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20年有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文献,建立信息采集表,使用统计软件,对中医证型、证素及症状进行频数、频率统计,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提取的症状尝试3~6类进行分析,结果 4类较为满意:1)自汗、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便溏、食欲低下、咳喘、舌淡、苔白、指纹淡红;2)口气臭秽、大便偏干、口干欲饮、厌食、苔黄、指纹深红;3)急躁易怒、五心烦热、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咽干、唇淡色白、大便先干后稀、脉弦;4)五迟五软、肌肉松弛、面色少华、鸡胸龟背、形体消瘦、毛发稀疏、指纹淡紫。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证型为肺脾两虚型、积热内蕴型、脾虚肝旺型、肾虚骨弱型。  相似文献   

2.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我们从1087年以来,采用核酪针剂作穴位注射并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0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自门诊病例SO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在18~74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月.无发烧,气促。本文肺气虚型47例,症见咳声无力,多有单咳或有间歇性咳嗽,白天多于夜晚,痰量不多,多汗,恶风,舌质正常或淡,苔薄白,脉活细或缓细。脾气虚型33例.症见咳声更浊,昼轻夜重,咳粘液痰.痰多色白,伴胸闷,气短,胃纳呆,舌质淡胖,苔薄白,脉德级。本组病例穴位注射前在外院曾服用过各种…  相似文献   

3.
魏萍,女,30岁,工人。阴道断续出血已有5个多月,每日出血量70-100毫升,伴有身体倦怠,气短懒言,不欲饮食,面色苍白,出血色淡红,加有少量的紫血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李乐,女,14岁,中学生。月经不调,周期紊乱已1年,常迟来,滴漏10多天、20多天不净,看中医服中药后已准时,但仍量多,一直滴漏不停。上述2人均被诊断为“崩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院应用自行配制的咳喘宁口服液结合临床证型加减治疗慢性气管炎 10 0例 ,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 0例均属门诊患者 ,其中男 5 9例 ,女 41例 ;年龄最大6 9岁 ,最小 2 5岁。X线胸透提示双肺纹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 ,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根据中医分型 ,咳嗽、痰白而清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浮紧 ,属寒邪袭肺型 40例 ;咳嗽 ,痰黄而稠 ,舌质淡红 ,苔薄微黄 ,脉浮数 ,属风热犯肺型 40例 ;咳嗽 ,痰黄白相兼 ,舌质淡红 ,苔厚黄而腻 ,脉滑 ,属痰湿壅肺型 2 0例。2 药物组成与配制药物组成 :麻黄 ,…  相似文献   

5.
阿片依赖的证候诊断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阿片依赖证候错杂互见 ,只有在发生学上从繁杂的临床表现中分析确认各类证候 ,在治疗上才能理解并切中病机 ,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戒毒的关键是防复吸 ,防复吸中医药治疗的基础是辨证论治。本文在临床实践基础上 ,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对阿片依赖的证候进行了分类 ,并探讨了中西医学发生机理。一、脾瘾气虚证(一 )临床表现主症 面色萎黄 ,纳呆食少 ,食后撑胀。次症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 ,肌肉消瘦。女子月经量少色淡 ,甚至闭经。舌脉 舌淡苔白 ,脉缓弱。(二 )发生机理阿片苦涩 ,易伤脾胃 ,使消化液分泌减少 ,胃肠平滑肌及其括约…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  相似文献   

7.
小儿哮喘临床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哮喘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哮喘。方法:对233例哮喘患儿的初发病因素、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哮喘的最主要病因,咳嗽、气促、鼻痒、鼻塞为肺系主要症状(比例≥50%),自汗、盗汗为肺系外主要症状(比例≥50%)。发作期以舌质红,苔白腻、薄白、花剥为主,缓解期以舌质红、淡红,苔花剥或少苔、薄白为主,脉以细、滑为主。结论:治疗小儿哮喘越早越好,应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旺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83-3484
笔者1998年1月-2002年6月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2型糖尿病,并参照1991年全国第二届消渴病学术会汉制定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分期标准,排除酮症、感染、过敏、原发性肾病、药物所致肾损害者,尿蛋白〉500mg/24h,连续2次以上,尿蛋白阳性;空疆血糖〉7.8mmol/L,并有血脂增高和肾功能下降;排除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的肾病患者;主要脉症:神疲乏力,腰膝酸痛,面足水肿,腹胀纳呆,夜尿增多,大便溏或燥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厚腻,脉沉细无力。  相似文献   

9.
·肾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程长,病情重,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以中医辩证施治,配合西药常规治疗,疗效尚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1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7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一周。其中急性肾炎4例,慢性肾炎7例。 2 辩证分型及治疗 2.1 脾虚型:14例。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轻度浮肿或无浮肿,纳差,腹胀,或有便溏,身倦乏力,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  相似文献   

10.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全方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本为治疗“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之血痹证而设。笔者根据其组方特点,扩大使用范围,用于以下诸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气虚外感证证见发热恶风,头痛肢乏,气短神倦,脉浮缓,舌淡白,苔薄白润,遇风寒即发之反复外感证,可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如某男,45岁,每于秋冬之交即反复感冒,直至仲春渐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1 0月采用屏风生脉胶囊联合克敏治疗 5 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再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0 0例荨麻疹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 ,符合荨麻疹的诊断标准。临床均表现为淡红色或淡白色斑疹、风团、瘙痒 ,平素体虚易患感冒 ,本病多在冬季或遇冷水、吹冷风后发病或症状加剧 ,易反复发作 ,病程可延缓数月或数年。舌质淡红或淡白 ,舌苔薄白或苔白腻 ,脉或迟或濡缓或濡细 ,中医辨证为素体气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之寒冷性荨麻疹。1 .2 治疗方法 :1 .2 .1 治疗组 :采用…  相似文献   

12.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 ,是温肾补肺 ,延年益寿名贵中药。现代广泛用于免疫异常性疾病 ,笔者自 1990年开始用它防治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 ,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参考 1988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拟定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1〕,拟定本研究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标准 :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 6次 ,两次感染距离至少 7天以上 ;或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 2次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 ,可以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数 ,本文共收集 80例患者 ,排除患有肺结核哮喘、肺肿瘤和其它脏器严重感染病变 ,随机分为三组。冬虫夏…  相似文献   

13.
例1.女,27岁,2006年9月3日初诊。患者经前期乳房胀痛2年余,月经先期量少,色淡红,经期腹痛、腰困、全身乏力,纳呆,乳房可触及散在多个小结节,有压痛,行经后乳房胀痛逐渐消失。平时烦躁易怒,精神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西医诊断:乳腺增生症。中医辨证:气血不足,肝郁血滞。治以养血益气,舒郁化滞。方药: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0g、生黄芪30g、香附10g、郁金10g、柴胡10g、红花10g、桃仁10g、炙甘草6g、远志10g,经前服5剂后,乳房胀痛大减,腹痛、腰痛也减轻,乏力如前,前方去桃仁、红花,加西洋参10g、丹参15g、三七10g,继服10剂,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方治疗小儿脾气两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该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观察组予健脾益气方治疗,连续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45/48)高于对照组的79.2%(38/48),治疗后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面色萎黄、便溏积分低于对照组,IgA、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t=9.80、8.17、14.70、7.75、9.61、2.45、6.20、4.90;P <0.05)。结论 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脾气两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慢性泄泻在临床上以脾虚多见,故以补脾运中为基本治疗法则,再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用药,审因论治,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1 辨证施治1.1 脾气虚弱:其主证是大便时溏时泻,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不舒,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甚则面部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等。治宜健脾补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腹中雷鸣,泻清水,完谷不化,肢冷畏寒,脉象沉迟,舌淡苔白滑,治宜温中健脾、暖土散寒,可用附子理中汤、附桂理中汤加减;若因久泻而中气下陷,见气短,小腹部有下坠感,大便溏薄而便意频多,或食后即泻,或脱肛不收,或胃、肾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橘半枳术丸加味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胃肠积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胃肠积热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以橘半枳术丸加味治疗,对照组服用脾氨肽口服液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1年内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次数、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67%,对照组为36.67%,2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及症状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疗效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橘半枳术丸加味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胃肠积热型,可减少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缩短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时间,改善中医临床证候,且健康饮食宣教在治疗中尤为重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由于发病原因复杂 ,在临床上彻底治愈困难。 1999年~ 2 0 0 0年对 6 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在控制感染后进行预防性治疗 ,取得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 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 ,0岁~ 2岁 2 4例 ,2岁~ 4岁 36例 ,4岁以上 8例 ;其中男性小儿 36例 ,女性小儿 32例。 6 8例病例均采用开放性、随机、不设对照组进行病例个例用药前后的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对比。1.2 诊断标准  6 8例均符合我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建议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3 治疗方法  6 8例诊断为反复呼吸…  相似文献   

18.
权红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3):232-232
生脉散 ,又名生脉饮 ,乃经典古方 ,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 ,敛汗固脱之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栓、提高机体适应能力等。现用生脉胶囊治疗慢性咽炎 5 0例疗效确切。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5 0例均为 2 0 0 0~ 2 0 0 1年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 ,均经西医耳鼻喉科确诊 ,其中男 19例 ,女 31例 ,年龄 46~ 72岁 ,平均5 8岁 ,病程 5~ 2 0年。病程均反复发作 5年以上 ,久治无效者。临床表现为咽中干燥、发痒或灼热微痛 ,有异物感或痰粘着感 ,伴体倦懒言、干咳气短或口喝多汗 ,舌质淡红 ,苔薄少津 ,…  相似文献   

19.
咳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疾患的常有证候,可见于外感或内伤多种疾病,以外患为多见。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一经感冒,常会演变成肺炎、哮喘等重证。小儿咳喘的治疗因此显得尤其重要。1 风寒伤肺 咳嗽频作,痰白清稀,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簿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治宜辛温解表,宣  相似文献   

20.
慢性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分型是为了探索中西医结合的经验,试图用痰病理检查为客观依据,对中西医诊断分型作初步探讨。一、分型指标: 1.西医分型指标:根据全国慢性气管炎西医分型标准。 2.中医分型指标: (一) 标症三型 (1) 寒痰型:痰多色白或清或粘,呈泡沫状。舌质正常或胖淡,苔薄白滑润。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