和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静脉血栓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妇科癌症手术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减轻下肢肿胀,改善凝血状况, 预防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2012年在泰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颈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指导、下肢活动指导及血栓预防知识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指定专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有针对性制订深静脉血栓干预指南等。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部骨折患者采取规范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梯度弹力袜标准作业流程(SOP)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TURP的病人,经筛选将符合标准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我科DVT防治小组制定的梯度弹力袜SOP,对照组应用梯度弹力袜,但未执行SOP。观察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足背皮肤温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腓肠肌疼痛发生率等。[结果]术后观察组发生DVT(1例)低于对照组(7例,P0.05)。观察组下肢股浅静脉和腘窝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足背皮肤温度低于观察组(P0.001),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腓肠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度弹力袜SOP有效预防了TURP后DVT的发生,同时规范了临床弹力袜使用流程,降低了术后腓肠肌疼痛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和足背皮肤温度,同时有效降低TURP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