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油酸钠与紫外线联用灭活血浆中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胞感染法,对油酸钠与短波紫外线(UVC)联用灭活血浆中病毒进行了研究。结果,3200μW/cm2 UVC与3.0mg/ml油酸钠联合作用30min或3200μW/cm2 UVC与2.0mg/ml油酸钠联合作用40min,可使血浆中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滴度下降 6.33~6.44lg TCID50,辛德比斯病毒滴度下降6.09—6.34lg TCID50。且两者联用协同系数(T/E)远大于1,有明显增效作用。但该方法使M13噬菌体和f噬菌体滴度下降≤3lg PFU。用 RT-PCR扩增 VSV编码 N蛋白的一段核酸,研究此消毒方法对VSV核酸的影响。结果,经UVC照射的含VSV血浆目的片段扩增阴性,油酸钠处理的含VSV血浆扩增阳性。表明UVC照射作用于VSV核酸,使之断裂,从而灭活病毒,而油酸钠对VSV的这段核酸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氯灭活甲型肝炎病毒与其核酸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氯灭活HAV与HAV核酸变化的关系,采用大片段逐步步移RT一PCR技术对HAV核酸全序列进行扫描。结果,在25℃以10mg/L有效氯作用30min,可完全灭活HAV,而5mg/L有效氯作用60min则不能。在HAV核酸全序列中,各部分对氯的抗力不一,以5′NTR为敏感。用10mg/L有效氯作用30min,检测其为阴性,其次为3′NTR,当10mg/L有效氯作用60 min时,亦为阴性;结构区的某些片段对氯的抗力较强。以10mg/L有效氯作用30min,进一步缩小氯对HAV核酸作用敏感区间{即近5′NTR)的检测发现,病毒最初的1~671bp检测呈阴性,而669~1023bp仍呈阳性。结果表明,氯灭活HAV与其核酸5′NTR的损伤一致,在充分了解氯对HAV作用机理的基础上,PCR可用于消毒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基因mRN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IE)基因mRNA。方法设计合成跨越HCMVIE基因内含子区的一对引物,分别用RTPCR和PCR技术扩增HCMVmRNA和DNA,用Southern杂交鉴定阳性产物。结果HCMVIE基因mRNA表达在感染后6小时即可出现,并持续到感染后至少96小时,RTPCR检测的最低敏感性为100fg总RNA,其他病毒和细胞RNA不能被扩增。结论RTPCR技术检测HCMVmRNA敏感、特异,有望应用于临床作为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良凝胶吸附法制备的凝血酶原复合物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DEAE-SephadexA50和DEAE-SepharoseCL-6B凝胶从人血浆中吸附制备经S/D病毒灭活处理后的PCC制品,DEAE洗脱液经S/D处理(0.3%磷酸三丁脂和1%Twen80,6~8h,24℃)后,使所加入具有感染剂量(>106)的标志病毒VSV、Sindbis、HIV均被有效灭活;PCC制品中Ⅱ、Ⅶ、Ⅸ、Ⅹ因子的比活性(U/mg)分别为0.799±0.349、0.343±0.252、0.747±0.348、0.580±0.199(n=7),均比传统PCC提高1.5~2.5倍(其中FⅨ∶C的比活性提高有显著性,t=3.105,P<0.01),同时也优于国内同类制品(t=2.360,P<0.05),对其杂蛋白(AT-Ⅲ、Fn、PKA、Plg、ⅧR∶Ag抗A、抗B凝集素)的分析也反映出PCC纯度有所提高。SDS-PAGE、IE、CIE电泳图谱及HPLC层析图谱证实上述结果,PCC中TNBP残留量≤10μg/ml,Tween80残留量≤100μg/ml,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80℃,72h干热处理FⅧ制剂中指示病毒灭活效果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泡性口炎病毒(VSV)、Sindbis和PolioI型疫苗病毒为指示病毒,考察80℃,72h干热处理对FⅧ制剂中的病毒灭活效果。结果表明,该法对加入制品中的VSV、Sindbis和PolioI型疫苗病毒的灭活能力分别为8.3、9.1和7.7lgTCID50/ml;证实80℃,72h干热处理,对模拟脂包膜和非包膜病毒的指示病毒VSV、Sindbis和PolioI型疫苗病毒,均可起到有效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胞感染法检测消毒剂灭活肠道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前,化学消毒剂对细菌杀灭效果的检测,已基本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试验方法;但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尚无统一的试验方法。细胞感染法被认为是目前检测病毒感染性存在与否的最可靠方法。在消毒试验中,用细胞感染法评价消毒剂对病毒的灭活效果,还存在较多问题。现对有关用该法检测与评价消毒剂灭活肠道病毒效果的进展综述如下。 1病毒悬液的制备 试验肠道病毒多分离自病人粪便,经细胞培养、纯化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buffer)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制成病毒悬液。Tan等用三羟甲基…  相似文献   

7.
甲型肝炎病毒PCR检测结果与其感染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检测,以300μW/cm2紫外线照射10分钟,或用1%过氧化氢处理30分钟,对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性的灭活率为99.99%,但用PCR法未检出5'端非编码区的扩增片段;经紫外线照时20分钟,HAV感染性虽全部消失,但仍可检出P1区扩增片段。结果表明,HAV感染性的有无与PCR扩增产物检出与否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细胞感染法,对油酸钠、短波紫外线(UVC)、维生素C(Vit C)灭活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作用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当油酸钠含量为2.0~3.0 mg/L,作用温度为4~37℃时,随着油酸钠含量和温度的提高,VSV滴度下降值由 1.17lg TCID50增至4.50lg TCID50;而作用时间在 0.5~2h之间变化,对病毒灭活效果无明显影响。UVC照射剂量为 25 500~204 000 J/m2,可使 VSV下降 2.39~5.00个对数滴度,剂量-效应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Vit C对 VSV无明显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支气管炎和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检测RSV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引物特异性扩增RSV F糖蛋白F1亚基的一个片段,计算机检索与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无同源性。敏感性测定显示该方法RSV最低量为10TCID50S。这些结果表明RT-PCR可作为快速诊断RS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短波紫外线与交联淀粉碘联用法对血浆中病毒灭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细胞感染试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DS-PAGE等技术,观察短波紫外线(UVC)与交联淀粉碘(CSI)联用对血浆中辛德比斯病毒(SV)的灭活效果及血浆成分的变化。结果,以7170J/m2UVC照射后再经100mg/mlCSI处理60min,血浆中病毒的灭活可达6个对数级,且两消毒因子有协同增效作用。消毒后的血浆,除乳酸脱氢酶完全消失,总胆红素含量明显下降,钾离子含量比对照增加52倍外,多种蛋白含量、蛋白分子量和生化指标均维持在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热力法快速灭活冻干IgG制品中病毒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病毒细胞感染和免疫化学等试验观察了100℃干热法快速灭活冻干IgG中病毒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00℃处理30min可灭活IgG中的水泡性口炎病毒(1082TCID50)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1045~1052TCID50)。处理后IgG的外观色泽和复溶效果均未见明显变化,抗原及抗体活性与未处理组相近,β-折叠构象仍然存在;但分子聚合体含量略有升高。如能找到减缓IgG分子热聚合速度的方法,100℃干热法有望用于快速灭活冻干IgG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12.
糖类蛋白保护剂对热力灭活冻干IgG制品中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0 ℃和100 ℃干热灭活冻干蛋白制品中的病毒时,冻干品中的糖含量( 作为蛋白保护剂) ≤10% ,对病毒灭活效果影响较小;糖含量≥20 % ,热处理后的冻干蛋白剂型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热力、紫外线、次氯酸钠、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作用后、检测感染性、抗原性与核酸。经热力或碘作用后,病毒感染性消失与抗原性破坏较一致,而核酸破坏明显滞后,经氯或紫外线作用后,病毒感染性消失与核酸破坏较一致,而抗原性破坏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微波对血浆中病毒灭活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细胞感染法,试验观察了微波对血浆中病毒的灭活效果。结果,以微波加热50℃作用25min,可使106.25/mlTCID50的水泡性口炎病毒完全灭活,并且血浆感官形态不改变;而以水浴加热同样温度与作用时间时,则达不到完全灭活。微波消毒法可望用于对人血浆中病毒的灭活。  相似文献   

15.
RT-PCR法观察光化学法损伤VSV核酸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光化学灭活病毒时 ,VSV核酸的动态变化。方法 :利用来源于VSV核衣壳蛋白基因的一对引物以RT PCR法检测VSV的核酸。结果 :RT PCR最大检测灵敏度为 1 8LgTCID50 ;在VSV光化学灭活过程中 ,RT PCR产物量在 5个灭活时间段上是不同的 ,随灭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 :光化学法对VSV核酸损伤程度随病毒灭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酶标法、反向被动血凝法与电镜法对氯溴异氰尿酸灭活轮状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经有效成分浓度为800mg/L的氯溴异氰尿酸溶液作用5分钟(25℃),以酶标法测得P/N值为1.50,血凝法测得作用20分钟时的灭活率为98.52%,电镜下见不到完整的轮状病毒及其残片。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和热力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紫外线和热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PVI)的灭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悬液定量灭活病毒试验.结果,紫外线辐照剂量达 240 000μW· s/ cm2,可使滴度为 106·17 TCID50的 PVI全部灭活,灭活效果随病毒悬液厚度增加或悬液中存在有机物而降低。以 55℃作用 10 min,或以 60℃作用 5min,可使滴度为 10617 TCID50的 PVI全部灭活。病毒悬液中含体积分数为 50%的小牛血清时,需以55℃作用 20 min。 PVI对紫外线的抗力强于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 f2噬菌体,对热的抗力则仅比大肠杆菌f2噬菌体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猫杯状病毒作为指标,评价化学消毒剂灭活病毒的中和剂试验方法。方法采用细胞感染法培养病毒,以噬斑计数法测定含氯消毒剂对猫杯状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采用本研究设计的中和剂试验方法所选出的中和剂能完全中和有效氯含量为1000 mg/L的该消毒剂,但其中和产物对培养细胞有毒。用EBSS溶液作2.5倍稀释后,可消除中和产物对试验细胞的毒性,使其可以用于病毒灭活试验的中和剂。以含有效氯10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猫杯状病毒作用1 min,平均灭活率为99.16%;作用5 min,平均灭活率为99.99%。结论以细胞感染法的噬斑计数测定消毒剂灭活猫杯状病毒的中和剂试验方法,达到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目的,可作为消毒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